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云南信息報(昆明) 閱讀數:
技術人員全面參與到煙葉種植的全過程
農業現代化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完成現代化轉型的關鍵步驟,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今年1月,中央又專門下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探索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怎么建構符合云南氣候和地域環境的農業體系?如何實現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的協同發展?如何尋找云南農業的特色發展路徑?這些都成為云南農業發展的重大命題。
日前,省內外專家、學者齊聚昆明,舉行“云南莊園經濟發展論壇”,玉溪莊園鳳窩園、昆明好寶有機莊園、羽楠農莊、普洱三國莊園、香草芳林莊園、昆明花韻—美麗蘋果莊園、小哨生態旅游村等進行了經驗交流和成果分享,對上述問題做出了一個很好的回答。
玉溪莊園鳳窩園引起了與會專家的集中關注。鳳窩園經過了多年的探索實踐,堅持有機煙葉為產業發展方向,帶動區域內種殖業、養殖業的有機生產,促進了農業的轉型升級,促進了農民收入的穩步增長,促進了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促進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生物多樣化的恢復及保持,具有啟發性、示范性,值得學習借鑒。
“紅塔的探索表明莊園經濟是云南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組織方式和重要發展模式,代表了云南農業發展的產業趨勢,莊園經濟可以充分依托云南立體氣候和多樣性微生態環境,為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產業支撐”,與會專家如是指出。
高原云南的農業發展之路
“建設云南現代農業、精品農業,發展云南特色農業、大生物產業,靠什么?”云南農業大學校長盛軍教授開宗明義,“靠云南獨有的生物資源優勢,靠云南天賦的特色資源優勢,靠莊園經濟這個重要的載體。”
“聽口音,大家就知道我是北方人。”盛軍教授說,在北方搞現代農業,一定是講機械化,幾百公頃、上千公頃,靠機耕、機收等,那是現代化機械農業;在云南講特色化,靠特色資源優勢,同一個州市海拔可以由幾十米到幾千米,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氣候、生物、森林、文化都不一樣了。這就是云南建設現代農業的特色,是不可復制的,因而也是云南農業不可復制的市場優勢。
“進一步講,北方叫機械化農業,講規模;云南叫手工藝農業,講精細。”盛軍教授說,云南的煙草、水果、蔬菜、茶葉、核桃,你能舉得出的所有特色農產品幾乎都是手工采摘,這樣的產業特征決定了我們不適合搞大機械化農業。“既然是這樣一個有特色的農業,莊園經濟就應運而生了。”
事實上,近年來云南一直在尋找一條符合云南地域和氣候特色的農業產業化轉型之路,推動農業融入現代產業體系,經過不斷地探索,莊園經濟被省委、省政府視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今年5月23日,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改革扎實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的意見》,專門提到了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莊園,深入推進100個精品農業莊園建設。
兩個月后的7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又專門出臺《關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莊園的意見》,針對農業莊園的具體實施提出更具象的指導意見,提出莊園經濟應該向“六化六有”方向發展。即產業高效化、發展生態化、產品特色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品牌高檔化和有主體、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
“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莊園經濟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政策導向和方向,非常符合云南的實際。”中國社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志雄在報告中說道。“發展莊園經濟符合中央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是實現云南特色農業跨越發展的有效形式。”杜志雄說,云南山高溝深,農戶居住分散,新型農業經營主題、新型職業農民實現發展很難,莊園經濟是一個很好的形式,是云南發展現代農業的一次具體實踐。
莊園構建特色農業體系
莊園經濟歷史悠久,15世紀起源于英國,20世紀中期,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出現的現代莊園,成功地改變了美國、荷蘭、澳洲等國的農業經濟狀況,創造出了諸如美國新奇士橙、荷蘭花卉等經濟奇跡,從而帶動了莊園經濟在世界各國的大力發展。
在云南,依托云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與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全省各州市各具特色的莊園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帶動了當地生產力的發展和文化的建設,創造了現代莊園經濟的新經驗、新模式、新樣本。
“發展莊園經濟有利于充分發揮云南特色農業的優勢。”杜志雄說,云南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生物多樣性,有很多是可以轉化為產品并能夠實現產值的。另外,云南農業生產有非常好的環境,內地很多地方想發展生態農業,但原來的條件已經被破壞得差不多了,很難發展。結合本土的資源,云南發展莊園經濟有利于特色農業優勢的發揮。
莊園經濟本質是基于獨特的氣候和地理條件,通過生態生產方式,并注入不同文化的基因,完成莊園品牌內涵的打造,形成具有獨特性的農業組織形態。
“發展莊園經濟是用信息化技術改造農業的進程。”杜志雄認為,產業發展也好、扶貧也好,我們都有一個核心的問題:怎么把一個地方不太成熟的經濟和市場進行有效整合分工?這個是普天之下共同的規律。莊園經濟正是發揮了這樣的作用,它有助于解決亞細亞生產方式即小生產和大市場對接的形式。云南的農業生產方式和大農業、平原農業是完全不一樣的。把偏遠、小量、特色農產品跟大市場實現有效對接,高端農產品和城市的高端消費對接,這個在小農戶身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從更為宏觀的層面看,莊園經濟亦是農業生產組織模式歷史發展的必然變革。
“中國的農業在經歷了產品全面短缺、大宗農產品供需基本平衡、農產品生產能力過剩的前三個階段之后,進入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階段。”云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鄭寶華說,“在這樣一個階段,農業的發展可能是由追求量的增長,到追求質的提高。這樣的轉變帶來了莊園經濟的發展。這就是我們發展莊園經濟的理論與現實基礎。”
“用莊園經濟這樣一種發展方式看,我們不能再把云南90%以上的地方看成是老少邊窮地區,而是云南的財富,未來產業發展的高地。”盛軍教授如此表示。
思考
莊園經濟的探索
在莊園經濟的實踐中,玉溪莊園鳳窩園由于其對莊園組織形式較為完備的探索,取得的良好生態和社會效益,備受與會專家的關注。
玉溪莊園鳳窩園距離玉溪市峨山縣城35公里,現有61戶223人,是一個以烤煙種植為主要收入的典型彝族鄉。2008年紅塔集團選址鳳窩村,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如今莊園有機種植制度形成,標準和控制體系健全,生態環境良好。
“當時,莊園經濟國內還沒有成功的案例和樣本。”玉溪莊園建設項目負責人說。通過研究歐洲百年莊園的歷史,研究日本、臺灣等地區成熟的有機莊園運作模式……紅塔形成了關于玉溪莊園建設的生態有機理念。
在學習借鑒國外葡萄酒莊和品牌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紅塔集團制定了“凸顯生態優勢、彰顯原料特色、體現文化內涵、支撐品牌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編制了科學嚴謹的選址依據和建園模式,邁出了更加注重突出生態優勢,更加注重體現品牌需求,更加注重彰顯原料特色,更加注重實現高端引領的新步伐,率先在行業內進行了煙草莊園建設的探索。
“莊園經濟是載體,生態有機是靈魂”。玉溪莊園建設項目負責人和他的團隊一路走來,談到對探索和建設玉溪莊園的體會時這樣說。
與會專家認為,玉溪莊園鳳窩園開創了國內有機煙葉生產的先河,創造出一套結合云南當地特色,適合于云南發展的莊園經濟運行機制。
專家總結指出,紅塔在莊園建設的探索中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經驗。
第一,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共生共贏。玉溪莊園作為集科技創新、有機煙葉生產、組織經營管理、文化宣傳為一體的全景式體驗煙草莊園,雖然“小而精”但代表了一種先進的生產方式。即采取大面積的生態保護和小面積的種植開發建設方式,將生態控制、有機種植、有機養殖等多個方面進行科學化集成,*程度地保護生態環境,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第二,實現了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質的飛躍。紅塔集團以品牌為導向,按照產品需求,以有機煙葉生產為產業導向,把“安全、生態、健康、環保”作為煙葉生產理念,不僅對提升煙葉生產安全性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同時形成以有機煙葉生產為主,種植有機生態高效作物為輔的多元化循環經濟鏈,提高了土地產出率,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區域農業經濟的轉型升級。
第三,促進了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和生活方式的進步。以莊園為依托,使煙農從思想和理念上轉變對科技興農和有機農業的認識,培訓了一批懂技術、能生產、會經營、守誠信的有機煙葉生產職業煙農,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今天的鳳窩,村容整潔、設計完善、風氣文明,田間排灌水渠和機耕路縱橫交錯,養殖小區、村民文化娛樂廣場已現雛形……
專家一致認為,鳳窩園這些寶貴的成果和經驗,形成了不可復制的玉溪莊園獨特的有機生產方式,為農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了啟示,為其他莊園的建設提供了典范。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