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新農村商網
閱讀數:
初冬時節,走進河口鎮張李莊村的一棟溫室大棚里,如同走進了溫暖的春天,大棚里嫩綠青翠的黃瓜掛滿了藤蔓、紅里透亮的西紅柿綴滿枝頭,辛勤忙碌的農民們臉上掛滿了喜悅……這是記者近日在河口鎮張李莊村民郭強的溫室大棚內看到的喜人景象。
做大牛蒡產業
河口鎮多年來素有種植牛蒡的傳統。為幫助農民做大牛蒡產業,該鎮按照“發展特菜種植,增加農民收入”的思路,大力調整牛蒡種植結構,積極引導農民采用標準化種植,引進日本“新林一號”等牛蒡優質品種,同時定期邀請縣、鎮農技人員到村里進行技術指導,實行科學栽培,漸漸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并形成一定規模,牛蒡種植面積也由最初的幾千畝發展到2.8萬余畝。“如今,我們的牛蒡全部按照無公害技術操作規程進行規范種植,采用生物技術防治病蟲害,牛蒡品質有了很大提高。”該鎮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
在形成區域化特色種植品牌的同時,該鎮不斷加大農業招商力度,先后引進旺達牛蒡等深加工企業,大力開展牛蒡深加工。牛蒡產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由原先的單純種植到現在的牛蒡茶、牛蒡酒、綠原酸精深加工系列產品,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目前,該鎮已建成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近20家,吸納農村勞動力8000余人。
規模化特色產業讓河口牛蒡這一農產品的深加工鏈條越拉越長,當地農民在拓寬種植、加工路子的過程中也拓寬了增收路。
推廣“大棚蔬菜”
張李莊村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村,村里幾乎家家都種著“菜園子”,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在鄉間奔走趕集賣菜。可是,由于規模小,種植分散,產品檔次不高,一直發展不成規模。該鎮結合實際,積極引導菜農采用冬暖式大棚和春暖大棚相結合的蔬菜種植模式,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生產出的大棚蔬菜比露天蔬菜價格高品質好,這讓菜農們嘗到了大棚蔬菜的“甜頭”。
該鎮制定了無公害大棚蔬菜生產標準和操作規程,推廣了標準化生產技術,認證了包菜、花椰菜等無公害農產品4個,并注冊了“沛河”牌商標。為解決菜農的銷售問題,張李莊村成立了蔬菜營銷協會和蔬菜專業合作社,采取“支部+協會”、“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種形式,積極發展訂單農業,使蔬菜不僅種得好,而且賣得快。
發展甜瓜種植
“這是郁金香甜瓜,不僅個頭大,而且香味濃、甜度高,是市場上的搶手貨……”河口鎮田堤口村瓜農郭鳳霞一邊忙著管理瓜苗,一邊樂呵呵地向記者講述了田堤口村甜瓜種植基地發展壯大的過程。
原來,幾年前在外地打工的村民韓方啟了解到當地種植郁金香甜瓜賺了大錢,他便將郁金香甜瓜引種到了家鄉。示范種植成功后,該品種以特有的品質受到上海、蘇州、無錫等各大市場的青睞,田堤口甜瓜在各大城市牢牢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今年全鎮甜瓜的種植面積一下子發展到了2000畝。嘗盡種瓜甜頭的村民崔家懷激動地說:“明年俺準備把自家的甜瓜面積擴大到18畝,全部種植郁金香甜瓜。”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