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金農網 閱讀數:
39.黃瓜塑料大硼栽培的特點是什么?塑料大棚類共分為幾種類型? 塑料大棚是用竹木、鋼材、水泥件等材料作成支架或拱架,然后在上面覆蓋塑料薄膜而形成的一種棚式結構。利用塑料薄膜的透光保溫性,在不利于蔬菜生產的季節里,創造適合蔬菜生育的小氣候,進行提早或延后栽培。利用塑料大棚生產黃瓜可明顯延長黃瓜生育期,顯著提高黃瓜產量和經濟效益,成為黃瓜生產的重要形式之一。 塑料大棚有竹木結構大棚、懸梁吊柱竹木拱架大棚、水泥柱鋼筋梁竹拱大棚、無柱鋼架大棚及裝配式鍍鋅鋼管大棚五種。
40、塑料大棚內光照條件有什么特點、如何調節?溫度條件有什么特點、如何調節?塑料大棚內濕度條件、氣體條件及調節方法各是什么? 塑料大棚上無覆蓋物,棚內光照時間和外界一樣長。塑料大棚內的光照強度取決于大棚外的光照強度、棚型及棚膜的性質和質量。晴天棚內的光照強度明顯高于陰天和多云天;鋼架結構大棚的光強大于支架遮蔭較多的竹木大棚;聚氯乙烯膜透光性優于聚乙烯膜,新膜優于舊膜,無滴膜優于普通膜,厚薄均勻一致的膜優于厚度不均的膜。由于棚膜的覆蓋,因此棚內的自然光強始終低于棚外,一般棚內1米高處光照強度為棚外自然光強的60%。 光照條件的調節:選擇透光率高的棚膜;確定大棚合理的走向,一般大棚南北延伸,全天受光均勻,作物生長整齊;在保證大棚穩定的前提下,盡量選用剛性強的材料,減少棚內支架,減少棚架造成的遮蔭;作物合理布局,擴大行距,縮小株距,增加株間的通風透光。另外,黃瓜要及時整枝打杈,及時去掉殘老葉,減少株間遮蔭;采用多層覆蓋的大棚,在白天保證溫度下降的前提下,要及時打開天幕、防寒裙和小拱棚,增加棚內光照。 塑料大棚的主要熱源是太陽的輻射熱,棚外無覆蓋物,因此棚內溫度隨外界晝夜交替,天氣的陰、晴、雨、雪,以及季節變化而變化,在一日之內,清晨日出后棚溫隨之升高。之后,下午棚溫逐漸下降,傍晚棚溫下降最快,夜間23時后溫度下降漸緩,直到零晨4~5時棚溫下降到最低點。塑料大棚在晴天的晝夜溫差可達30℃左右,棚溫過高容易灼傷植株(幼苗尤為敏感),凌晨溫度過低又易發生低溫冷害。 棚內不同部位的溫度狀況有差異,每天上午日出后,大棚東側首先接受太陽光的輻射,棚東側的溫度較西側高。中午太陽由棚頂部入射,高溫區在棚的上部和南端;下午主要是棚的西部受光,高溫區出現在棚的西部。大棚內垂直方向上的溫度分布也不相同,白天棚頂部的溫度高于底部3~4℃,夜間正相反,棚下部的溫度高于上部1~2℃,大棚四周接近棚邊緣位置的溫度,在一天之內均比中央部分要低。 溫度條件的調節:首先選用優質薄膜,增加進入棚內的光線,這與大棚光照條件的調節相同;增加地熱儲存。提前扣膜烤地、增施有機肥、大棚中扣小拱棚、地膜覆蓋等措施,都可增加上壤熱量儲存,提高地溫;在大棚周圍挖防寒溝,深度以當地凍上層為準,寬40厘米,填入馬糞、鋸末或柴草,上面蓋土踏實使之略高于地面;設防寒裙。大棚四周溫度低易發生凍害,低溫時在大棚四周蓋1米高的草苫,可使最低溫度增高1-2℃。也可用舊薄膜代替草苫。這種大棚周圍低矮的覆蓋物稱防護裙;多層覆蓋。除地膜覆蓋外,在距大棚膜下20~30厘米處橫向拉鐵絲數道,鐵絲上掛薄膜或無紡布,白天拉開,夜間合攏,可使最低棚溫升高2℃;在定植初期秧苗上覆蓋小拱棚,又能使最低棚溫升高2-3℃;通風降溫是預防高溫危害的主要措施。隨外界溫度的升高,逐漸加大通頭風面積和延長通風時間。種植黃瓜的大棚通風口占整個大棚面的15%。 濕度 塑料大棚的氣密性強,所以棚內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都比較高,空氣相對濕度經常可達80%以上,密閉時為l00%,塑料大棚內,在薄膜上經常凝結大量水珠,積聚一定大小時水滴下落,使得地面潮濕泥濘,因此應當加強中耕和通風換氣。棚內空氣溫度變化規律是隨棚溫升高,相對濕度降低;隨著棚溫降低,相對濕度升高。晴天、刮風天相對濕度低,陰雨天相對濕度顯著上升。春季,每天日出后棚溫逐漸升高,土壤水分蒸發和作物蒸騰加劇,棚內水氣大晝增加。隨著通風,棚內對濕度則會下降,到下午關閉門窗前,相對濕度最低。關閉門窗后,隨著溫度的下降,棚面凝結大量水珠,相對濕度往往達飽和狀態。 大量施用有機肥,有機肥分解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蔬菜自身也放出二氧化碳。一日之中,清晨放風前的二氧化碳濃度最高。日出之后,隨著光合作用的加強,棚內二氧化碳含量迅速下降,若不進行通風換氣,則可比露地的含量還低。如北京郊區4月份塑料大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在日出前為700毫克/千克,日出后急劇下降到200毫克/千克。通風后,又逐漸上升到300毫克/千克。有機肥分解,以及施用化肥、農藥等,會生產一些有害氣體,如氨、亞硝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因此應加強通風換氣,及時排出有害氣體?! ?/p>
41.黃瓜春大棚栽培宜選用哪些品種?如何選擇播種期及適宜的苗齡? 應選耐寒性強,早熟性好,抗病,豐產的品種,如津優1號、津春2號、津雜2號、津雜4號等。 培育壯苗是春大棚黃瓜早熟豐產的關鍵。播種期的確定應根據選用品種、當地氣候條件、大棚性能及育苗條件來定。密刺系統的長春密刺、山東密刺、新泰密刺等的日歷苗齡以50-60天為宜,此時幼苗已有5-6片葉子,株高17-18厘米,莖粗5厘米,50%左右植株已出現雌花,比較適宜栽培。津春2號、津雜2號等雜交品種的日歷苗齡以40-50天為宜。此時幼苗已有4~5片葉子。以塑料大棚內安全定植期為準,向前推40~60天即為播種期。東北北部、內蒙古北部地區為2月上中旬,東南部、華北及西北地區為1月下旬至2月上旬,華東、華中地區為1月上中旬。育苗條件好的育苗時間相對可短些,大棚栽培可采用雙層覆蓋的,播期可提前6-7天;采用多層覆蓋的,播種期還可以提前10~15天;具有臨時加溫條件的,播種期還可適當提前。
42.黃瓜春大棚栽培苗期溫度如何管理?春大棚定植前如何進行幼苗鍛煉?定植時棚內應具備的溫度條件是什么? 播種后,出苗前5厘米內的地溫要保持在20℃以上,室溫中午維持在35℃左右;幼苗出土后,要降低溫度,晝溫、夜溫、地溫都要降低,防止下胚軸過長,白天25-27℃,夜間13-16℃,地溫20℃為宜,隨著兩子葉展平,第一真葉的生長,須加大晝夜溫差,白天30-32℃,夜間9-11℃為宜;一片真葉至三葉一心期間,為了培育壯苗,防止苗子發虛,隨著外界氣溫的逐步升高,要逐步加大放風量,溫度白天也要降低一些,以25~27℃為宜,最高不超過30℃,夜溫仍維持9~11℃為宜,達到6天-7天長一真葉。 由于大棚外設有保溫設施,棚內溫度變化劇烈,因此在定植前要加強煉苗。定植前7~10天,溫室草苫早揭晚蓋,增加通風量和時間,白天保持20-25℃,夜間保持8-10℃,并需要1~2次短時間5℃的鍛煉。 由于黃瓜屬于喜溫不耐寒的作物,低溫下不能正常生育,因此只有大棚內10厘米土層的溫度穩定在10℃以上,棚內白天氣溫高于20℃以上的時間不少于6個小時,夜間的最低氣溫不低于3℃時方可定植?! ?/p>
43.春大棚栽培有哪幾種覆蓋方式,其特點是什么?
?。?)大棚內加雙膜(一般為地膜或舊大棚膜)且有火爐或電熱線加溫,可以抵御外界-10℃的低溫,短時間-12℃的低溫也能抵抗過去,一般在2月下旬或3月上旬定植,也有在2月上中旬定植的,但風險性大。這種栽培方式成本高、風險性較大,但產值高?! ?/p>
?。?)僅有雙層覆蓋,不設火爐等加溫設備者,可以抵御-5℃的低溫,一般3月15~20日定植,若遇低于-5℃的低溫,菜農有的在棚內點蠟或加爐火的應急做法?! ?/p>
?。?)單層覆蓋無加溫設施者,一般在4月初或3月末定植,因為這種棚只能抵御0℃左右的低溫?! ?/p>
44.春大棚栽培如何進行整地和施肥?
整地和施肥一般在頭年秋冬季完成?;拭抗曇?5000千克左右的有機肥和1500千克左右的過磷酸鈣,或50千克復合肥。然后翻耕曬地。定植前20天至1個月大棚扣膜,以便盡快提高地溫。定植前10天進行整地做畦,一般為提高地力,可每公頃再施入有機肥15000千克左右,但一定要充分腐熟。施足肥后一般要淺耕1~2次,使土壤細而碎,肥土混合均勻,然后做畦。畦有兩種類型,平畦和高畦。平畦易于操作;高畦利于提高土溫,早期產量高。若采用平畦栽培,則做畦時一定要注意協調畦埂與大棚壓線位置,以保證壓線處的滴水不滴到黃瓜葉片上,減輕病害的發生。為了便于根系生長,在用平耙整地時可將難以破碎的土塊堆集到畦的中央線上,以增加土壤中后期的通透性,也利于緩苗。若做高畦,則畦寬1.3米,每畦栽2行,行距40-50厘米,株距20-25厘米。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