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
十年前,北京市確立了服務首都,以農業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功能為主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戰略,從此揭開了北京農業歷史性變革的“面紗”。隨著北京建設宜居世界城市、建設“三個北京”口號的提出,首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日漸凸顯,休閑觀光農業與鄉村游快速發展,成為都市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高級形態。2013年9月,北京市農業局出臺《關于促進都市型現代農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意見》中指出:都市型農業是北京農業的功能定位,其核心是服務首都的功能,包括生態功能和生活功能等,并保留適度的生產功能。觀光休閑農業是典型的融合型產業,要把觀光休閑農業提升到和籽種產業并列的高度,作為一個新的產業來抓。
新的發展思路,新的產業定位。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景觀農業室主任王忠義認為:今后一段時期,北京觀光休閑農業將在突出生態功能和生活功能、服務首都市民的背景下,各區縣、鄉鎮以及農業園區、民俗戶等利用自身資源、文化優勢連點成片,統一規劃,以各個景觀節點的特色品牌打造北京觀光休閑農業的大品牌。
記者:北京觀光休閑農業將會呈現怎樣的新特點?
王忠義:早期的觀光休閑農業只局限于吃農家飯,住農家院,是這個產業的初級階段。經過十年的發展,觀光休閑農業被賦予了生態、景觀、觀光、休閑、教育、體驗等多功能,這就要求一個民俗戶或一個園區向一個專業村、一條溝域復合型、集群型方向發展。
在發展過程中,延慶縣以千家店鎮、四海鎮、珍珠泉鄉和劉斌堡鄉四個鄉鎮為景觀節點,整合資源,統一規劃打造“四季花海”,成為一個知名的觀光休閑農業品牌。而且,延慶縣提出“縣景合一”的發展理念,力爭到“十二五”末,延慶縣成為一個4A級景區,這也代表了未來北京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方向。
2011年,北京市推出以“以農造景、以景帶旅、以旅促農、農旅結合、協同發展”為理念的“農田觀光季”活動,利用普通農作物營造景觀,并以作物類別為主線,對北京市農業資源進行整合推介,從2011年的6個不同的農田觀光主題、28個農田休閑觀光點,發展到2013年的110個觀光點。在這其中,帶動房山區長溝鎮、韓村河鎮,密云縣石城鎮等觀光點舉辦了石城云夢花香文化節、長溝花田節、韓村河天開花海觀光節、長溝世界葵花游園嘉年華、長溝稻菽節等地方性節慶活動,使觀光季做到“季中有節,節節成季”。據統計,“農田觀光季”活動吸引了許多市民前去觀光點休閑旅游,游客人數從2011年的205萬人增長到2013年的680萬人,觀光點實現增收由2011年的6000多萬元上升到2013年的2.7億元。北京“農田觀光季”成為北京觀光休閑農業的大品牌,獲得了首屆全國農業華北東北賽區文化創意精品金獎,全國總賽區文化創意精品優秀獎。
記者:每個村、每個園區都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在景觀節點打造上,有怎樣的發展理念?
王忠義:所說的發展理念,也就是自身的優勢所在。把優勢加以雕琢、包裝展示給游客。從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來看,文化底蘊和創意是發展的特殊元素,要將老北京的文化底蘊和新北京的創意融入到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規劃中。房山區長溝鎮有1萬多個泉眼,素有“京南水鄉”的美譽,清代乾隆皇帝有“綠水彎環似水鄉,連塍亦見菜花黃”的贊美詩。有相傳的歷史痕跡,有贊美的文化底蘊,北京市景觀農業團隊在規劃設計上就以詩中所說的定位“水岸花田”為主題,主打黃色農田景觀。以油菜花和向日葵為景觀主體,每年四五月份賞油菜花,八九月份賞葵花,花與水相互映襯,形成“水岸花田”的美景。僅兩季賞花,當地的休閑旅游收入從幾十萬元上升到200多萬元,在宣揚本土歷史文化、提高當地知名度的同時,大幅度提升了農民收入。
如果說文化和創意元素是觀光休閑農業的內在發展動力,那么地理位置、環境優勢就是外在驅動。有一組數據顯示:北京62%的面積是山區,有2300多條溝域,大部分A級以上的景區都在山區,大部分民俗戶也在山區縣。山區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景區眾多,當地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的規劃和布局要利用優勢條件,和自然景區、文化景區的分布與旅游線路相銜接。密云縣石城鎮全長約10公里的捧河溝域段內,打造了2000多畝的農田景觀,示范應用了21個景觀作物品種,10種模式和12項技術,打造了7個景觀節點,營造了“云夢花香”整體景觀。“云夢花香”景觀與黑龍潭景區、青菁頂景區連成一片,農田景觀和自然山水結合,游客數量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成為農旅結合模式的一個成功品牌。
記者:北京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靠什么來不斷升級、融合發展?
王忠義:觀光休閑農業是典型的融合型產業,是未來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戰略中承擔著生活功能和生態功能兩大核心功能的載體。因此,觀光休閑農業要走圍繞著以農為本、多產業融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從北京農業資源整合、轉型、升級的角度出發,“一盤棋”的思維模式進行規劃,建立專業的服務隊伍,構建觀光休閑農業的技術支撐體系,完善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以科技、文化創意為“發動機”驅動北京觀光休閑農業升級改造和融合發展。
目前,北京市在構建農田景觀的技術支撐體系上有新的探索成果和經驗。首先,在規劃和布局上,景觀農業的規劃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農田(園區、溝域)的現狀條件、地形地貌特征,在充分利用現有的種植、養殖基地的基礎上,結合地方文化與人文景觀,將生產、旅游綜合考慮,進行統籌安排,全面。突出重點,創造特色,表現時代風格,要根據當地農業生產的歷史及特點,并結合當地土特產的開發,可創造出有特色的觀光農業區。在農田景觀作物品種篩選上既要考慮其經濟價值,還要考慮其觀賞價值,因此在景觀品種選擇上以向日葵、油菜、中藥材、萬壽菊等經濟與觀賞價值合一的品種;在技術模式上,北京景觀農業團隊建立了包括延時性、整齊性、多樣性和豐產性在內的景觀作物栽培技術體系;在農田景觀的設計技術上,提出了色彩農田景觀設計技術、區域景觀設計,以及文化創意農田景觀設計等三種農田景觀設計技術。
北京的觀光休閑農業要把自然景觀、農田景觀、人文景觀有機融合成一個舞臺,舞臺有著不同內容的節目,這里是兒童嬉戲的樂園、姑娘秀美的舞臺、中年人釋放情緒的平臺和老年人回味過往生活的場所,在寧靜、自然、淳樸的田園風光中,提高市民生活的幸福感。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