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1.育苗措施
1.1播種前準備
1.1.1種子選擇:選擇健壯、飽滿、抗性好的優質高產新品種種子,畝用種量20克。
苗床準備:把田塊選在避風向陽,地勢高的地方,同時為預防苗期病害,選擇種過一年水稻,排灌方便的沙質壤土,苗床南北走向,畦長隨地形而定,畦寬1.1米,高0.25米。
1.1.2苗床消毒:于整地前兩周,每100平方米地撒施生石灰約15千克后,翻犁曬白,殺滅病菌,調節pH值,促進土壤養分分解。
1.1.3苗床施肥:苗地施足基肥,于播種前2天,每100平方米淋施對摻人糞尿200千克,腐熟垃圾土300千克,復合肥3千克,拌勻肥土,整細畦面。
1.2種子處理
用藥劑浸種消毒。先用清水預浸種子4小時,撈出后倒入福爾馬林的100倍液中浸泡20分鐘,取出后用濕布包裹放盆內密閉2小時,熏蒸消毒,然后再用清水沖洗。
浸種催芽。春播期氣溫低,發芽慢,需浸種催芽。將種子用潔凈沙布包好,放入清水中4小時,種子緩慢吸水膨脹后,瀝干種子多余水分,放入250C的恒溫箱中保持此溫度催芽2天。
1.3播種
每10克種子可播苗床1平方米,播種要均勻,可將種子與木屑、糠灰拌勻后再播,播后覆薄土一層,蓋上遮蔭網以防澆水后土壤板結,噴濕澆透苗床。春季育苗要在畦面上用竹片搭高約0.7米的拱形竹架,上蓋塑料薄膜,四周封實,以保濕保溫。
1.4苗床管理
播種后應每天檢查,發現幼苗出土,應及時揭掉覆蓋物,防止高腳苗,一般苗床土不發白,不需澆水,澆水較多易誘發猝倒病。
當幼苗長至1葉1心至2葉1心時,可根據苗床幼苗密度及時分苗,分苗密度以0.01×0.01米為宜。
2.田間管理
2.1水肥管理
2.1.1水分管理應根據天氣情況靈活掌握,注意淋水,保證水分均勻供應,開花結果期,植株生長需水量較多,天氣干旱,應采取灌澆,早上或傍晚放水灌滿水溝,離畦面0.1~0.15米,潑水上畦面,澆完水后隨即排水。
2.1.2施足基肥的前提下,還要在其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進行合理追肥。原則是:坐果前薄施,掛果后重施,分次追肥。具體在幼苗定植后3~4天,追1次催苗肥,開花坐果前,追施1~2次復合肥(10千克/畝),初收后再追肥2~4次,每次每畝施復合肥10~20千克,此外,花期用0.5~1ml/L的三十烷醇進行根外施肥,每10天一次,連續2次,可提高坐果率,促進果實提早成熟和果實著色。
2.2中耕除草及培土
2.2.1定植緩苗后15~20天,應及時中耕除草,結合追肥培土,以促進根系發育。
2.2.2搭架、綁蔓、整枝、疏葉與打頂
搭架:通常采用人字形架,這種支架比較穩固,但通風透光較差,因此要注意整枝。綁蔓:不宜過緊或過松,不可將花穗捆在莖稈和架桿間,以免影響果穗發育。整枝:不同品種可用不同整枝方法,無限生長型品種,如小圣女櫻桃番茄,可采用單稈整枝、雙稈整枝、一稈半整枝等三種方法,有限生長型品種,如年豐番茄,只保留主莖第1花序下側側枝。打頂:主要就無限生長型而言,一般主莖留果4~7穗,即實行打頂。疏葉:摘除病殘黃葉、老葉、稠密葉,摘下后應集中深埋或燒毀,防止病蟲害蔓延。
3.病蟲害綜合防治
病蟲害防治工作,應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從選用抗病品種、培育無病壯苗,到實行輪作,搞好田間管理等各環節杜絕各種傳播源,一但發現病蟲危害,即時噴藥防止危害擴大。
3.1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3.1.1青枯病
3.1.1.1癥狀:番茄青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維管束病害,苗期不表現癥狀,開花結果初期開始發病。病菌侵害根和莖,引起病株青枯狀死亡。發病初期,病株頂部、下部和中部的葉片相繼出現萎垂,早晚復原,2~3天后全株凋萎枯死。植株枯死后仍保持青綠,葉片不凋落,葉脈褪色,故稱青枯病。病株根部常變褐腐爛,莖部表皮粗糙并產生不定根。髓部在潮濕時呈“空心”,干燥時僅木質部變為紫褐色。橫切新鮮病莖,用手擠壓或插入清水中,可見乳白色菌液溢出,這是該病主要特征。番茄青枯病由青枯假單胞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并能存活1~7年,種子內帶菌可存活7個月,成為該病的主要侵染源。該菌主要通過灌溉水及未腐熟肥料傳播,細菌從番茄根部或莖基部的傷口侵入,在維管束的螺紋導管內繁殖、蔓延,致使導管阻塞及細胞中毒致莖葉萎蔫。另外,農具、昆蟲、線蟲等也能傳播。引起再侵染導致病害流行。高溫高濕,微酸性土壤最利于青枯病發生。土溫在20℃左右時病菌開始活動,25℃活動最盛,田間出現發病高峰。番茄連作、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溫度高、根結線蟲密度大、植株出現傷口等都是發病的重要條件。
3.1.1.2防治方法
①選擇抗病品種,如年豐、豐順、多寶等品種。
②實行輪作:一般應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有條件的地方最好與禾本科作物水旱輪作。
③調節土壤酸度:一般每畝施用石灰100~150公斤,使土壤呈微堿性。此外增施草木灰等鉀肥,也具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④改進栽培管理:使用高畦或高廂栽培,雨季加強排水,降低土壤水分。注意中耕技術,開花后停止中耕,防止傷根。打杈、梆蔓等在晴天下午干燥天氣下進行,以防人為傳播。
⑤藥劑防治:可用200ml/L的鏈霉素噴淋根頸部,每7~10天一次,連3~4次。也可用30%氧氯化銅800倍液或膠氨銅250~300倍液灌根,每7~10天一次。可用50%百菌唑800~1200倍、70%普菌克1200~1500倍、45%菌撲凈1200~1500倍、60%寶寧800~1000倍、60%菜菌王800倍灌根(每株300~500克)或噴霧,每10~15天灌1次,連灌3~5次。亦可用以上藥劑拌種預防,藥量為干種重的0.3%~0.5%。定植時還可用作浸根預防。
3.1.2病毒病
3.1.2.1癥狀:番茄發病輕重,與環境條件關系密切,一般高溫干旱天氣利于病毒發生。施用過量氮肥,植株組織生長柔嫩或土壤瘠薄、板結、粘重以及排水不良發病重,毒源種類在一年里往往有周期性變化,春夏兩季煙草花葉病毒病比例較大,而秋季以黃瓜花葉病毒病為主。主要表現癥狀有3種:
花葉型:葉片上出現黃綠相間,或深淺相間斑駁,葉脈透明,葉略有皺縮的不正常現象,病株較健株略矮。蕨葉型:植株不同程度矮化,由上部葉片開始全部變成線狀,中下部葉片向上微卷,花冠加長增大,形成巨花。條斑型:葉、莖、果均可感病,病斑形狀因發生部位不同而異,在葉片上為黃褐色的斑點或云斑,在莖蔓上為黑褐色斑塊,變色部分僅處在表層組織,不深入莖、果內部。
3.1.2.2防治方法:
①選用耐病品種
②種子及土壤消毒處理播前將種子用清水浸種3~4小時,再放入10%的磷酸三鉀溶液中浸40~50分鐘,撈出后用清水洗凈再催芽播種;或用0.1%的高錳酸鉀浸種30分鐘,定植田實行兩年以上輪作,結合深翻,促使帶毒病殘體腐爛,或施用石灰,促使土壤中病殘體上的煙草花葉病毒鈍化。
③避蚜與防蚜,利用銀灰色反光膜驅蚜,有很好效果,蚜蟲量可降低40%以上。
④加強栽培管理,保持田園、器材清潔;采用配方平衡施肥技術:噴施植保素7500倍液,增強寄主抗病力,增施腐熟農家肥料,一般畝施農家肥料6000公斤,尿素7~10公斤,硫酸鉀20公斤,磷酸二銨20~30公斤,促使植株生長健壯,抗病力增強。
⑤藥劑防治,病害初期,可用0.1%高錳酸鉀或菌毒清300~4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連續2~3次可緩解病害發生。
3.1.3臍腐病
3.1.3.1癥狀:臍腐病在番茄如拇指大小到著色成熟前均可發病,病斑只發生在果實頂端的臍部,故稱臍腐病。病斑初為水浸狀暗綠色,不久變為暗褐或黑色的直徑1厘米~2厘米或更大的壞死斑,其下部果肉干腐收縮,臍部凹陷,有時龜裂,果實變扁,果肉變甜。嚴重時病斑擴大到半個果面,果實停止膨大提早變紅,果皮柔韌、無光,失去食用價值。
3.1.3.2防治方法
①適時灌水防止土壤時干時濕,特別不要使土壤過分干旱。第一水定植時和第二水開始坐果時,水量均不能太大,第三花序開完以后,第一穗果如雞蛋大小時,才澆大水,保持土壤濕潤。夏季灌水宜在清晨或傍晚進行,宜勤澆、淺澆。
②選富含有機質,保水強的沙壤土種番茄。土壤缺鈣時,畝用硝石灰或碳酸鈣50千克均勻撒于地面并翻入耕層中。
③避免施氮過多,特別是速效氮,不要一次施用過量,注意氮、磷、鉀適當,要多施腐熟有機肥。
④發病時,用1%過磷酸鈣、0.1%氯化鈣進行根外施肥,每7天1次,具有良好防效。此外也可以用口服鈣片噴施。
3.2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3.2.1蚜蟲防治
用5%抗蚜堿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3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乳油2000倍液,每隔4~5天1次。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