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農業供求網 閱讀數:
苗種放養是鱔魚養殖生產中的重要一環。要搞好鱔魚的人工養殖,就應堅持多種渠道解決苗種的來源,采取科學的飼養方法,獲取好的產量和較佳的經濟效益。
(1)苗種的來源。目前鱔魚的來源主要靠采捕或購買天然幼鱔。春天,氣溫回升是捕捉鱔種的最好季節,其他季節可利用黃鱔夜間覓食的習性來捕捉。捕苗方法以鱔籠誘捕和手捉為好。
此外,撈取黃鱔受精卵,進行人工卵化,培育黃鱔苗,也是一個好辦法。
(2)苗種的質量。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可作為苗種。那些用鉤捕受傷的,放養后成活率低,即使不死,生長也相當緩慢。因此,一般不宜選用。在捕捉鱔魚種苗時,不要用鐵絲鉤傷鱔魚。如在市場上購買,則不能買用糖精、火湯喂過的鱔苗。
(3)苗種規格。苗種規格一般以每千克20~40尾為宜。這種規格的苗種整齊,生活力強,放養后成活率高,增重快,產量高。鱔種規格過小,攝食能力差,增重不快,當年不能收益。放養的苗種要注意規格整齊,大小要盡可以能一致,不能懸殊太大,不同規格的苗種最好能分池分能飼養,以免爭食和互相殘殺,影響生長和成活率。
黃鱔和品種很多,大體上可分為黃、白、青、赤、黑幾種,其中生命力最強的是青、黃兩種,脊側和勁部黃色的也為優良。為了確保養殖產量高效益,在發展黃鱔養殖生產上要逐步做到選優去劣,培育和使用優良品種。
(4)放養時間和放養密度。放養時間要早,以早春頭批捕捉的黃鱔苗種放養為佳。黃鱔經越冬后,體內營養僅能維護生命,開春后,需大量攝食,食量大且食性廣。因此,要盡量提早放苗,便于馴化,提早開食,延長生長期。
放養密度因鱔池大小,餌料來源,苗種規格以及飼養管理等不同而異。人工養殖黃鱔,放養密度可稍大些,每平方米放養體重25克的幼鱔100~150尾,即每平方米放養幼鱔2.5~4千克。放養的規格較大,密度可相應減少。反之,則可相應地增加。如餌料充足,也可多放些。家庭養殖一般每平方米放養量以2.5千克為好,池中可搭配放養一些泥鰍。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