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農業推廣網 閱讀數:
番茄晚疫病是番茄上重要病害之一,局部地區發生。番茄晚疫病保護地、露地均可發生,但主要危害保護地番茄。連續陰雨天氣多的年份危害嚴重。發病嚴重時造成莖部腐爛、植株萎蔫和果實變褐色,影響產量。其主要癥狀及有效防治方法如下:
一、番茄晚疫病癥狀 幼苗、成株均可發病,為害葉、莖、果,但以成株期的葉片和青果受害較重。幼苗感病出現暗綠色水浸狀病斑,呈黑褐色,最終導致植株幼苗染病,由葉片向主莖發展,使葉柄和莖變細呈黑褐色而腐爛折倒,全株萎蔫,濕度大時病部產生白霉層。幼莖基部發病,形成水漬狀縊縮,幼苗萎蔫或倒伏。成株期葉片染病多從下部葉片發病,形成暗綠色水浸狀邊緣不明顯的病斑,擴大后呈褐色。濕度大時葉背病健交界處出現白霉,干燥時病部干枯,脆而易破。莖部病斑最初呈黑色凹陷,后變黑褐腐爛,易引起主莖病部以上枝葉萎蔫。青果染病,病斑呈油浸狀暗綠色,后變黑褐色,稍凹陷,病部較硬,邊緣呈明顯的云紋狀。濕度大時生長白霉,迅速腐爛。番茄晚疫病菌主要以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里越冬,亦可以菌絲體潛伏在馬鈴薯的薯塊上由春播植株上傳給番茄。病菌孢子囊通過氣流和雨水落到植株上后,在水中萌發,產生游動孢子,游動孢子再萌發,侵入到植物組織中去。當田間形成中心病株后,產生大量繁殖體,再經風雨向四周擴展,慢慢形成普遍發病。
二、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 此病由致病疫霉真菌浸染引起。低溫潮濕是該病發生的主要條件。溫度在18~22℃、相對濕度在95%~100%時利于發生和流行。當葉片上有水滴存在時,孢子囊和游動孢子萌發。溫度在20~23℃時菌絲生長最快。是否發病與流行,決定水滴或水膜的存在。偏施氮肥、底肥不足、連陰雨、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澆水過多、密度過大均易于該病發生。病菌經氣流、灌溉水進行傳播再侵染。該病為多次重復浸染的流行性病害。
三、防治方法
(一)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如中蔬4號、5號、強豐、佳粉、中雜4號等品種;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加強肥水管理,晴天澆水并防止大水漫灌,保護地澆灌后適時通風,施足底肥,采用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及時整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及時清除中心病株。
(二) 藥劑防治。發現中心病株后及時施藥效果良好。
①噴霧施藥.可選用40%疫霉靈可濕性粉劑25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霜脲錳鋅(杜邦克露) 可濕性粉劑800倍液、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②粉塵施藥。可選用5%霜脲錳鋅粉塵劑每畝每1公斤、5%百菌清粉塵劑每畝每次1公斤,于傍晚棚室封棚前施藥,過夜即可。7~8天一次,連續3~4次。
③煙霧施藥。可選用45%百菌清煙劑250克/畝次,傍晚施藥,封閉棚室。
④灌根施藥。可選用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0%琥·乙磷鋁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每株灌藥液300克左右即可。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