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農藥工業網
閱讀數:
棉花枯、黃萎病被稱為棉花“癌癥”是影響棉花生產的*克星。資料表明枯、黃萎病混生病株比無病單株產量平均下降37%嚴重的減產60%以上我國每年因棉花枯、黃萎病損失皮棉7.5萬噸—10萬噸。今年長江流域老棉區棉花枯、黃萎病發病率超過40%新棉區超過20%北方棉區更為嚴重。
長期以來育種專家試圖培育抗枯、黃萎病棉花品種但至今只有極少量抗病、耐病品種小面積種植。由于田間菌系變異較快這些品種在幾年內基本喪失原有的抗性或耐性。有些品種結鈴性好、上桃早、產量高因易感枯、黃萎病推廣難度很大。目前尚未解決抗枯、黃萎病的品種問題。研發能夠真正有效防治棉花“癌癥”的新型農藥已經成為各國科學家十分關注的前沿課題。
2006年長江大學農學院的周燚博士率領的研究小組采用篩選棉花根際優勢拮抗微生物和棉花內生拮抗微生物的方法從1千多個土樣和大量的棉株中篩選出多種微生物經過近3年科技攻關終于研發出了含有多種拮抗微生物、能有效防治棉花“癌癥”的新型生物農藥。
據周燚博士介紹在棉花的整個生育期只需使用2次這種農藥其防治效果可達70%。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