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色-国产在线观看一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老板在线视频一区二区-色老板在线影院

歡迎來到 畜牧家禽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鄭重申明 | VIP服務 | 加入收藏 | 網址導航 | 農業網

畜牧家禽網首頁 > 技術中心>  養殖技術 >  紅螯螯蝦養殖技術及病害防治

紅螯螯蝦養殖技術及病害防治

畜牧家禽網  來源:金農網 閱讀數:

  紅螯螯蝦是20世紀90年代引進我國的,但是其發展和普及的速度遠沒有羅氏沼蝦快,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一是其繁殖力差,抱卵量小,除非有足夠的親蝦,否則很難形成大的批量,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發展速度;二是其外觀上與早先引進的克氏螯蝦很象。因此,很容易被人誤認為是克氏螯蝦而認為沒有什么養殖價值,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蝦的發展。盡管紅螯螯蝦有以上的缺點,但是其具有食性雜、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抗低溫等優點。因此,還不失為一種值得推薦的品種。目前海南、廣東等省養殖較多。

   一、水質要求

  (-)水溫

  紅螯螯蝦天然分布在亞熱帶和熱帶,盡管比羅氏沼蝦耐低溫,適應力強,但試驗表明,長期處于溫度為9℃的成蝦,死亡率在30%左右。如果溫度上升至11℃,蝦開始活躍并開始攝食。其生存適應水溫為5~37℃,最適生長水溫為24一30℃,養殖過程中仔蝦、幼蝦田溫差不超過3℃,成蝦不超過5℃,否則會造成重大損失。

  (二)pH 適宜范圍為7.5一8,酸性水質不利于蝦的蛻殼、生長,且會增加蛻殼死亡率或延長蛻殼時間,影響生長速度。故在生產過程中要定期施生石灰,以調節池水的酸堿度,保持適宜的酸堿度有利于蝦池內有機質的分解,促進活餌料的生長和蝦的蛻殼。

  (三)溶解氧

  溶氧是影響紅螯螯蝦生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溶氧充足,水質清新;有利于蝦的生長和飼料的利用。一般認為成蝦養殖池的適宜溶解氧為4~5毫克/升,當降至1.8毫克/升時,短時間內尚可存活或攀爬行空氣呼吸補充。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天氣突變。水質變壞而造成缺氧時,往往發現紅螯螯蝦向岸堤上爬行,紅螯螯蝦在不同的生活階段、不同的性別和不同的生理狀態其耗氧量有很大差異,一般來說,幼蝦高于成蝦;雄蝦高于雌蝦;抱卵蝦病于非抱卵蝦;軟殼蝦高于硬殼蝦。

  (四)總硬度

  要求不同于魚類,該蝦要求總硬度在50一100毫克/升的水中,蛻殼生長良好。水質硬度低于20毫克/升明顯不利,當硬度提高到50毫克/升,狀況顯著好轉,蛻亮較順利,生長也快。

  (五)鹽度

  紅螯螯蝦屬淡水蝦類,但對鹽度有一定要求,當用1%的食鹽水對幼蝦、3%對成蝦進行體表寄生蟲殺滅浸泡時,短時間內都表現有較好耐受性。

  (六)營養鹽

  紅螯螯蝦成蝦養殖要求水質肥、活、爽,一般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為宜。這不但對培養水生植物和底棲動物、增加餌料有利,而且一定的磷、鈣、氮、鉀含量也是蝦生理性蛻殼、生長之必需。 二、池塘條件 紅螯螯蝦棲息在各類淡水水域中,營底棲爬行生活,在正常情況下很少掘穴打洞。紅螯螯蝦喜陰怕光,白天多潛伏在水體中可隱蔽的地方,很少外出活動覓食,傍晚開始活動,多數在沿岸淺水區爬行覓食,穴居群集,又善于攀附爬逃。因此,要求養殖水體上有水生浮游植物(約占水面l/3),池底種植水草(輪葉黑藻等)。同時還要在池邊、池底設置足夠的瓦管、竹片、竹筒以供其穴居。此外,任何養殖水體均要設置防逃設施及進出水口攔網,以防逃、防敵害。養殖池的規格要求不很嚴格,一般以0.2一0.33公頃為宜,水池采用長方形,*限度地利用自然氧氣,內池壁應有1:3的斜坡,深度為1一2米。所有蝦池底質以砂泥硬底為好;即使水泥底也應鋪設中號砂土10厘米以上。池底必須清除淤泥,淤泥過厚,不利于蝦的生長。地下水和泉水是養蝦的*水源,地下水有以下優點:①有固定的獨立的水源;②沒有病原體和雜魚;③沒有污染;④全年溫度相對穩定,但要經常測定水中的氧氣、二氧化碳、硫化物和鐵含量不能過高。 三、苗種放養 剛離開母體的稚蝦,一般體長只有0.8厘米,此時蝦苗放養的成活率較低,故一般放養體長2厘米以上的苗種,成活率較高。蝦苗放養前的準備工作是成蝦養殖的關鍵環節,蝦苗入池前準備工作要充分,以便蝦苗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飼料。

  (一)養殖池的準備

  在放蝦之前,要認真進行池塘清整,去除淤泥和平整池底,使池底和池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盡可能減少水的滲漏。池堤要有一定的坡度,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池底的中部挖1條水溝或在池塘坡底四周開挖1條溝,主要有利于早期蝦苗的培育管理和捕獲時操作方便。

  (二)清塘

  清塘工作是紅螯螯蝦養成前必須要做的準備工作。清塘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蝦的成活率和養殖產量。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生石灰清塘,既能改變池水中的PH,也可殺死病菌、野雜魚及各種水生動物如泥鰍等。生石灰清塘有干法和帶水清塘兩種。干法清塘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60一80千克,全池潑灑,再經3一5天曬塘后,灌入新水;帶水清塘每667平方米以1米水深計算,用新鮮生石灰125一150千克,要把新鮮生石灰放在水中溶解后,全池均勻潑灑。漂白粉清塘,將漂白粉溶化后,全池潑灑,用量為每667平方米7千克,漂白精用量減半。晶體敵白蟲及敵殺死清塘,每667平方米水面用晶體教百蟲500克再加敵殺死50克。總之;不論用哪種方法,都應選擇在天氣晴朗時進行,這樣藥效快,殺菌力強,而且毒力消失也快,比較安全。

  (三)進水和施肥

  一般清塘7~10天后,就要進水,注入新水時,要認真做好過濾工作,以防止野雜魚及魚卵隨水入池。自放蝦苗之日起,就要培育蝦苗的活餌料。因此,在放苗前一周就要進行肥水,使水中含有豐富的浮游生物,成為蝦的直接餌料。常用有機肥料量為每667平方米75~100千克,使水色有一定的肥度。此時水位較淺,隨著水的加深,要逐步增加施肥量。具體要視水色而定。

  (四)種植水草

  水草是蝦的主要飼料之一,由于紅螯螯蝦的食性雜,盡管偏食動物性飼料,但在動物性飼料不足的情況下,則主要吃水草,如苦草、輪葉黑藻、鳳眼蓮、水浮蓮和喜旱蓮子草(水花生)等;水草同時是蝦隱蔽、棲息的理想場所,也是蝦蛻殼的良好場所。在水草多的池塘養蝦,成活率高;水草再一作用是能凈化水質,減低水體的肥度,沉淀懸浮物質,使水質清新,提高透明度。 (五)放養密度 蝦苗放養之前要經過試水,試水時,用桶裝水放入幾只蝦苗,經半小時觀察,蝦苗活動狀況正常后,證實池水毒性消失,方可將蝦苗放入池塘。精養蝦池一般每667平方米放養600一1000尾,也有的蝦場667平方米放2000尾蝦苗,成活率達80%左右。因此,作為池塘養蝦要根據池塘條件(水深、底質和面積等)、管理水平等情況,再結合產量來決定放養密度。密度過小,不能發揮池塘生產潛力;密度過大,長勢差,收獲時個體也小,得不到好的產量。故放養量要從計劃產量、預計成活率,同時要估計成蝦個體大小、平均重量來決定。根據實踐經驗,一般放養量可采用下面公式來推算: 放養量(尾)=養殖面積(667平方米)X計劃產量(千克)X預計養成1千克蝦的尾數/預計成活率 例如:計劃產量每667平方米200千克,頸計當年養成蝦每只在75克左右,成活率在75%,如果養殖面積為0.2公頃,那么總放養量為10 000尾左右。 四、飼料及投喂 飼料是蝦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飼料的質量和營養價值又是影響飼料系數及生產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紅螯螯蝦屬雜食性動物,攝食方式為抱食或收集。在天然條件下,因為它不易捕獲運動較快的水生動物,所以只能以有機碎屑、附生藻類、水生維管束植物和新鮮的動物尸體為食。在人工養殖時,仔蝦、幼蝦以動物性餌料為主,成蝦動、植物兼食,養殖以人工配合顆粒餌料或以蝦、雞配合料,輔以動、植物碎屑投喂較好。養殖實踐表明,該蝦的飼料比較容易解決,具體飼料來源可參見表4-2。 飼料的投喂必須做到合理、適量,早期投喂的次數為2次,生長后期再增加1次。投喂時間一般是工午8時、下午5時和晚上8時,上午投喂量為日投總量的30%,晚上投喂量為總投量的70%。晚上追加投喂最好是動物性飼料如貝殼類或小雜魚等,以減少蝦的自相殘食。投喂時必須注意:蝦的個體大小,每隔1周測定蝦的體長和體重,并估算成活率;觀察蝦所處的生長階段、生活狀態和生理狀況(如蛻殼和性成熟情況);注意氣候、水溫和水質狀況;根據攝食狀況來決定投喂量;飼料的品種和質量;塘內基礎飼料的多寡。早期在15天內,主要潑豆漿培養基礎飼料,后再篤灘。篤灘的飼料(如菜餅、豆粕類)加入魚粉或煮熟的野雜魚,效果會更好些。

  五、日常管理

  成蝦養殖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水質管理、整修塘堤、防漏防逃、觀測蝦的生長情況等。 池塘的水環境是紅螯螯蝦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水環境的好壞從根本上決定著成蝦的生長情況。早期蝦苗下塘時,可保持水位較淺。隨著蝦的生長,逐漸注水,到了蝦的生長旺季,可根據下列情況換水;放苗密度過大;塘內生物量過多;水質過濃,惡化和透明度低;水溫過高,超過32℃;天氣悶熱、無風、蝦往堤埂上爬。一般換水盡可能安排在傍晚,換水量占總水體的10%左右。 巡塘觀察是紅螯螯蝦養殖過程中必須做的工作,以便能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積累養殖經驗。巡塘的內容有:記錄氣候情況如水溫、雨情和風力等;巡塘觀察蝦的蛻殼生長情況,死亡情況以及堤埂上蝦的活力狀況;觀察水色,因為蝦喜歡在水質清新的環境中生活,因而必須經常觀察記錄水色及水的透明度狀況;觀察攝食情況以及池底是否變黑,并采取相應措施;個體差異的觀察,由于紅螯螯蝦放苗時,個體差異就比較明顯。因此,在投喂飼料時,必須增加投喂量;及時清除敵害生物。 在極端的情況下,如水質惡劣、溶氧不足等情況下,有少量的紅螯螯蝦會爬到堤埂上,無論在越冬期間還是在高溫傍晚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但它的逃跑能力遠不如河蟹,一般情況下,它仍會回池塘。在養殖過程中,我們通常用廉價的薄膜在蝦塘四周圍30厘米高的防逃墻,這樣做能防其逃跑。總之,成蝦養殖必須緊緊圍繞水質、苗種、飼料和管理這幾個重要環節,才能比較理想地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

  六、病害防治

  紅螯螯蝦像所有的甲殼動物一樣,具有很強的抗病能力,除非是很極端的環境,否則其不易得病。到目前為止,關于紅螯螯蝦得病的情況很少見有報道,現將國外有關切頭蟲病的研究情況介紹如下,以供讀者參考。 切頭蟲是紅螯螯蝦的一種體外共生生物,以蝦在攝食時的碎屑為食,一般認為該蝦并不影響蝦的生長,但大量寄生時,會影響紅螯螯蝦的外觀質量,從而降低蝦的售價。目前還沒有一種專用藥物能完全殺死它們,所以最好的控制方法是不要將帶蟲的蝦引進商品蝦養殖池中,如果發現有帶蟲的紅螯螯蝦,可用3%的食鹽水浸洗2一3次,每次30分鐘。

  七、成蝦的捕撈和運輸

  成蝦的捕撈是紅螯螯蝦養殖過程中最后一個環節,捕撈時間的合適與否對產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捕撈時間要掌握好。捕撈時間主要跟溫度有關,水溫降至9℃以下,紅螯螯蝦的活力減弱,南方地區一般在12月上旬(如福建、廣東),華東地區(如上海、江蘇)一般在11月下旬,此時溫度也降至10℃左右,該溫度會影響紅螯螯蝦的存活,應及時捕撈上市。捕撈的方法常采用池水抽干、逐個捕獲的辦法。 紅螯螯蝦的運輸,相似于魚類運輸。但由于它是甲殼類,又可行氣呼吸和攀爬逃脫及怕光喜雨,需要附著躲藏和避免在運輸途中生理性蛻殼等特點,所以又不同于魚類運輸,它必須有相應的設施和技術。

  (一)技術要點

  啟運前蝦應停食,夠放在小水泥池中,注入清新蝦池水,用空氣系不斷增氧,暫養一段時間,以利蝦體排泄糞便,避免途中水質惡化;螯蝦運輸應避開蛻殼高峰和臨近蛻殼時期,盡量縮短途中裝運時間,減少途中蛻殼死亡;不論何種裝運,均采用原蝦池無污染水裝運,并設水草、隱蔽物讓蝦附著躲藏,以減少水質差異,以及蛻殼和途中碰去、搖晃等損失;螯蝦在運達目的地下塘前,對于無傷病的仔蝦,可調節水溫小于3℃以內,再放入先掛持好的網箱內,喂熟蛋黃后,吊4~5小時,連同網箱平衡沉入水中,讓蝦自己爬入池中,體質弱的仔蝦,第二天清理消毒后下塘。對于有傷病的蝦,視蝦體大小要用10~2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浸洗蝦體。對受傷的成蝦,可用金霉素軟膏涂擦傷口。體弱的蝦苗,可在清水加入0.3%~0.5%的葡萄糖鹽水及少量維生素于容器中暫養數小時,待蝦體恢復正常后,再放養入池,可有效提高運輸后養殖成活率。

  (二)運輸方法

  1.帆布袋運輸

  用魚用竹簍,內套帆布袋,帆布口用編織塑料布加高50厘米,袋口可捆扎在一起,吊離簍面,以防蝦爬出簍外逃脫。用高壓氧氣瓶通過氣石或塑料管鉆孔向水中成圈密集供氧。帆布袋裝水水面放置新鮮水浮蓮。這種方法容易觀察蝦的活動情況和換水,適用于大批量的各種規格蝦體長途運輸,尤其在夏季的高溫季節,這種運輸成活率較高。

  2.泡沫箱濕法運輸

  用50厘米x50厘米X30厘米加蓋泡沫箱裝運。先在箱內放少許水浮蓮、水草或濕棕片,加2~3厘米水,使隱蔽物保持濕潤,再直接裝入蝦體,加蓋固定后,再在蓋上鉆若干小孔,使箱內空氣流通,孔不能比蝦大,以防蝦逃走。若運輸時間過長,途中要撤少許清水。在夏季水溫高時。可以在箱內放冰塊袋,調節溫差。

  3.干法運輸

  紅螯螯蝦成體離水的忍耐力強,短距離常采用干法運輸,即用一般的木桶在桶口罩上網即可,途中若經常淋水或加帶水的水葫蘆一起運,成活率可達95%以上。八、養殖實例 江蘇靖江水產養殖場為摸索紅螯螯蝦在長江流域養殖的生長習性,于1997年5月至12月在魚種池內進行小面積、低密度套養紅螯螯蝦,具體養殖情況如下:

  (一)池塘條件

  選擇該場進排水方便的3口池塘,池塘平坦,坡比1:2.5以上;蝦苗放養前1周干塘、曝曬,2天后用漂白粉干法清塘,翌日注入新水,水深80厘米,不施基肥,同時栽種輪葉黑藻,投放鯉魚繁殖用的舊網片,供蝦棲息、隱藏和遮蔭用。飼養中后期,池塘水深保持l.2米,投放蝦苗后及時用塑料薄膜沿塘四周圍成防逃墻。

  (二)苗種來源與放養

  蝦苗分2次從揚州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引進,其中1個池放養的蝦苗軟殼蝦偏多,運輸過程中蝦苗死傷多,體質差,暫養后過數入池,體長2~4厘米;另外2個池運輸過程中幾乎沒有損失,體質好,規格整齊,3厘米左右,同樣暫養過數后入池。蝦苗下塘1個月后按常現方法分批放養鰱、鳙、草魚夏花魚種,池內不混養底層魚,放養情況如表4-3。

  (三)飼養管理

  1.投餌 螯蝦剛放入池塘的14天內投喂豆漿為主,每天用黃豆0.5千克,15天后輔以豆漿餅糊、小麥、軋碎的螺螄等投喂,6月下旬,蝦塘放養夏花魚種后按培育魚種的常規方法投喂,8月上旬開始每天17時增加投喂螯蝦專用全價顆粒飼料,同時適當投喂水草,沙蠶等。投飼量視天氣變化情況和吃食情況而定。投喂蝦料時力求面廣撒勻,以利生長。 2.管水 蝦苗放養后每3天加1次新水,每隔1周提高水位8~IO厘米,2個月后水位達1.2米,高溫季度每2-3天適當加注一些新水;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防止浮頭現象,每月用生五灰(20毫克/升),過磷酸鈣(8千克/1000米2)各1次,調節水質,增加水體中固氮菌和硝化菌的繁殖,促進氨的循環,加速浮游生物的繁殖,降氨增氧(切忌生石灰和過磷酸鈣混合使用,2次間隔至少15天)。

  (四)結果

  由于是魚種池,按常規方法分批放養復花魚種,適時起捕大規格魚種,產量同以往持平。各地內的蝦魚產量見表4-4。 經過180天左右的飼養,雄蝦*個體長13.4厘米,體重117.5克;雌蝦*個體長13.2厘米,體重84.3克。 養殖實踐中,克氏螯蝦泛濫,其習性和紅螯螯蝦相近,這是引起產量低的主要原因,雖注意經常清除,但仍帶來不良后果。經常拉網影響螯蝦的正常生長蛻殼,還使部分軟殼蝦可能因拉網而死亡。建議紅螯螯蝦塘清除克氏螯蝦的有效方法是:在徹底清塘的前提下,及時修建好防逃設施;如注新水時,一定要用濾水網,網目為60目/英寸的尼龍篩絹制成的錐形網,網長為網口寬的6~8倍,網的尾部用繩扎緊。 低密度投放早繁蝦苗。根據該場試養情況,如4月投放蝦苗,即可增加螯蝦的生長期,合理地低密度放養,科學地飼喂管理,在目前紅螯螯蝦苗種短缺。價格昂貴的情況下,爭取當年上市,可望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

畜牧家禽網編輯:agronetyjl

首頁 收藏 打印 字體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