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人民政協網 閱讀數:
鮮亮甜軟的煮玉米,一直是孩子和不少女性喜愛的小零食。眼下,雖然已是冬季,但是,在廈門的大街小巷里卻隨處可以看到小車大盆里放著一棒棒粘連苞葉,冒著熱氣的煮玉米,一股甜津津的香味四下彌漫,引得路人紛紛駐足。
“我賣的這些可不是普通的玉米,都是臺灣的甜玉米,是我去年秋天在老家泉州種植出來的。”在廈門大學旁邊的公交車站附近,頭戴灰色針織帽的林大叔一邊招呼顧客一邊和記者聊著。
臺灣甜玉米甜透大陸農民心
“這種甜玉米看上去與普通玉米沒有什么不同,不過,你嘗一口,就會發現它的奇妙了。”說著話,林大叔拿出一棒玉米遞給了記者。接過林大叔的玉米,記者仔細看了一下,這種甜玉米不管從大小還是形狀,似乎都很正常,只有顆粒呈現黃白雙色。但是,當記者咬了一口之后,味道和感覺果然不一樣,脆嫩香甜,甘甜多汁,一股水果的清香味道。據林大叔介紹,這種甜玉米叫“甜心格”雙色水果玉米,2011年由福建泉州市農科所與臺灣光彩促進會合作,率先在大陸引進試種,經引種試驗春秋兩季均獲得好評。
“我是偶然的機會參加了‘甜心格’水果玉米推介會,才知道市面上竟然有這種玉米,聽兩岸的專家介紹后,我就心動了,去年在老家試種了3畝。”林大叔對記者說,“沒想到,還真像專家們介紹的那樣,這種玉米成熟期只有70天左右,比普通玉米‘早熟’。它們的果穗長、形狀好、甜度高,生長強勢,抗倒伏,抗病蟲能力也強。更重要的是,種植這種玉米每畝能增收1000多元,一年可以種兩季。今年我打算多種一些。”
“玉米做糧食1公斤也就賣1.5元,如果作為休閑食品的話,1公斤可以達到3元。”福建省農科院作物所研究員盧和頂表示,普通玉米淀粉含量比較高不能直接生吃,但是“甜心格”水果玉米淀粉含量幾乎為零,糖分含量卻高達15%,市場前景廣闊。
據記者了解,除了泉州之外,目前在福建福州市、廈門市、武平縣,湖北荊門市以及廣東汕頭市以及重慶、天津、山西等大陸多個省市也都試種了這種玉米,并在北京、上海等地熱銷。
大陸甜玉米產業現狀薄弱
“正是看中‘甜心格’水果玉米具有高的經濟效益,泉州農業部門于2011年初向臺灣引進了這種玉米新品種進行試驗種植,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盧和頂對記者說。
據盧和頂介紹,“甜心格”水果玉米在臺灣也叫超甜玉米,它與大陸一些地方引種的美國甜玉米以及大陸農業科研機構培植的甜玉米不同,采摘后無需蒸煮即可生吃。“我們作物所曾用自己選育的甜玉米品種‘閩甜208’與水果玉米做對照,在甜度、抗蟲害等方面真是比不上。”
“玉米是臺灣最早種植的農作物之一,從1970年開始,臺灣先后培育出了多個超甜玉米新品種,‘甜心格’是其中之一。”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林克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些年來,因應WTO,臺灣開始大力推廣超甜玉米,目前超甜玉米栽培面積大約在20000公頃,“超甜玉米已成為臺灣的高經濟作物”。
“與臺灣相比,大陸的超甜玉米產業起步要晚一些。”林克顯表示,大陸在超甜玉米推廣方面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大陸由于開展超甜玉米育種工作時間較短,因此,在品種上存在著果穗和籽粒品質差、熟性晚、商品性差,加工利用率低等缺點,引種美歐等地的品種,雖然品質好,熟性也早,但是種子價格昂貴,不能大面積種植。”林克顯對記者說。
隨著兩岸農業交流的不斷深入,臺灣的超甜玉米逐漸進入了大陸農民的視野,并首先在福建的一些農村引種。“與美歐等地的種子相比,臺灣的種子無論在產量、抗性,還是品質方面都有優勢。經過近兩年的試種,最終在去年發現廈門同安區是*的種植場地,兩岸業者才決定推廣產業化發展。”林克顯說。
種子與種植要結合
據了解,日前,廈門三秀山蔬菜專業合作社與臺灣云林滿華農業開發公司簽訂協議,將通過協作,共同在大陸推廣生產銷售“甜心格”水果玉米。
“這是兩岸農作物產供銷的首例合作項目,引進臺灣優良品種,不僅僅只考慮降低生產成本,好的品種也要有好的種植方法。”盧和頂表示,在種子品質、種植條件、種植工序相同的情況下,合理的種植方式能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例如,秋季種植‘甜心格’水果玉米采用密植留單穗的種植方式有助于提高水果玉米的產量與品質。”
兩岸農業合作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林克顯表示,大陸目前在超甜玉米生產上缺乏高產優質無公害標準化栽培和產業配套技術,通過與臺灣農業人員的合作,大陸農業科研機構以及農業人員不僅可以為大陸民眾推介更多的臺灣優良品種,還能把最適宜的種植方法同步推廣。“臺灣種子和臺灣種植模式同時在大陸落地了,這樣出來的效果會更加豐碩。”
對此,臺灣問題專家高先生也指出,現在大陸引進了不少臺灣的優良品種,但缺乏在大陸的成果報道,這表明,在引種科研上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加強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引導農民認識和選用新品種、新技術,才能讓更多的民眾真正受益。”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