畜牧家禽網 來源:人民網 閱讀數:
忻州種植雜糧歷史悠久、種類較多、品質優良,逐步走向產業化經營,有機綠色無公害的忻州雜糧品牌正在樹立。目前,全市雜糧種植面積保持在300萬畝以上,總產量在4億公斤以上,總產值高達19億元。2014年10月21日,忻州還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雜糧之都”的美譽。
忻州市的氣候和地理條件適合種植小雜糧。2013年,忻州市在14個縣市實施了確立優勢雜糧產業、創建高產示范區、培育專業合作社、扶持加工龍頭企業、創優雜糧品牌、安排集成技術展示區等雜糧“六個一”振興工程。
2014年,在“六個一”工程的基礎上,增加了雜糧專業村建設的新內容,即建設100個雜糧專業村。目前,全市各縣已經確定了小雜糧主導產業,分別為甜糯玉米、雜交谷子、莜麥、谷子、紅蕓豆、大豆、馬鈴薯等,形成了萬畝小雜糧基地片12個、千畝以上基地片61個、雜糧集成技術展示區28個,新發展“一村一品”雜糧村59個,新發展雜糧規模專業村238個。
同時,忻州市注重新品種的引進和農業科技的發展。紅蕓豆是1992年引進來的,到2013年,全市種植面積達30萬畝,總產5000萬公斤以上。2012年,岢嵐縣出口紅蕓豆1.5萬噸,約占全國出口總量的1/3,出口創匯2000萬美元。2013年,岢嵐縣紅蕓豆外銷價格每噸提高了100美元,農民僅紅蕓豆一項收入占到種植業純收入的46.7%。
除了紅蕓豆之外,藜麥是忻州市近年來的新晉優勢品牌。2011年,靜樂縣引進藜麥并試種成功;2013年,藜麥的種植面積達到了1萬余畝;2014年,靜樂全縣發展到了1.5萬畝以上,成為全國第一,并帶動同處于晉西北黃土高原區的寧武、岢嵐、保德、神池等多縣也開始小規模示范種植。
在農業科技推廣應用方面也有大的進展。從2009年以來,在河曲縣通過政府補貼、行政推動,大力推廣脫毒馬鈴薯種薯“微型化”自繁自用模式和晚播留種、底畦栽培、防蟲網覆蓋、“高巧”拌種等綜合技術措施,形成了適合當地山區農村實際的脫毒馬鈴薯一級薯技術推廣體系,逐步實現了從馬鈴薯調種不出縣、不出鄉、不出村到以戶自繁自用的過渡,創造了在縣域范圍內一級種薯3年普及率達82%的奇跡,走出一條依靠科技特別是“種子革命”組織和引導貧困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河曲逐漸成為了“一縣一業”的種薯專業縣。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