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內蒙古日報
閱讀數:
她先后被評為自治區級勞動模范、包頭市三八紅旗手、包頭市引進國外智力先進工作者、包頭市農牧業局先進工作者,并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自治區豐收二等獎與三等獎各一項、包頭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身兼如此多榮譽的她叫李文霞,現任包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2014年,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決定,授予他“草原兒女贊·最美圓夢人”榮譽稱號。
田間地頭上的忙碌
1994年,李文霞從內蒙古農牧學院農學系畢業后,一直在包頭市農牧業局局屬單位包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從事玉米育種研究、新品種示范推廣工作。
20年來,李文霞始終堅持在科研生產一線,甘于寂寞,在田間地頭,做著播種、套袋、測產等這些枯燥、重復的工作,沒有時間化妝,沒有時間逛街,不過她并不在意,她認為,只要能培育出好的玉米品種,農民種植后能增加收入,比啥都強。
10個春節在試驗地度過
為了加快新品種選育速度,縮短育種進程,盡快培育出適宜包頭地區種植的高產、優質玉米新品種,從2004年冬天開始,她在每年10月至次年的3月到海南的科研基地進行“南繁”,等到4月份在包頭試驗地繼續播種。就這樣,李文霞堅持不懈,已經連續10個春節都是在海南的試驗地度過。從孩子4歲開始,她一走就是5個月,更談不上照顧家人。如今孩子已經13歲了,她沒有參加過家長會,更沒帶孩子去公園和游樂園。
豐富市民餐桌
艱辛的付出,甘于寂寞、嚴謹的科研作風,鑄成了科研工作上的豐碩成果,一批高產、優質的玉米新品種正逐步在生產上得到應用,為包頭市糧食的高產、穩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文霞根據包頭的氣候、土壤、水利等條件,提出了包頭市玉米雜交制種技術規程,為包頭市的玉米雜交種繁制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有效地解決了上世紀90年代包頭市農業生產中玉米種子供不應求的問題,從此結束了包頭市長期以來玉米種子靠外調的歷史。
針對市場需求,為滿足包頭市人們對鮮食玉米的需求,她主持開展了鮮食玉米的引種及示范推廣工作,組織農民到示范田,傳授鮮食玉米的栽培技術,并現場品嘗,使鮮食玉米品種在包頭市迅速推廣開來。這些鮮食玉米品種的推廣種植,改變了包頭市居民以往鮮食玉米品種為飼料玉米的局面,豐富了包頭市民的菜籃子,同時提高了農民的種植效益。
1998~2004年,她主持了玉米新品種選育課題的工作,經“南繁北育”選育出高產、高淀粉、早熟玉米新品種——包玉2號,2006年通過了自治區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包玉2號是包頭市第一個通過審定命名的玉米品種,填補了包頭市沒有自己審定玉米品種的空白。包玉2號玉米雜交種的選育獲包頭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包甜3號是包頭市第一個通過審定的鮮食甜玉米品種。該項目獲得包頭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隨后的幾年中,她主持國家外專局示范項目《包玉2號玉米雜交種的推廣》的實施以及主持中熟、中晚熟玉米新品種的選育工作等。她和眾多農業科研工作的努力在田間地頭開花結果,豐富了市民的餐桌,也讓農民的腰包更鼓了。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