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金農網
閱讀數:
荷蘭微型黃瓜(又名水果黃瓜、小黃瓜)口味好,品質佳,果形好,產量高,自引入我國以來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種植面積逐年增加。近些年,作為一種新興的無土栽培方式----基質培,以高產、病害少、無污染、產品質量佳等優點,也迅速發展起來,但至今還沒有一套通用的微型黃瓜基質培無公害栽培模式。筆者自1999年即將基質培技術成功地應用于微型黃瓜溫室栽培,并總結出一套基質培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規范,現將具體要點介紹如下:
一、播種育苗
1.品種選擇。早春栽培選戴多星(Deltastar RZ F1)、拉迪特(Radiant RZ F1)等長勢旺盛的品種,秋延后選夏多星(22-91 RZ F1),晚秋越冬選卡斯特(Kaster RZ F1)、康德(Condesa RZ F1)、拉迪特(Radiant RZ F1)等耐寒品種。
2.適宜的播種期。天津地區溫室秋延后栽培6--7月中旬播種,晚秋越冬8月中旬播種,早春12月中旬--1月中旬播種。每667平方米需種子2000粒。
3.播種前的準備工作。選擇保溫條件好,光照充足,地勢較高的地塊,做長8m,寬1.4m,床埂高15cm的苗床,摟平。一般育苗用營養土與栽培用相同,草炭40%、蛭石40%、珍珠巖10%、精制雞糞10%,過篩混拌均勻。每噸營養土加500g多菌靈、1包苗菌敵混拌均勻,然后裝入塑料營養缽,高度為缽高的2/3。取秕谷或麥麩炒熟后加適量的敵百蟲藥液拌勻,陰干后撒在苗床周圍,切忌撒在育苗缽中。于播種前1d傍晚大水澆透營養土。
4.播種。為防止種子帶菌,一般采用溫湯浸種或藥劑浸種。播種前用75%的百菌清和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1:1)500倍液浸種30min,清洗干凈后播種。再用30℃溫水浸種6--7h,用紗布包好,于26℃恒溫催芽,1--2d種子露白。為增強植株的抗性,種子露白后于5℃低溫環境下處理1h,再恒溫催芽,如此重復2--3次。于營養缽內穴播,每穴1粒,然后覆1cm厚營養土,用地膜覆蓋保濕,促進早出苗。
5.苗期管理
(1)苗期環境調控。播種后,要提高室內溫濕度,白天25--30℃,夜間18--20℃,地溫20℃,濕度95%--100%。當小苗有50%露頭時,去掉地膜,及時去掉“瓜帽”,苗出齊后適當降溫,白天22--24℃,夜間10--12℃,光照充足,適當減少水分,防止秧苗徒長,此期間要噴一遍600倍普力克和3000倍的蟲螨克,防治猝倒病和斑潛蠅。第1片真葉開始生長后,提高溫度,白天20--25℃,夜間13--15℃,濕度80%,充足的光照和供水,有利于種苗生長。當秧苗長到2--3片真葉后,應降低溫度,白天15--20℃,夜間10--12℃,白天應適當遮光,限制供水,葉片有輕度萎蔫后再澆水,以增強其抗性和利于根系生成。
(2)營養液的供給。一般當秧苗生長速度明顯減慢,葉色濃綠時,追施營養液,常用的營養液配方是日本園試配方的1/2劑量,或復合肥配成的營養液。復合肥溶液在子葉期為0.1%,1片真葉以后提高到0.2%--0.3%,每隔7--10d噴1次。為提高秧苗素質,可用蔗糖溶液(50g蔗糖加水15kg)噴霧,每隔7--10d噴1次。
如幼苗出現徒長,葉面可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輕者噴霧1次,重者噴霧2--3次,間隔7--10d。
(5)煉苗。3片真葉展開(苗齡25--35d)時定植,定植前幾天苗床充分噴水,移至溫室煉苗1--2d,以適應栽培環境。
二、定植
1.定植前的準備
(1)溫室消毒。在沒有作物的溫室,每100平方米空間用150g硫磺加250g鋸末點燃,分成若干堆熏蒸;或每667平方米用1kg高錳酸鉀加2kg的甲醛來消毒,高溫悶棚1周左右。
(2)栽培基質配制。草炭45%、蛭石45%、珍珠巖10%,另外,每噸基質加500g多菌靈、500g甲醛,混拌均勻,用塑料薄膜封閉悶7--10d,再晾曬10--15d備用。
(3)栽培床準備。在溫室內用磚或PVC板按1.4m寬,7m長砌成深25cm的栽培床,床底鋪排水管或5cm厚的粗礫石,然后填充栽培基質20cm厚,基質表面鋪設滴灌管。
(4)灌溉。栽培前1周用稀釋1倍濃度營養液澆灌栽培基質,一次澆透,混拌均勻,翻曬,以手攥基質指縫有少量水滲出為宜。
2.定植。當基質溫度高于15℃時,按株行距50--55cm挖穴定植,培少量基質,以基質與苗坨齊平為宜。逐棵澆清水400mL左右,定植3--4d后,開始澆營養液。
3.定植后的管理
(1)溫度。定植后5--6d內不進行通風,氣溫超過30℃放風,當植株緩苗后開始生長時白天25℃,前半夜以15--18℃為宜,后半夜以10--12℃為宜。根際溫度晝間18--25℃,夜間不低于15℃,營養液溫度保持在20℃最適。另外,陰雨天由于光和積累少,夜間溫度應低些。
(2)光照。要經常保持棚膜光潔。12月--翌年3月份在溫室內張掛反光幕,以增強光照,在保證室內溫度的情況下,盡量早揭簾,晚蓋簾。
(3)濕度、通風環境的調控。黃瓜能耐80%--90%的空氣相對濕度,但高濕易染病害,故采用地膜覆蓋,適時通風換氣來降低濕度。另外通風有降溫、除濕和促進二氧化碳向葉面附近運送的功能,所以,一定程度的通風有利于作物的光和作用。
(4)肥水管理。約4d植株緩苗后開始生長,應及時提供營養液。黃瓜基質培用開放式滴灌供液,配方為山崎配方或園試配方,營養液的EC值2.2--2.5,pH5.5--7。但收獲期K、P的吸收量增加,應增加營養液中K、P量,EC值升高到3.0左右。供液量在幼苗期每天每株400--500mL,隨植株長大,供液量逐漸增加,結果盛期每天每株晴天滴灌2--2.5L,一般白天灌2--3次,夜間停止,陰雨天適當減少供液量。灌溉時允許多出5%的營養液從基質中排出,也可每隔7--10d滴灌1次清水,以防鹽類積聚。另外,為提高秧體的抗寒性,可噴施500倍蔗糖溶液,每隔7d噴1次,連噴2--3次。
(5)整枝。主蔓結瓜為主,采取單干整枝,吊繩落蔓方式。荷蘭微型黃瓜多為孤雌生殖,節節有瓜,坐瓜節位低,為形成健壯秧體,一般6片真葉以下的側枝和花全部打掉。當秧體長到1.5m左右留側枝,1側枝1條瓜,2片真葉。營養液基質培的黃瓜易早衰,因此在黃瓜長到一定大小時采取壓蔓管理。
(6)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①生態防治。選用抗病品種,輪作換茬,培育壯苗,杜絕或減輕病害發生。
②推廣物理防治方法。如人工捕殺、糖漿誘殺、燈光誘殺害蟲,除草、去除病葉病株、灰色銀色薄膜避蚜、黃板誘蚜、冷紗覆蓋、高溫悶棚滅菌。
③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如掌握安全間隔期,在病蟲害防治適期施藥,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早春以煙熏劑為主,各種農藥交替使用,不盲目增加用藥次數和用藥量。
④生物防治方法。天敵防治,如麗蚜小蜂是蚜蟲的天敵生物菌劑,如BT乳劑防治小菜蛾,農抗120和農抗130-10防治霜霉病、炭疽病、黑斑病等。
⑤常見病害的化學防治。危害溫室微型黃瓜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炭疽病、病毒病、晚疫病、霜霉病、蔓枯病、白粉病等。猝倒病用普力克防治;立枯病用適樂時和雷多米爾、克露防治;病毒病用克毒寶;灰霉病用利得(異菌福)或蘸花時加800倍速克靈防治;晚疫病、白粉病可用普力克或達科寧、適樂時、世高、白粉凈防治;霜克、克露或百菌清煙熏劑防治霜霉病;50倍克露涂抹病莖部防治蔓枯病。危害小黃瓜的主要害蟲有蚜蟲、白粉虱、螨蟲、紅蜘蛛、潛葉蠅、甜菜夜蛾等。滅掃利、克螨特防治紅蜘蛛、螨蟲,特滅蚜虱、蚜虱克防治蚜蟲,阿克泰、蚜虱克或1500倍撲虱靈+1000倍天王星防治白粉虱,斑潛靈或銳勁特、愛福丁防治潛葉蠅、愛福丁一號防治甜菜夜蛾等。采收前7d停止用藥。
⑥花打頂防治。低溫等惡劣環境會引發生長停滯、花打頂現象。一般先疏花疏果,壓蔓管理,同時加強肥水管理,多施P、K、N肥,提高溫室、基質溫度,白天25--28℃,夜間13--15℃,地溫15℃左右。另外,用200mg/L的生根粉液灌根,葉面噴生長調節劑等,促進植株生長。
4.合理科學采收。當黃瓜長到一定大小時(約12--16cm),帶1cm瓜柄采收,分級、包裝上市。生長期施用化學農藥的果實,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后方可采摘。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