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柿蒂蟲的發生規律
1、越冬蟲分布的部位 柿蒂蟲一年發生兩代,以老熟幼蟲在樹干粗皮中作繭越冬。越冬蟲在粗皮中分布比例:根莖(樹干近地表20至土壤3米范圍)27.1%從根莖以上中心干至樹頂人工能夠到的范圍)51.6%大骨干 枝從分枝處向上延伸2范圍)9.2%,柿蒂中占2.06%現,在主枝延長頭3米粗的枝干粗皮中仍有分布,而連年刮粗皮的樹上,越冬蟲的分布有向根莖處集中的趨勢。樹下的樹冠投影范圍內的土表和0-3厘米的土壤中沒有發現越冬蟲分布。
2、上蟲蒂數與該樹越冬蟲的關系 兩者在數量上有一定相關性,可結合修剪調查,估計出單株越冬蟲數量,但不同年份、不同地區有差異。本地區一般為蟲口數∶蟲蒂數=1:(8—10),即樹上有8—10個蟲蒂,表明該樹將有1頭越冬蟲。不同年份該蟲自然死亡率差異較大,1993-1995、70%—40%。
3、冬代成蟲高峰期 一般為5中下旬,物候期恰逢柿樹初花(以田間有1花開為準)之后7-8天。以花期指示防治比較準確,關鍵要掌握第一朵花的開花時間。而第一代成蟲盛發期,一般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受氣溫影響較大,從化蛹至羽化,氣溫高則發生期早、整齊,一般12-15平均溫度在26-27℃時,發生期可持續1個月。不同年份、不同立地條件差異較大,具體時間以測報為準。測報方法是:從6月下旬或7月初開始,每3-5天1次,從田間摘取柿蒂蟲危害后的僵果,剖檢,統 計化蛹和羽化數量至全部羽化結束,田間打藥可在羽化率達30%~50%時進行,以柿樹的多少決定,即打一遍藥需7~10天時,應在羽化率50%時進行,樹多時要提早防治。
防治技術措施
根據柿蒂蟲越冬蟲繭分布及年發生兩代的特點,全年應抓好三個防治關鍵期:休眠期、越冬代成蟲高峰期和第一代成蟲高峰期。具體方法為:
1、休眠期 以人工物理防治與樹上打藥相結合,目的在于壓低柿蒂蟲越冬基數。各項措施應在3月底前完成。
(1)刮樹皮。刮除嫁接口以上粗皮,深度要見到黃白色皮層,高度以便于操作為準,越徹底越好。刮除的粗皮應及時深埋或燒掉。
(2)堵樹洞。用黃土加石灰,比例為黃土∶石灰=1∶(0.3-0.4)
(3)培土堆。在土表化凍后,以樹干為中心培土,要求土堆高30厘米、直徑1米。待6月中旬成蟲羽化結束后,將土堆扒開。
(4)摘除柿蒂。結合修剪,將樹上殘留柿蒂剪除,集中燒掉或深埋。
(5)樹上噴藥。刮皮后全樹噴布1~3度石硫合劑,可在石硫合劑中混入1000~1500倍50%1605,隨配隨用。噴藥時間越接近萌芽期越好。對砧木部位,因粗皮刮除難度大,可采用涂白劑,配比方法是:用石灰加少量水,配成較黏稠涂液;或用黃土加100~200倍敵敵畏或敵百蟲藥液,拌成稀泥狀,涂抹于砧木粗皮處。
2、越冬代成蟲高峰期和第一代成蟲高峰期 以藥劑防治為主,第一次藥應掌握在柿樹初花后7~8天時噴布,注意在線灰蝶或蘋大卷葉蟲危害區,應在開花前或6月上旬增噴一次藥,黑棗樹應同時防治。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具體時間以測報為準),一般發生期較長,又是雨季,以打2次藥為宜,并在藥中加入0.1%~0.2%107膠或農用展著劑,抗雨水沖刷。另外,利用越冬代幼蟲喜在幼果內化蛹的習性,在6月20 日至7月1日期間,摘除樹上僵果并深埋,可以大量壓低第一代發生量。因該蟲發生期長,應選擇有效期長的藥劑使用,如2.5%滅掃利2500倍液,21% 滅殺斃2500倍液,10%多來寶懸浮劑1000~2000倍液,5%萊福靈乳油2000倍液,25%滅幼脲三號懸浮劑1800~2000倍液。注意藥劑的輪換使用。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