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色-国产在线观看一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老板在线视频一区二区-色老板在线影院

歡迎來到 畜牧家禽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鄭重申明 | VIP服務 | 加入收藏 | 網址導航 | 農業網

畜牧家禽網首頁 > 技術中心>  種植技術 >  黃瓜高產栽培100問--黃瓜栽培的基礎

黃瓜高產栽培100問--黃瓜栽培的基礎

畜牧家禽網  來源:金農網 閱讀數:

  27.天津市黃瓜研究所有哪些良種?各適合什么茬口?  

  (1)津研4號。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黃瓜研究所70年代采用單株系統選擇育成的常規品種。植株長勢稍弱,基本無側枝,長勢也極為緩慢,為主蔓結瓜習性。葉片較小,深綠色。早熟,較耐貧瘠。抗霜霉病、白粉病能力強,不抗枯萎病。瓜條棍棒形,深綠色,刺白較稀,瓜條勻稱,瓜把較短二條直瓜長35~40厘米。果肉厚而緊密,生長速度快,品質好。春季一般每畝2500千克,秋季每畝1500千克。適于春、秋露地栽培,也適于早春小棚栽培和秋延后栽培。  

  (2)津研7號。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黃瓜研究所70年代育成的常規品種。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能力強,為津研號黃瓜之冠。植株長勢強,葉片大、深綠色。瓜條綠,棍棒形,有黃條紋。長40厘米左右,質脆,品質中等。此品種耐熱性好,在35℃以上高溫下可正常生長,同時較耐澇,每畝產量3000千克左右。適于春、夏、秋露地栽培。  

  (3)津雜2號。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黃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種,1988年通過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植株生長勢強,葉片中等大,深綠色。主蔓結瓜,分枝4-6條,第1雌花著生在3~4節上。瓜長棒型,瓜色深綠,白刺,棱瘤較明顯。瓜長37.6厘米,瓜把長5厘米左右,橫徑3.6厘米,瓜腔1.8厘米,單瓜重200克。瓜頭有黃色條紋,皮薄,質脆、味甜、品質佳。抗病能力強,高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早熟,生長期150天。育苗栽培的苗齡一般為35~45天,有宜太長。育苗期加強溫度管理,嚴禁大蹲苗,以免使其生長受到抑制,前期側蔓應及時摘除。在保護地栽培中不宜過密,每公頃保苗45000-52500株,在地溫穩定在12℃以上的晴天進行定植。應充分施足底肥,及時整枝,并防止瓜秧徒長。中期應及時灌水,同時注意防蟲。一般每畝7500千克。適于春、秋露地栽培,也適于大、中、小棚栽培。  

  (4)津雜4號。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黃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種,1992年通過天津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植株生長勢強,葉深綠色,葉片大而厚。主側蔓結瓜,分枝性強,第1雌花著生在3-4節。瓜色深綠、有光澤、白刺,棱瘤明顯。平均瓜長33.3厘米,瓜把長5.0厘米,橫徑3.4厘米,心腔1.7厘米。單瓜重200克左右,畝產可達6500公斤。畸形瓜率12%。質脆清香、品質好。早熟性接近長春密刺,從播種到始收68天左右。高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和疫病。 注意培育適齡壯苗,苗齡40~45天。耐低溫能力較差,溫度要求夜間13-15℃,白天20-28℃,苗期不宜大蹲苗。每畝栽3000株左右。勤綁蔓,早打杈,10節以下側蔓全部打掉,以爭取前期產量,10節以上側蔓見瓜留2葉掐尖。適于春塑料大棚、春露地栽培。  

  (5)津春1號。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黃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種,為抗黑星病春大棚專門品種。1996年通過天津市農作物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品種植株長勢強,葉片中等大小。以主蔓結瓜為主,節成性好,不易化瓜,適宜密植。腰瓜長35厘米,棒狀,單瓜重150克。刺瘤中等,白刺,瓜條深綠色,瓜把較短。一般每畝可生產黃瓜5500千克以上。 津春1號高抗黑星病,并抗霜霉、白粉、枯萎等病害,早熟豐產。早期產量和總產量較長春密刺分別增加50.9%和25.1%。從播種到收獲需65天左右,育苗苗齡35天左右,每畝定植3500株左右,商品瓜及時采收,以免影響后期產量。津春1號適宜春在春大棚栽培,在黑星病多發地區優勢尤為明顯。   

  (6)津春2號。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黃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種。1993年通過天津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早熟,第1雌花節位3-4節,以后每隔1-2節結瓜,單性結實能力強。生長發育速度快,從播種到收獲(包括育苗期)僅65天左右,前期產量一般比長春密刺提高20%左右。 抗霜霉病、白粉病能力強。植株生長勢中等,株型緊湊,以主蔓結瓜為主。分枝少。葉色深綠,葉片較大厚實,回頭瓜多。總產量比長春密刺增產30%以上,每畝產量可達5000千克斤以上。瓜條棍棒型,深綠色,白刺較密,棱瘤較明顯。瓜條長32厘米左右,單瓜重200克左右,把短、肉厚、商品性好。被命名為“天津農業名牌”產品。1995年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適期播種,華北地區一般在12月下旬到1月上旬播種,苗齡40天左右,每畝保苗3500~4000株;早熟,從播種到采收約60~70天,采收期70-90天。豐產潛力大,需肥水較多,應以促為主,以提高產量。定植前施足底肥,根瓜坐住后及時追肥。采收中后期加大肥水量,并進行葉面追肥。商品瓜及時采收,以避免墜秧,同時又可提高中后期產量,減少畸形瓜的發生。適于早春大、中、小棚栽培。也可用于春、秋露地和秋棚生產。   

  (7)津春3號。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黃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種,1994年3月通過天津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1998年獲得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植株生長勢強,葉片肥大,深綠色,分枝性中等。主蔓結瓜為主,回頭瓜多,單性結實能力強。瓜長棒型,綠色,白刺,刺瘤適中,有棱。瓜長30厘米左右,瓜把長4厘米左右,單瓜重200克。瓜條順直,風味較佳。早熟,從播種至始收50天左右。抗病能力強,抗霜霉病和白粉病。耐低溫、弱光能力強,一般每畝產5000千克以上。 適時播種,華北地區越冬日光溫室的播種期一般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苗齡一個月左右,培育壯苗,適期定植。宜采用高畦地膜覆蓋定植,每畝栽3500株。結瓜盛期加強肥水管理,及時采收。采用嫁接技術,更能發揮其耐低溫、弱光能力,獲得高產穩產。適合越冬日光溫室栽培。   

  (8)津春4號。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黃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雜種,1993年通過天津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1994年被列為國家科技重點推廣項目,1997年獲得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植株生長勢強,株高2~2.4米,分枝多。主蔓結瓜為主,側蔓亦有結瓜能力,并有回頭瓜。瓜長棒型,瓜色深綠,有光澤,白刺、棱瘤明顯。瓜條長30厘米,單瓜重200克,腔心小于瓜粗1/2,瓜把長約為瓜長1/7。瓜肉厚,質脆,味清香,品質佳。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能力強。一般每畝產5500千克,比津研4號增產30%~50%。 苗期管理以“促”和“控”相結合,定植后注意緩苗,每畝保苗3500株左右。當瓜秧結瓜時,下部容易出現分枝,10節以下側枝打掉為宜。中上部出現分枝后,每一分枝留1條瓜,見瓜后留1~2片葉去尖。應防止秧瘋長,注意防蚜蟲。適于我國各地露地栽培。   

  (9)津春5號。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黃瓜研究所育成的加工與鮮食兼用的黃瓜雜交一代品種。1994年通過天津審定,1996年獲得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該品種表現早熟,春露地栽培第1雌花節位5節左右,秋季栽培第1雌花節位7節左右。兼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3種病害,尤其是在多年連茬地表現出明顯的抗病優勢。瓜條深綠色,刺瘤中等(外觀接近津研4號),心小肉厚,瓜條順直,長33厘米,橫徑3厘米,口感脆嫩,商品性狀好。該雜交一代有較強的生長勢,側枝、主蔓同時結瓜,每畝產量可達4000~5000千克,較津研4號增產30%~50%,用以加工出口符合外觀的要求,腋漬出菜率達56%,是加工與鮮食兼用的優良品種。 栽培上注意:該品種適合早春小拱棚、春夏露地及秋延后栽培。春露地栽培采用陽畦育苗方式,控制晝夜溫差培育壯苗,苗齡一般為30天,定植時3葉1心。主側枝同時結瓜,因此要保證充足的肥水條件,增施磷鉀肥。一般定植密度為每畝3500-4000株。  

  (10)津優1號。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黃瓜研究所育成的雜交品種,是國家“九五”攻關新成果。1997年通過天津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1999年獲得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該品種具有多抗、豐產穩產、品質優良特點,是早春小拱棚、秋大棚專用黃瓜優良品種。抗枯萎病、霜霉病和白粉病,具有良好的穩產性能。植株緊湊,長勢強,葉深綠色,主蔓結瓜為主,第1雌花著生在第4-5節,雌花節率25%左右。回頭瓜多,豐產性好,一般每畝產一般達5000~6000千克。瓜條順直,長36厘米左右,單瓜重250克左右;瓜色深綠,有光澤,瘤顯著密生白刺;瓜把短,一般小于瓜長的1/7;心腔較細,小于瓜橫徑的1/2;果肉淺綠色、質脆、無苦味,品質優,商品性好,符合我國北方地區消費習慣。 栽培要點:華北地區早春小拱棚栽培,一般在3月上中旬播種,苗齡40天左右,每畝保苗3500~4000株。秋棚可在7月底至8月底播種。為提高雌花節率,可以在苗期(2葉1心)時噴施0.01%乙烯利2~3次。豐產潛力大,需肥水較多,應以促為主,以提高產量。定植前施足底肥,根瓜坐住后及時追肥。采收中后期加大肥水量,并進行葉面追肥。適宜于華北、華南地區春秋大棚栽培、東北地區春秋拱棚及秋大棚栽培。   

  (11)津優2號。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黃瓜研究所育成的雜交品種1998年通過天津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植株生長勢強,莖粗壯,葉片肥大,葉色深綠,以主蔓結瓜為主,分枝性弱,瓜碼密,平均第1雌花節率4.2節,回頭瓜多,在良好栽培條件下,可上下反復多次結瓜。腰瓜長32厘米,單瓜重200克,瓜條棒狀,深綠色,有光澤,瘤顯著,密生白刺,瓜把為瓜長1/7,果肉厚,外觀佳,品質優。該品種早熟,從播種到采收約70天,采收期90~120天,中前期具有較大的豐產潛力,平均每畝產量5500千克左右,抗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 適合日光溫室栽培,尤其適合冬春茬日光溫室栽培。苗齡40~45天,3葉1心至4葉1心時定植,每畝保苗3400~3500株。播種前苗床底水一定要充足,苗期盡量不再補水,定植前5~7天進行適度低溫煉苗。陰雨天注意通風透光。以降低苗床溫度,防止漚根、立枯、猝倒等病害的發生。定植后不宜蹲苗,肥水供應要及時,注意通風透光,采收期更應注意掌握快澆水、快施肥、快摘瓜的“三快”原則,以保身促瓜,提高中后期產量。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能力較強,但在病害多發季節,還應注意預防;同時注意防治灰霉病、炭疽病和蚜蟲、螨類等。   

  (12)津優3號。 國家“九五”攻關新成果,是Fl代黃瓜新品種,1999年通過天津市和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具有多抗、豐產、穩產、品質優良等特點,是適合越冬日光溫室、早春溫室和大棚栽培的黃瓜優良品種。抗病性強,高抗枯萎病,中抗霜霉病和白粉病。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能。植株緊湊,長勢強;葉深綠色;主蔓結瓜為主,第1雌花著生在第3-4節,雌花節率30%左右,回頭瓜多,早期產量較長春密刺增加37.6%,總產量較長春密刺增加32.3%,每公頃產達85000千克左右。耐低溫。耐弱光能力強,在11-14℃低溫和9000勒克斯弱光下仍能正常生長。春季可提前播種,獲得較高的產量和經濟效益。瓜條順直,長35厘米左右,單瓜重230克左右;瓜色深綠,有光澤,瘤顯著密生白刺;瓜把短,一般小于瓜長的1/7;心腔較細,小于瓜橫徑的1/2;果肉淺綠色,質脆、味甜、品質優,符合北方地區消費習慣。 華北地區越冬日光溫室的播種期一般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苗齡一個月左右。春大棚一般在12月下旬到1月上旬播種,苗齡40天左右。  

  (13)津美1號。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黃瓜研究所于1993年開展的外向型黃瓜品種選育,被列為天津市重點攻關項目,1999年通過審定。它是集國內外黃瓜優良性狀于一體的一種新類型黃瓜。 早熟,主蔓結瓜為主,第1雌花節位在第4節左右,前期產量比長春密刺提高20%,雌花節率高,瓜碼密,總產量比長春密刺提高30%,每畝產5000千克左右。對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的抗性屬中上等水平。瓜條深綠,少刺,皮色亮綠,瓜把極短,成瓜性好,畸形瓜率低,瓜條順直,腔小肉厚,單瓜重150克,長30厘米,橫徑2.8厘米。農藥殘留量明顯低于刺瘤型黃瓜,果肉農藥含量比對照降低27%,果皮農藥含量比對照降低18%。生長速度快,適于春大棚栽培。 苗齡35天,定植時3葉1心為宜。苗期管理注意低夜溫鍛煉(后半夜10-20℃)防徒長,并利于雌花分化,為早熟打下基礎,育苗營養土可適量加入殺菌劑,防治苗期病害。每畝保苗4500株。生長期間注意加強病蟲害防治。   

  (14)津優4號。 國家“九五”攻關新成果,是F1代黃瓜新組合,將國外耐低溫耐弱光特性與我國抗病豐產特性有機結合,具有多抗、豐產、穩產、品質優良等特點,是適合我國早春溫室栽培的黃瓜優良品種。1999年通過天津市及山西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具有雙親本抗性,高抗枯萎病、中抗霜霉病和白粉病。具有良好的穩產性能。植株緊湊,長勢強;葉深綠色,主蔓結瓜為主,雌花節率40%左右,回頭瓜多。畝產達5500千克。耐熱性好,在32-34℃高溫下生長正常。春露地可延長收獲期,獲得較高的產量和經濟效益。瓜條順直,瓜長35厘米左右,單瓜重230克左右,瓜色深綠,有光澤;果肉淺綠色,質脆、味甜、品質優。 適期播種、華北地區一般在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播種,苗齡30-35天,畝保苗3500株,從播種到采收約60-70天左右,采收期60~70天。露地直播,適宜采用地膜覆蓋,以提高早期產量。豐產潛力大,需肥水較多,應以促為主,以提高產量。定植前施足底肥,根瓜作住后應及時追肥。采收中后期加大肥水量,并進行葉面追肥。商品瓜及時采收,特別是根瓜,以避免墜秧。提高中后期產量,減少畸形瓜的發生。中后期主要防治霜霉病、白粉病、蚜蟲等。適宜于全國各地露地栽培。

畜牧家禽網編輯:agronetyjl

首頁 收藏 打印 字體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