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科學養魚 閱讀數:
筆者根據多年的養殖和技術服務的經驗,對春季養殖對蝦存在的矛盾和解決的思路提出膚淺的看法,并總結如下:
一、水溫低,難肥水。
在整個養蝦池塘生態中,藻類具有重要的生態地位。如對蝦等呼吸和機質分解所需的氧有70%來自藻類的光合作用;水體中的氨氮、硝酸鹽、磷酸鹽和有機酸主要是藻類吸收;藻類種群的更替和世代演替,為水體提供從結構復雜的有機質到簡單的小分子,提供充分的養源,穩定水體到底泥的微生物種群和生態的穩定和平衡;豐富的藻類為對蝦提供豐富的營養、隱蔽場所,減少應激。所以說藻類的好壞,影響到水體的生態平衡,決定了養殖的成敗。
本階段的水溫較低,一般在22~25℃,藻類和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較慢,肥水較難。
由于早春放苗時的水色沒有做好,水體的生態不穩定。氨氮、亞硝酸鹽和有機污染物等沉積在池底,得不到徹底的降解。雖然使用了一些微生物制劑和肥水產品,但按常規的方法使用,卻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定向肥水,進而衍生穩定池塘生態的方法:
1、定向激藻:肥水前用白云石粉10公斤潑灑,中午用綠藻源500克/畝和超濃縮肥水王200克/畝潑灑。
2、施足基肥:第二天用肥水王2公斤(肥水膏1.5公斤)/畝和單胞藻類營養素1公斤/畝潑灑。
3、定時補肥培菌:水色起來后,用活菌王700克/畝潑灑;每3~4天用氨基酸活藻素500克和活菌王500克潑灑1次,保持水色,連用3~4次。
二、日夜溫差大,應激強烈
對蝦原本是海水的品種,對溫度的適應性雖大,但對溫差的適應性較差,這也是為什么早造和晚造蝦發病較多的重要原因了。在近幾年的養殖來看,有些養殖戶在同等的養殖操作環境下,由于重視抗應激,得以養殖成功,也說明了抗應激是防病的關鍵。在現在的養殖中,平時也抗應激,但還是發病。這只能說是養殖戶以潑灑藥物達到心理上的作用而已,認為潑灑了藥,應激就沒有了。這是個誤區!
應激是動物對外源或內源環境的改變而產生的防御性的反應,強應激和長期慢性應激都會引起機體的生理紊亂,導致體弱發病甚至死亡。抗應激應針對不同的應激原因、強度、水環境和對蝦當前的健康狀況來綜合分析、處理。
不同應激源的應激可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1、水變、倒藻和有毒物質超標:用凈水王(500克/畝)+高穩C(500克/畝)潑灑
2、下雨、換水:用降解靈片(250克/畝)+雨中安(200克/畝)拋灑
3、臺風、高溫低壓氣候:用降解靈(500克/畝)+高穩C(500克/畝)
4、寒流、水質因子突變:開胃解毒靈(500克/畝)+應激寧(300克/畝)
5、蝦跳塘:排部分底水,用降解靈(500克/畝)+速解安999(500克/畝)潑水,嚴重時連用2次;第二天用黑精神(2公斤/畝)+粉劑活菌王(150克/畝)+紅糖(1公斤/畝)浸泡一夜后潑灑。
6、游塘:排部分底水,用降解靈(500克/畝)+高穩C(250克/畝)潑水,第二天用黑金神(2公斤/畝)+粉劑活菌王(150克/畝)+紅糖(1公斤/畝)浸泡一夜后潑灑。
三、天氣不穩定,生長慢,蛻殼困難
對蝦適應溫度為18~35℃,生長溫度為22~32℃,最適溫度為28~32℃。早造放苗水溫一般在22℃左右,到五一前后,大部分地區水溫仍未達到28℃以上,而且溫度反復,日夜溫差大。在這種環境中,食欲差,體質弱,生長緩慢;加上氣候不穩定的應激,極易發生病害。在近幾年的早造蝦發病情況來看,很多是蛻殼不遂,身上附著纖毛蟲的癥狀。且不說是纖毛蟲病,起碼是引發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引起纖毛蟲固著的原因有二:一是水體有機碎屑多,適合纖毛蟲大量滋生;而是蝦體弱,活動少,免疫力低下,為纖毛蟲的固著提供機會。因此預防纖毛蟲附著,避免脫殼不遂的方法是通過改良水質,減少纖毛蟲的滋生和提高蝦體的體質、活力和免疫力。
建議:1維護水質、底質的生態平衡,減少水中有機污染物,從而使纖毛蟲無從滋生。2保持對蝦較快的生長速度,定期添換水,增加營養促進生長(用強力豐蝦素和速效鈣拌料投喂)。3氣候不穩定時,用速安和速效鈣潑水,減少對蝦潛伏在泥地的時間,減少被附著的機會(實踐證明:蛻殼期潑灑速安和速效鈣有效促進整齊蛻殼。)。
四、防病應壯苗
對蝦在不同生長階段具有不同特點,對營養的需求各有不同。仔蝦期是幼體之后消化系統進一步完善的階段,要求營養全面,蛋白質含量較高和容易消化的食物。由于從育苗場到養殖池,蝦苗存在環境與食性轉換的問題。食料轉換如何,直接影響到養殖成活率和發病率。對于前期壯苗,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干脆認為就是炒概念。
其實早期是否需要壯苗,要看水生態。環境是否達標、餌料生物是否充足、生態是否平衡和穩定等都影響到蝦苗的體質、成活率和抗病力。在水生態各個方面未能完全明確的情況下,壯苗還是必要的,因為壯苗的成本比較低。
簡單的壯苗方法是:①強效促長劑(10克/公斤)+蝦苗寶(適量)拌勻發酵2小時后全塘潑灑;②促長大泡王(3克/公斤)+多維(2克/公斤)+0#料(適量)拌勻發酵6~8小時后全塘潑灑。每天一餐,一直到30天。
五、早期亞硝酸鹽,生物改底是關鍵
在珠三角、廣西和湛江地區,有很多土塘在養殖前期就氨氮、亞硝酸鹽嚴重超標。蝦苗長期在慢性中毒的狀態下,體質虛弱,抵抗力差,嚴重影響養殖的成功率。早期氨氮、亞硝酸鹽超標的原因在于放苗前,塘底未清好,積累的大量有機質,進水后轉化而成;再者是早期的藻類沒有培好,水色不佳,生態不穩定,使氮循環中的氨氮和亞硝酸鹽積累下來。
筆者提供幾個看法以供參考:
1、對于無法清洗塘底的池塘:消毒塘底后放苗前用微生物制劑黑金神1包、粉劑活菌王2包和紅糖5斤浸泡1天后潑灑10畝,有條件每3~4天翻耕一次,連續3~4次(即12~15天)。待水色轉綠后按上法肥水。
2、前期肥水時,待水色穩定后才放苗。很多養殖戶在水色一肥起來就放苗,放苗后水色轉清,考慮到蝦苗的情況,肥水時思前顧后,到30多天都沒有將水色做好、做穩定。有些養殖戶,肥水后不馬上放苗,每3~4天追肥1次,待水色完全穩定了才放苗,養殖很成功。
3、走出養殖前期底質不臟的誤區。很多養殖戶認為前期投料少,底質不臟,不用改底,其實是個誤區。前期投料是少,但前期的藻類不穩定,一次死藻就為池底增加大約20公斤/畝的有機污染物。所以說前期的的底質改良不容忽視。建議:肥水水色剛起時,用白云石粉10公斤/畝潑灑,10天時用黑金神每包5畝潑灑1次,20天時用超強底改王每包3畝拋灑1次。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