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湖南日報 閱讀數:
“周老板,又賣野豬了?這批野豬賣到哪里?”聽到我們發問,金洞管理區屹興特種養殖場場長周柏東連忙放下手中的活,滿面笑容地說:“是啊,廣東那邊來電話叫我送40頭野豬過去,這不,正叫人幫忙裝車呢”。站在周柏東興辦的“屹興特種野豬養殖基地”大門前,我們發現四五個老鄉忙著把一頭頭嗷嗷直叫的野豬裝籠上車,忙得不亦樂乎。我們在采訪中了解到,自2010年建立這個基地以來,周柏東出售的野豬總收入達到了80余萬元,成功脫貧致富。像這樣類似的竹根豬、豪豬、山羊等特種養殖基地,在金洞管理區還有很多,這是該區因勢利導發展特色農業取得的豐碩成果。
金洞管理區地處湘南,氣候濕潤,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還有半分是莊園”之稱,林業是該區的“重頭戲”,因盛產“香杉”而馳名省內外。近年來,該區在唱好“重頭戲”的同時,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發展特色農業,加快推進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培育扶持特色農產品向優勢產業轉化,通過以“特”培“優”,進一步拓寬了農業經濟發展的視野,2013年,該區實現農業生產總值2.1億元,同比增長9.9%。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5470元,同比增長11.3%。充分顯示了特色農業在推進結構調整、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發展農村經濟中的巨大作用。有力地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的工作目標。
精心布局產業規劃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發展農村經濟,帶領群眾致富,是當前建設新農村,保持農村和諧穩定大局永恒不變的主題,金洞管理區在做大做強傳統林業的同時,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條適合金洞農業發展的新路子。面對人均耕地面積僅有0.56畝,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1.3萬畝的有限耕地資源匱乏的情況,管理區黨委、管委進行了大膽的實踐和探索。“十二五”初期,由區農村工作局牽頭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提出要把發展特色農業作為今后推進全區農業產業化的長效途徑,進一步明確了農業產業化總體思路、規劃布局、發展目標和政策措施,配套制定了《任務目標分解落實方案》和《考核獎懲辦法》,把特色產業發展的任務目標細化、分解、落實到各鄉鎮和相關責任部門。在產業規劃布局上,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原則,將全區劃分為四個產業片區:分別是金洞鎮鳳凰鄉珍貴樹種苗木培植區,石鼓源白果市鄉名特優水果和藥材種植區、上司源小金洞鄉名茶種植區、曬北灘萬寶山鄉特色養殖區。四個片區分別確定產業發展重點,又相互呼應,互為補充。在產業推動上,堅持“大戶帶動,輻射農民”的方針,重點扶植有基礎、有經驗、有闖勁的能人大戶,通過他們先行先試,帶動周邊群眾邊學邊干。在經營管理上,采取“公司+基地+訂單+農戶”的方式,既扶植龍頭企業有序發展,又保護農民的切身利益不受損害,實現公司與農戶之間的雙贏。在產品品種確定上,堅持“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重點培植發展干水果、山野菜、珍貴苗木花卉、野豬、豪豬等適合金洞氣候、水土的鄉土特色品種。通過多管齊下,建立起具有金洞本土特色的農業產業發展體系。
示范推廣特色基地
雖已寒冬,我們在鳳凰鄉中榮村苗木基地看到的仍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水渠兩旁,一丘丘標準化的農田整齊劃一,郁郁蔥蔥的綠化大苗點綴其間,剛翻過來平整的耕地上當地群眾正在田間播散苗木種子。該村支書劉聯春告訴我們:中榮村種植苗木由來已久,前些年因為沒有很好的引導,只是零零散散,小打小鬧,銷售市場僅限于金洞、祁陽本地,經濟效益不太明顯,2010年為了拓展市場,他組織幾人成立了金洞首個珍貴苗木種植銷售協會,注冊了網站,負責指導全村的苗木種植和銷售,種植面積由原來的100多畝發展到現在500多畝,品種也由原來單一的杉木苗,擴大為紅豆杉、桂花、金絲楠、紅葉櫸、竹柏等諸多珍稀樹種,打開了全新的局面,每年的銷售收入近1000萬元。
中榮村群眾改變種植模式,率先奔上致富路,這是金洞管理區引導群眾走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結果。區農村工作局局長周光卓向我們介紹:“金洞山多田少,群眾重視傳統林業的觀念根深蒂固,如何讓有限的耕地發揮*的經濟效益,只有走適合金洞發展的特色農業之路,不求大求全,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實踐證明這條路子走對了。”
通過政府引導、能人帶動、示范推廣、獎勵扶助等多種有效措施,金洞管理區近年共發展干水果基地1.2萬畝,茶葉藥材基地5000畝,南竹基地10萬余畝,珍貴苗木花卉基地1200畝,優質稻基地2萬畝,特種養殖基地10余個,農民自發成立經濟合作組織12個,這些基地和合作組織成為了該區農業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他們活躍在全區各個行業之中,為“產業興區”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政策扶持服務“三農”
農業產業化是發展農村經濟的根本途徑,當前農民最盼的是“富得起,穩得住”,最怕的是“一陣風,變得快”。為了讓廣大群眾吃下定心丸,變“要我干”為“我要干”,金洞管理區黨委、管委及區直相關部門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制定了一系列相關配套措施,用于扶持鼓勵群眾積極投身于特色農業發展。
一是制定財政配套支持政策。在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對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貸款貼息政策的基礎上,區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農業產業化專項扶持資金,一部分用于與優勢特色產業產品培植大戶農業配套貸款貼息、擔保組織獎勵和相關認證獎勵,用于特色農業規模基地獎補。同時積極引導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涉農金融機構對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戶發展特色農業的信貸投入,多年來信貸支農資金都在8000萬元以上。
二是構筑特色農業發展的保障體系。圍繞影響和制約特色農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從產前、產中和產后各個環節入手,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務。在產前信息服務方面,主要是加快農村經濟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網絡終端向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村、專業戶延伸,及時向農民和農業龍頭企業傳遞特色農產品市場需求和政策扶持信息;在產中技術服務方面,主要是圍繞特色農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指導,特別是圍繞種養業基地項目建設,以技術服務為切入點,深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特色農業發展。全區有農業科技人員與種養基地實現有效對接;在產后營銷服務方面,主要是充分發揮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市場開拓方面的獨特優勢,從重點產業和產品入手,大力發展合同訂單農業和產業化經營,有效解決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問題。通過省、市農博會,有力促進了該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提高了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
三是完善特色農業發展的推進機制。圍繞推進特色農業發展,在特色農業發展的關鍵季節,區里向各鄉鎮派出督導組,加強對各地特色農業發展的督促、指導;實行特色農業發展調度制度,定期調度通報各地特色農業發展情況和進度;實行嚴格考核獎懲制度,把特色農業發展納入農村產業體系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考核內容,年終按照考核結果兌現獎懲。
我們在采訪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該區在發展特色農業方面“以小見大、以特培優、獨辟蹊徑”的成功經驗。長期以來,農業作為一項基礎性產業,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八屆三中全會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農村改革的路線圖,這給當前農村改革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如何把握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村新經濟,培養新型農民,建設新農村,該區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副主任何鋒直抒己見,今后一段時期,要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全面深化農村各項改革: 一是突出生產基地建設,提高特色農業規模化程度。繼續深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圍繞全區深化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產品培植,按照各鄉鎮農業產發展規劃布局,實行重大項目建設立項制,加大政策扶持引導,加快生產基地規模發展,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迅速提升特色農業產業聚集度和規模化水平,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二是要突出科技創新,提高特色農業附加值及檔次水平。以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為載體,圍繞特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經營,加快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普及,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提高特色農業發展的科技含量和質量檔次水平。三是要突出品牌培育,提高特色農業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圍繞特色農業發展,積極開展農業“三品”認證和地方名優品牌申報認證,以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為載體,搞好品牌開發培育和宣傳推介,提高我區特色農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四是突出龍頭企業建設,提高特色農業發展帶動能力。圍繞特色農業發展,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抓好農業龍頭企業,實行區級領導責任制,建成一批我區農業特色產業項目,著力提升特色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五是要突出政策扶持,健全特色農業發展推進機制。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不斷強化對特色農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加大對特色農業規模基地、農業龍頭企業重點項目、農業標準化技術推廣普及、農產品品牌培育推介扶持補助和考核獎勵力度,建立健全特色農業發展的推進和激勵機制,促進特色農業快速健康發展,通過這些措施,唱好“重頭戲”和“特色戲”,為建設“秀美金洞、宜居金洞、活力金洞”貢獻新的力量!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