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富農特種養殖網 閱讀數:
黃鱔的飼養管理
①水源足水質好:黃鱔生長要求水質肥、清潔、深氧足,投餌不宜太多,多了會腐爛發臭,使水質變壞,一般于投餌后1至2天需注換新水一次。生長期水深保持 10至15厘米,并視天氣變化調節水深。
②注意水溫的變化:池內除種水生植物外,還可在池邊種一些瓜豆、搭棚遮蔭。冬季低溫,要防寒、排干水,覆蓋一層稻草,保持池溫與土壤濕潤。防止鱔魚凍死,但在池內不要隨意行走或堆壓重物,以免壓實地下孔道,造成通氣孔堵塞,導致黃鱔窒息死亡。
③加強巡邏觀察:常注意觀測水質、水溫、池水深淺之變,凡是打雷下大雨時加強看管,防止洪水沖垮池子或鱔魚翻池。
④防毒防害:要防止有毒物質進入養鱔池內,池內不得放鵝、放鴨,以免吞食幼鱔,減少收益。
⑤適當保持水層深度:一般10-15厘米深度為宜,高溫季節適當加深水位,但不可超過20厘米。要經常灌注新水,具體換水間隔時間,春秋季七天換一次,夏季三天換一次。換水次數也須因水源、黃鱔多少、水質情況而定。入冬之后,要排盡池水,只保持池土濕潤。并在池土上覆蓋一層6-8寸的稻草或其它雜草,以免池水冰凍,因池中無水,尤其要防貓、狗、鼠入池,吞食鱔魚。
⑥餌料的投喂:黃鱔有大吃小的兇殘現象。因此,宜按大小規格分池飼喂。剛孵化4-5天的幼鱔,主要投喂水蚤、輪蟲、新鮮魚漿和藻類等,尤以水蚤*。以后可逐步喂蚯蚓、螺肉、蠶蛹等。投放餌料,用量視吃食情況靈活掌握,確保吃好而又不讓殘餌留下毒害水質。當體長達到6-8厘米即行分養。成鱔主要投喂蚯蚓、蝌蚪、小蛙、蠅蛆、小蝦、蠶蛹、螺蚌肉等,也可喂一些下雜魚漿或其它動物內臟等。尤以蚯蚓*,每5-6克鮮蚯蚓能增長1克鱔肉。也可喂一部分麥麩、米飯、瓜果、菜屑之類植物性餌料,今后要探索“混合餌料”喂料。喂餌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以免幼鱔由于暴食引起病害。黃鱔晝伏夜出索食,開始宜每天下午4-5時或傍晚供餌,以后逐日提前投喂,約10-15天馴餌,即可在每天上午9時或下午2時供餌,也可隔日供餌,以增加其食量。每日投餌量為鱔魚總體量的6-7%,精料宜少,粗料宜多。分早晚兩次喂養,投餌集中投在餌料臺上。餌料臺可用木框、竹籮、鋁制網線或尼龍密網布等制餌料框架,并將其固定在池中。水溫對黃鱔食量及其攝食活動影響很大,15-28°C為*生長溫度,攝食活動增強,此時要勤喂,喂飽;15°C以下,攝食緩慢,影響索餌;10°C以下,停止吃食,隨水溫下降而進入洞穴冬眠。 三、黃鱔常見病的防治黃鱔一般發病期是在5-8月份之間。其大部分病還會導致生命危險,但對黃鱔的生長有嚴重的影響。下面介紹黃鱔常見病的癥狀和防治方法。 赤皮病(又叫赤皮瘟、擦皮瘟)此病大多是因鱔魚的皮膚在捕撈時或運輸時受傷,細菌侵入皮膚所引起的。癥狀:體表局部出血,發炎,鱗皮脫落,尤共腹部和兩側最明顯,呈塊狀。病鱔身體瘦弱,春末夏初較為常見。
預防方法:
(1)放養前用1/20萬至1/5萬的漂白粉浸洗鱔體約半小時。
(2)發病季節用漂白粉掛簍進行預防(每平方米用0.4克,看池子大小而定,大的可用2-3個簍,小的可用1-2個簍),用竹子搭成三腳架放在池里,再用繩子把簍吊入水內。
(3)在捕撈和運輸種苗時,操作小心,勿使鱔苗受傷。
治療方法:
(1)用漂白粉在全池進行潑灑,每平方米用0.4克,兌成溶液潑勻,也可用在掛簍方法治療,方法同上。
(2)用磺胺噻唑拌料投喂,第一天按池內鱔量每100斤用藥5克,第二天100斤用藥2.5克,方法是把病鱔放入2.5%食鹽水中浸泡15-20分鐘。
(3)每平方米用明礬0.05%克潑灑,兩天后用生石灰25克潑灑水面(按平方米計算)。 細菌性腸炎又叫爛腸瘟,烏頭瘟。癥狀:行動緩慢,停止攝食,頭部顯得特別黑,腹部出現紅斑,肛門紅腫,輕者腹部有血和黃色粘液流出,重者發紫,很快死亡(此病一般在 4-7月份發生流行較快)。
預防方法:
(1)用石灰水徹底清池(每平方米15-25克)。
(2)在發病季節每10-15天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治療方法:
(1)用磺胺噻唑每50公斤鱔種用5克拌料投喂。
(2)用大蒜每50公斤鱔種15克拌料投喂。
(3)2-6天后減半繼續投喂,另外還可用呋喃西林代替,每50公斤鱔種用2克拌料投喂。 水霉病又叫鱔毛病或膚霉病。主要是互相咬傷皮膚傷口侵入霉菌所致霉菌的菌絲在體表迅速蔓延擴散而生成“白毛”,使病鱔食欲不振,最后消瘦而死。防治方法:黃鱔入池前,用生石灰清池消毒,大小分養,盡量減少魚體受傷。發現鱔病后,可用萬分之四的食鹽和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 毛細線蟲病毛細線蟲寄生在黃鱔腸壁粘膜層,破壞組織,使腸中其它病菌侵入腸壁,引起發炎,如果大量毛細線蟲寄生,也可直接造成黃鱔消瘦死亡。防治方法:按每50公斤鱔魚用90%的敵百蟲晶體4-5克,拌豆餅粉1.5公斤,作成藥餌投喂。 發燒病由于高度密養,黃鱔體表分泌的粘液在水中聚積發酵,釋放出大量熱量使水溫聚升,深氧降低,黃鱔焦躁不安,相互纏繞,造成大批死亡。防治方法:鱔池內可混養少量泥鰍,吃掉殘餌,并通過泥鰍上下竄游,防止黃鱔相互繞。黃鱔發病后,立即更換親水,或在池中潑灑萬分之六的硫酸銅溶液(每平方米灑40-50毫升)。感冒病由于注入新水的溫度太低,黃鱔一時不能適應而引起大量死亡。防治方法:使用溫度太低的井水或泉水給鱔池換水之前,應經地面流過一定距離,使水溫升高接近原鱔池水溫時,再注入池內。當秋末冬初水溫降低到12°C以下時,黃鱔開始入穴越冬,此時要排干池水,保保持池土濕潤,并在池土上面覆蓋一層稻草保溫,以免池水冰凍。 梅花斑病黃鱔背部出現多處黃豆大小梅花斑狀潰瘍,發紅,出血。據群眾經驗介紹,可取兩只蟾蜍(癩蛤蟆)削開頭皮,用繩子扣住,在池內來回拖轉,使蟾蜍分泌的蟾酥散布在池內,可防治此病。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