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金農網 閱讀數:
隨著對蝦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人們不斷探索對蝦生態養殖技術,采用蝦蟶混養、蝦蟹混養等模式來挖掘蝦池生產潛力,凈化蝦池水質,保護蝦池生態平衡,有效地提高了池塘的經濟效益。
一、縊蟶與對蝦的生活習性
縊蟶的生活習性
1.生活環境
縊蟶喜歡生活在港灣沿岸,風平浪靜、潮流暢通、海水鹽度較低的河口附近,在底質松軟的淺海灘涂穴居生活。成蟶一般生活在中潮區和低潮區,而蟶苗則多棲息在高潮區和中潮區??O蟶在穴中是倒立生活的,前端向下,后端向上。它一經穴居穩定下來,就不再作遷移運動,而始終堅守洞穴之中。
2.食性
縊蟶為被動性的濾食動物。主要攝食近岸沿海一些底棲性和浮游能力弱的硅藻類。此外,還攝食少量的淡水藻、原生動物、輪蟲、卵、骨針及甲殼類附肢、植物孢子等。
3.鹽度和水溫
縊蟶生活的適宜海水鹽度范圍為19.6‰~26.18‰;蟶苗則為15.67‰~19.61‰,適宜的水溫范圍為15℃~25℃。
對蝦的生活習性
1.生活環境
對蝦的生活方式有兩種類型,即定居型和游泳型。
定居型對蝦通常不集群,不能同時大量捕獲。多喜沙礫、貝殼或泥沙構成的底質,潛伏性顯著,多喜夜間活動。日本對蝦、寬溝對蝦和短溝對蝦屬此類型。
游泳型對蝦活動能力較強,易組成較大的蝦群,經常往返移動而無固定棲所,往往可以同時大量捕獲。一般以河口為中心,在渾濁的水域和軟泥底質分布較多,白天和夜晚都進行活動,潛伏習性不顯著或不潛伏。中國對蝦、長毛對蝦等屬此類型。
2.食性
對蝦食性較廣,從總體上講,是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種類。在自然海區中,多以小型甲殼類、軟體動物、多毛類等為食。在人工養殖中,常喂小型貝類、魚蝦及人工配合餌料等。
3.水質要求
養殖對蝦一般應滿足:水溫18℃~32℃,鹽度15‰~35‰,pH7.8~8.5,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化學耗氧量不超過3毫克/升,銨態氮0.02毫克/升~0.04毫克/升。
二、池塘的選擇及改造
池塘選擇
一般選擇長方形,南北走向,有獨立的進、排水閘門的蝦池,池塘面積為30畝~70畝,水深1.5米~2米,底質為泥沙質和軟泥沙質,水質肥沃。
蝦池改造
縊蟶與對蝦混養池塘要進行整理改造,人為制造蟶埕,俗稱“埕板”。一是構成條狀“埕板”,在蝦池底灘利用推土機推建寬3.0米~4.0米,高0.3米~0.4米的蟶埕。埕溝寬0.5米~1.0米,埕溝要略有坡度,便于排水,保持涂面穩定和減少淤積。蟶埕走向與蝦池保持一致,埕長與蝦池底長度相等,蟶埕面積占蝦池總面積的1/8。二是構成方塊式畦田,每塊畦田的面積0.5畝~1.0畝,2排為1組,組與組之間留出1米左右的水渠。畦壩高0.2米~0.4米。
三、放苗前的準備工作
池塘消毒
老化的蝦池底質淤泥較多,要對其進行沖洗、曝曬,并用人力或機械翻耕,挖出過多的淤泥,促使其氧化。納水前,進水口加60目過濾網,以防有害魚、蝦的卵及幼體進入。進水水位達蟶埕以上20厘米。每畝用生石灰60千克~80千克或漂白粉10千克,兌水全池潑灑消毒。
肥水
放苗前半月左右進行施肥,施用發酵的有機肥約20千克/畝,并鋪以氮肥4ppm,磷肥0.5ppm,以后每隔5天~7天追肥一次,直至池水透明度達30厘米左右。
四、苗種放養
放苗時間縊蟶放苗時間為3月底至4月初。
蝦苗放苗時間為5月上旬。苗種選擇縊蟶一般選擇苗種體色為殼前端黃色、殼面青黃色、邊緣略呈綠色、水管帶淡紅色,殼厚且半透明。苗體肥碩、結實、兩殼合抱自然。以手擊苗筐,兩殼立即緊閉,發出嗦嗦聲音,響聲整齊,再擊之,無反應。其規格在1.5厘米以上。
蝦苗一般選擇大小整齊,體色正常,體表干凈,無黏附物,游動活潑,反應敏捷,不含病毒粒子的種苗。其規格在0.7厘米~1.0厘米之間。
放苗量
縊蟶放苗量為每畝蟶埕面積投50千克~60千克。對蝦單茬放苗量為0.5萬尾~0.6萬尾/畝。
苗種運輸
首先將蟶苗沖洗干凈,然后裝入竹籃,每籃裝25千克,將裝好的竹籃浸入淡水中,將上浮的縊蟶苗(死苗)撈出,然后裝車。竹籃與竹籃要緊靠,上下每層竹籃之間用木板隔開,必要時要加冰降溫。蟶苗竹籃裝滿車后,加蓋苫布或稻草簾遮蓋。長途運輸中應每隔4小時淋淡水1次,保持濕潤減少死亡。在運輸途中,要防止劇烈震動和重壓。
苗種播放
縊蟶苗到達目的地卸車后,要淋浸海水,然后陰干1小時左右,開始放苗。放苗時,將竹籃震蕩幾次,使縊蟶水管充分收縮,以避免在放苗后縊蟶苗大量吸水,影響鉆潛入穴率。將陰干、震蕩后的縊蟶苗種放入船中,順蟶埕用手均勻拋灑。
五、養成管理
水質管理
養殖前期,水深保持在蟶埕以上20厘米~40厘米,以利于池水溫度升高和光照,加快單肥藻的繁殖與生長。養殖中后期,每2天~3天進水一次,使水質保持清新鮮嫩。隨著縊蟶、對蝦的生長,水位逐漸增加至蟶埕以上50厘米,隨溫度的升高,縊蟶的活動力增強,攝食量逐漸增大,單胞藻數量逐漸減少,水的透明度逐漸增大,到5月中旬,水質變瘦,開始人工施肥,施肥量以氮肥4ppm,磷肥0.5ppm為準,同時施用2ppm的肥水素,到6月中旬為保持水質清新,使用EM復合固體益菌粉進行調節。
餌料投喂
餌料投喂主要是針對對蝦而定,為了縊蟶生長和促肥,必要時在蟶埕上可投喂一定量的縊蟶專用餌料。針對不同對蝦的攝食習慣,投餌時間要靈活掌握。剛進池的幼蝦多數全日投喂。隨著對蝦的長大,對蝦夜間攝食的習性漸趨顯露,應掌握白天少投,夜間多投。日本對蝦當體長達7厘米~8厘米之后投喂可只放在夜間;中國對蝦白天可投餌料總量的40%,夜間60%;斑節對蝦白天投喂35%,夜間投喂65%。每天投喂次數一般掌握在3次~5次。日投喂量為:蝦單體重每尾1克~5克時,投喂量為蝦體重的7%~10%;蝦單體重每尾5克~10克時,投喂量為蝦體重的4%~7%;蝦單體重在10克/尾以上時,投喂量為蝦體重的3%~4%。具體投喂量在此基礎上,結合對蝦飽食度及天氣變化情況和水溫變化情況進行酌情增減,一般掌握投餌后1小時應有70%以上的對蝦達到飽胃或半飽以上即可。投喂對蝦餌料時,避免投在蟶埕上。
養殖中后期,在蟶埕上投喂一定量的縊蟶專用餌料,1周投喂一次。投餌時應盡量投在蟶埕上。
六、病害與敵害防治
對蝦與縊蟶生態混養模式,是一種水中養蝦、塘底養蟶,互相促進,互助互利,充分挖掘水體潛力的一種立體生態養殖模式。一方面,對蝦的殘餌及糞便,可起到肥水作用,促進塘內浮游植物的繁殖,為縊蟶提供豐富的鮮活餌料;另一方面,縊蟶通過在穴內上下移動和濾食,不僅增加了底泥的通透性,保證上層水和下層水的交換對流,凈化了底質和水質,使水環境保持相對生態平衡和良性循環,由于縊蟶的濾食作用,使水體中浮游動植物的密度相對減少,增加了水體的透明度,使潛伏生長生活的對蝦有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O蟶與對蝦生態混養池塘一般很少有病害發生。
縊蟶殼薄、體軟防御能力很差,經常遭受各種敵害的侵襲。要注意縊蟶敵害的殺滅和清除。縊蟶的敵害一般有:蝦虎魚、紅嘴鴨、沙蠶、鋸緣青蟹、蝦蛄、玉螺等。一般采用人工捕捉法和施藥法來殺滅。
七、收捕
一般春季播種的蟶苗經7個月左右的養殖,體長達6厘米以上,即可采收。
挖捕
退潮后,在蟶田一端(無蟶處),挖掘一個寬70厘米左右,長100厘米的泥潭,其深超過縊蟶的潛穴深度。用鏟插入泥中順次將涂泥翻開,即可見到混雜泥沙中的縊蟶。
手捕
在涂泥松軟、密度較稀的蟶埕,可用手直接插入蟶穴接觸到的兩條水管時,迅速將手提起,借助吸力的作用,將蟶吸至洞口,而將其捕獲。
鉤捕
縊蟶潛伏穴較深的硬蟶埕,可利用細長的捕蟶鉤沿著蟶穴邊緣直插下去(鉤子彎頭不要碰上蟶體),直到鉤子已處在蟶體下端時,將蟶鉤旋轉90度,鉤住蟶殼前端足部的凹陷處,即可拉出蟶面捕獲。
對蝦收捕可采用閘門掛網、放水收蝦或倒須網(插網)等方式采收。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