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金農網 閱讀數:
烏鱧是特種水產品中比較名貴的品種,養殖方式由在成魚池中少量套養向著單養、網箱養殖方向發展,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但目前所需苗種大多來源于野生,尚難于形成較大的生產規模。烏鱧的成魚養殖是指不同規格的烏鱧魚種養成商品烏鱧。在我國,烏鱧的養殖模式眾多;有混養、套養、單養、集約化養殖和網箱養殖。本節重點介紹混養與集約化養殖技術。 烏鱧的養殖周期即從魚苗培育開始到出商品魚所需要的時間。養殖周期的長短根據烏鱧在飼養條件下的生長速度來決定,生長速度的快慢取決于養殖地區的自然環境(溫度、光照、水源、水質等)及放養密度、放養規格、放養時間、飼料質量、投飼數量、養殖管理水平等等。長江以北,一般需要1一2年,第一年從魚苗培育到大規格魚種,第二年養成商品魚。其實,5月中旬的魚苗培育到8月底9月初,魚苗可長到體重50克左右,體長可達13一15厘米,9月初開始到翌年的6一8月可達到商品魚規格,平均在0.5~0.75千克,大的亦可達到1~1.5千克。長江以南及南方,若采用當年的早苗,當年亦可出商品魚。
一.池塘混養
池塘混養就是在家魚成魚養殖池或親魚專養池中適當套入少量的烏鱧魚種。如在青魚、草魚、鰱、鳙、鯉、鯽、鳊、鯪、羅非魚的混養或單養池中套人少量的鳥鱧魚種。這一種養殖模式打破了養殖的傳統觀念,養殖史一直認為烏鱧魚是兇猛魚類——“魚老虎”,是家魚養殖的敵害,是清塘的對象。經過實踐應明,合理套養,不僅無害,反而增益明顯,是淡水養殖發掘水體生產潛力,提高產量;增加經濟效益的好辦法;并增加了優質商品魚,具有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價值。浙江省1991年,全省推廣成魚塘搭養烏鱧3333多公頃,每667平方米年終增加烏鱧成魚7~10千克。到1997年,全省魚塘搭養烏鱧發展到6666多公頃,667平方米產烏鱧成魚7~12千克,每667平方米凈增效益150一250元。湖北省國營大同湖農場,在1991年推廣家魚成魚塘套養烏鱧500公頃,產烏鱧商品魚87.5噸,占該場漁業產量的7%,產值占漁業總產值的14%。1993年該場1333公頃成魚塘全部套養了烏鱧。池塘混養烏鱧的好處:首先是充分利用了水體中餌料資源,增加了優質魚的產量,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產值和效益。其二是清除了魚池中野雜魚后,減少了爭食對象,保證了養殖魚的攝食,提高了養殖魚的產量,增加了產值和經濟效益。
(一)主養家魚成魚池中套養烏鱧
1.家魚池的要求
家魚池的塘埂要高,防止烏鱧跳上塘埂;池塘底部要有適當的淤泥,因烏鱧有潛伏于淤泥的習性,但不能太厚,太厚會造成起捕率低,影響到第二年的家魚養殖;排灌方便,保證池水肥而新,能適時調節水質和排水捕魚。
2.烏鱧魚種的放養
烏鱧魚種的放養是否合適,對混養的效果起到決定因素,它包括烏鱧魚種的規格大小、放養時間、放養密度等方面。必須把握好這些環節。 烏鱧的苗種可以是野生的天然魚種,亦可以是野生烏鱧苗經過培育而成的魚種;或人工繁殖的苗種。
(1)苗種的規格
家魚成魚池中搭養烏鱧時,烏鱧魚種放養的規格大小是根據主養的家魚魚種的大小,選擇合適的烏鱧魚種。苗種的規格要嚴格把關。其主要原因是:馬鱧十分貪食、兇猛,它可以吞食與自身體長1/2的其他魚種,甚至2/3體長其他魚種。所以套養到家魚池中的烏鰭魚種必須比家魚魚種的規格要小,至少要小于l/2。例如放養家魚種是17厘米以上,則烏鱧魚種選擇在8厘米左右為合適。否則,烏鱧魚種偏大,會吞食、傷害家魚種,影響家魚的成活率和產量,降低了效益。 從全國各地烏鱧養殖的情況歸納得出:一般投放的烏鱧苗種在4~13厘米左右,其中以8~10厘米最多。實踐證明套養的烏鱧魚種在上述原則前提下,規格越大越好;成活率越高,產量越高。主要原因是規格越大,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爭食能力、活動能力等都比較強,生長速度快。所以提倡放養規格最好在10~13厘米,精養池的家魚魚種規格在50克以上的新、老口。 同一魚池套養的烏鱧魚種規格要求一致,所以在放養前經過篩選分養,使投放在一口池的烏鱧魚種大小相近。并要求魚種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無畸形。
(2)烏鱧苗種放養時間
控制放養烏鱧苗種時間是防止殘食主養魚種的措施之一。根據各地的氣候條件不同和養殖習慣,各地的放養時間也有差異。一般相距主養魚種的放養時間2個月左右。主養魚類的放養時間一般在1一3月,烏鱧魚種在5~6月放養。廣東、廣西地區氣溫、水溫高,主養魚的魚種放得早,生長較快,所以馬鱧魚種放養的時間相應也比其他地區早一些,可在5月放養,甚至4月。在華中地區和長江以北地區在6月到7月初進行烏鱧魚種的放養。長江以南的一些地區一般在5~6月進行。主養魚種放養的時間和烏鱧魚種放養的時間相差兩個月的安排目的是讓主養魚的魚種規格長得大一點;被烏鱧魚種吞食的可能性更小了,確保主養魚的產量。若投放主養魚的魚種是老口,規格比較大,烏鱧魚種放養的時間可以適當提早。放養烏鱧魚種的時間最遲不能超過7月,若超過7月放養,烏鱧的生長期太短;還未長成商品規格,11月主養魚已是牽捕收獲時期,烏鱧必須捕凈;否則會影響明年主養魚的放養和養殖。因此,烏鱧的養殖效果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故不能放養太遲。
(3)放養量
投放烏鱧苗種數量恰當與否,對家魚池中套養烏鱧的養殖總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投放的數量恰當,才能真正提高混養池的產量。烏鱧魚種的放養量關鍵看養殖池中野雜魚的數量多少和主養魚中是否有自繁能力的家魚(鯉、鯽、羅非魚等)來定。在不減少主養魚種放養量的前提下,全國各地區烏鱧苗種放養情況:浙江省在家魚池中混養烏鰭,一般烏鱧魚種的放養量667平方米為10一30尾左右,若養殖池上年末清塘,野雜魚較多或在家魚中已搭養了羅非魚成魚,可以適當增加投放量,或者每667平方米投放50克/尾的烏鱧魚種15~20尾;已經清塘,又不搭養羅非魚成魚,野雜魚數量較少的情況下,烏鱧魚種可以適當減少。河南省一般投放8—10厘米的烏鱧魚種30~50尾。湖北省大同湖農場,在成魚池中,每667平方米投放隔年烏鱧魚種30尾左右,8.0一10.0厘米當年魚種50~60尾。 投放量與烏鱧魚種的規格大小有關;原則上規格大的少放些,規格小的可以多放一些。一般情況下:隔年魚種50~150克,每667平方米放養10~20尾;當年魚種12~15厘米,每667平方米放養20~30尾;8~10厘米,每667平方米放養40~50尾;3~6厘米。每667平方米放養60一100尾。 投放量不僅與烏鱧魚種規格、養殖池中野雜魚的多少有關,而且與主養魚的種類有關,主養魚中有具有自繁能力的品種(鯉、鯽、羅非魚等)一起混養的池,烏鱧苗種亦可以適當多放。可以利用烏鱧魚種吞食自繁出來的苗種,減少苗種與主養魚爭食、爭氧、爭空間等,保證主養魚類的生長發育。 概括地說:在家魚養殖池中混養烏鱧時,烏鱧魚種的放養密度不宜過大;恰到好處。防止因烏鱧魚種放養過量,而野雜魚等天然餌料供應不足,造成烏鱧生長不良,相反地殘食主養魚類或自相殘食,影響總體養殖效果。根據實踐總結出,每667平方米烏鱧的產量控制在10~15千克為宜。
3,養殖管理
(1)適當增加投飼量
在家魚成魚池中混養烏鱧后;給主養魚投飼應把烏鱧的重量計算在總量內,適當增加部分飼料是提供給池塘中的天然餌料吃,促使天然餌料繁殖和生長,然后天然餌料( 粲鰷魚、麥穗魚、鰟鮍、蝦、水生昆蟲、青蛙、蝌蚪等)作為烏鱧餌料,這是一種間接投飼方法。
(2)種青
根據烏鱧的生活習性,常隱蔽于淺水區的水草下面,等小魚、小蝦游至附近,突然出擊吞食。因此在混養池的水面種植適量的飄浮性水生植物,是一種仿生態的方法。如種空心菜、水花生、水葫蘆、水浮蓮等等。不然,沒有水草與烏鱧體表的保護色相和諧,烏鱧要捕食活的小雜魚是很困難的。水草種植面積不宜過大。一般不超過養殖水面的1/5,種于池塘的淺水區,或池塘水面的四周。種植面積過大會引起水質過瘦、降低溶氧等,導致主養魚類的生長;水草還能作為野雜魚、昆蟲的繁殖場所;種植適量的水草還可遮陽和調節水質。
(3)設置防逃設施
烏鱧善于逆水行走和跳躍;所以混養烏鱧的池塘塘埂至少高出水面40一50厘米,最好在四周的塘埂上圍網防逃,進出水口安裝防逃設施。在下大雨后特別注意檢查防逃設施是否完好。
(4)忌用硫酸亞鐵
家魚主養池中混養烏鱧,在防病治病時要特別注意各種魚類對各類藥物敏感性上的差異。家魚養殖過程很易發生體表寄生蟲病,常采用硫酸銅或敵百蟲,用硫酸亞鐵作輔助治療藥物與其配伍,家魚對硫酸亞鐵均無反應;而烏鱧對硫酸亞鐵十分敏感,會造成大量死亡,甚至全軍覆滅。所以在家魚主養池搭養烏鱧之后;忌用硫酸亞鐵。
(5)冬季干塘必須捕盡烏鱧
主養家魚成魚池混養烏鱧,冬季捕撈上市時,必須干塘將烏鱧捕盡。因烏鱧魚種經過5-6個月的養殖,一般都可長達150~400克,*的可長達600克以上,如果不捕盡,將會影響翌年的家魚養殖,為了防止捕撈不干凈,在干塘清理時,必須用藥將其殺死。
(二)主養羅非魚的池塘中混養烏鱧
羅非魚和烏鱧有共同的特點:對水質要求比較低、耐低氧、耐肥力強、抗病力強、生長快、產量高。但是羅非魚繁殖能力強,在我國南方,每年可以繁殖6~10次,長江流域一年可以繁殖4~5次,每次產卵量可達數百粒至數千粒;造成羅非魚養殖困惑的難題。由于多次繁殖,池塘密度不斷增高,而且7月之后繁殖的仔魚根本長不成商品,相反地與大規格羅非魚爭食、爭氧、爭空間,嚴重影響了商品魚的產量和質量。適時混養適量的烏鱧魚種,它以小規格的羅非魚魚苗為餌料,不僅增加了烏鱧的產量,而且保證了羅非魚商品魚的生長,提高了羅非魚的產量和質量。所以是一種理想的養殖模式。
1.羅非魚成魚池中搭養烏鱧、羅非魚品種很多。有尼羅羅非魚、莫桑比克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和紅羅非魚(彩虹鯛)等等,除了雄性化羅非魚之外,均可混養烏鱧。
(1)放養烏鱧苗種的時間
羅非魚放養的時間,一般在水溫18℃以上。長江流域一般在4月下旬,水溫能達到17℃以上,南方更早,在4月上旬,北方相應推遲。主養羅非魚搭養烏鱧的羅非魚種,一般選用隔年魚種,再經70天的飼養便可繁殖,在7月便能自繁小苗。因此,套養烏鱧苗種的時間可安排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不同的羅非魚性成熟時間有差異,那么烏鱧苗種放養時間作適當調整。總之;烏鱧苗種的投放安排在養殖池中出現小羅非魚后。
(2)烏鱧魚種的放養規格及數量
羅非魚的魚種規格比平時單養時的規格偏大一些。一般在40~60克/尾,甚至更大一些;這樣羅非魚的自繁時間相應早一些,烏鱧苗種放養的時間亦可提早,延長了烏鱧的生長時間,烏鱧出池的規格可達到300~500克,甚至更大。同樣,出池時的羅非魚規格也大,總產量明顯提高。 放養量為;每667平方米最初可以投放8一10厘米左右的烏鱧魚種500~600尾,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后,進行分養,去小留大,降低密度,一般一個養殖周期進行2—3次。最終將密度控制在100一160尾;若羅非魚的規格較大;亦可采取一次到位,投放15~18厘米的烏鱧魚種40~50尾。
(3)飼養管理要點
主養羅非魚成魚搭養烏鱧的池要選擇小型的水泥池或土池均可。如鰻魚養殖場空閑的白仔池也和利用。池水深1-1.5米,水面種植適量的飄浮性水生植物,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作為烏鱧隱蔽、捕食的環境。在池四周安上防逃網,防止烏鱧跳出養殖池。也有的在池中用一定大小網目的尼龍網將羅非魚圍在養殖池的一定范圍內,而羅非魚的苗種自由通過,進入烏鱧活動區域,供烏鱧吞食,這樣可以避免烏鱧傷害羅非魚成魚。
(4)養殖效果
若每667平方米羅非魚搭養烏鱧池中放養10一13厘米的烏鱧魚種40~50尾,到羅非魚收獲時,一起捕撈,烏鱧的規格可達250~400克,一般667平方米產烏鱧可達18千克左右。
2.羅非魚親魚培育池混養烏鱧 用于繁殖羅非魚親本,廣東、廣西及海南一般在4月投放,規格大,密度低,自繁時間早,7月可以投放烏鱧魚種,規格10~15厘米,667平方米投60一70尾,到冬季起捕,667平方米可產烏鱧20~25千克。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