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金農網 閱讀數:
“五一”節前后是黃瓜消費的高峰,且可賣出個好價錢。
選擇品種 應選擇抗病、高產、早熟、耐寒性強的長春密刺、山東密刺、北京大刺、佳木斯青刺、津雜1號、津研2號、中農5號等。
培育壯苗 播種育苗時間:在1月下旬至2月上句,高產期是4~6月份。華北地區黃瓜的苗齡一般是50~60天。黃瓜播種可用育苗盤或苗床畦內直接播種。種子應進行溫水浸種,并催芽。播種一定要小心謹慎,最好是專人播種,以免碰傷白嘴(芽),要一棵一棵地擺好、放平,使白嘴最好都朝向一邊,間隔距離相等。育苗溫度要一直較高,白天保持25~30℃,夜間18~20℃,地溫一般也需在18~20℃。定植前一周開始低溫煉苗,逐漸通風降溫以適應大棚內的氣候條件。
整地定植 扣棚在定植前15~20天進行,寒冷地區可提前一個月扣棚。土地解凍后抓緊時機翻耕,每1畝施入優質腐熟農家肥6000千克左右,深翻后每畝撒入尿素20~30千克,磷酸二銨30~40千克,硫酸鉀8~10千克,然后淺耕。并可覆蓋薄膜提高地溫,這時蓋的薄膜多是計劃在定植后蓋小拱棚的薄膜。若地溫過低可在定植前3~5天用熱風爐等加溫,一定要在棚內10厘米處地溫達到10~12℃時才可安全定植。
定植時最好澆0.5~1千克穴水,一般采用小高畦,畦寬60厘米,溝寬60厘米,畦高10厘米。實行大小行栽培,在高畦上每畦栽2行(即在高畦兩側,離高畦邊10厘米定植),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23~25厘米,每畝栽4000~5000株。也可以主副行栽植,行距50厘米(實行等行距栽,但分主副行),主行株距22厘米,副行株距35厘米,以提高前期產量。當副行植株長到13~14片葉,一般結有3~4條瓜時,掐掉其生長點,促使黃瓜早日上市。最后株數可保留3500~4000株。
定植后的管理 溫度管理:定植后一周內密閉保溫,棚溫可維持高一些,白天30~32℃,夜間8~13℃。緩苗后上午保持28~30℃,下午25℃左右,夜間10~15℃。一般情況下除了開花結果期應有稍高一些的溫度外,白天維持25~30℃,夜間13~15℃即可,天幕和小拱棚均可在上午8~9時打開,下午3~4時再蓋好。
肥水管理:在定植后經過緩苗,可在澆緩苗水時,每畝追施尿素7~10千克,也可以追施磷酸二按10~12千克。黃瓜采收前結合澆催瓜水每畝追施尿素10千克和硫酸鉀12千克。也可以在定植后到黃瓜采收前結合澆水追施2次糞稀。結瓜前期7天澆1次水,結瓜盛期5天澆1次水,結瓜后期3天澆1次水,每隔6~7天隨水澆1次糞稀,間隔20天隨水追施尿素12~15千克,共追施兩次。熱天澆水宜在傍晚進行,以降低土溫。
根外追肥:從5月上旬開始,可用0.3%的磷酸二氫鉀加0.2%的尿素液進行葉面噴肥。
后期管理:到了后期,副行瓜條全部摘掉后,拔除瓜秧。并加強通風降溫,打除老葉,主行植株每株采收2~3條后,即行拔秧。
病蟲害防治“五一”節前后上市黃瓜的病害主要有:黃瓜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病毒病等。可采用高溫悶棚的方法。選一晴天中午,密閉大棚要求45℃高溫保持2小時,然后緩慢開始降溫至正常溫度。黃瓜的害蟲主要有溫室白粉虱、瓜蚜、斑潛蠅等。可分別用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0%滅殺利乳油2000倍液、10%的菊馬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