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蘆筍的育苗繁殖方法
(1)選好種子:蘆筍一般用種子繁殖,故選好種子非常重要。蘆筍種子在保管好的情況下,可以保存3-5年,而在生產上,實際的有效年限為2-3年。若是無密封包裝,且在潮濕的環境保管,種子的發芽率將很快喪失。要讓種子充分成熟后再采收,一般從授粉到采收需80天以上的時間。
當年收種子也可用0-5℃低溫處理,打破休眠,提高發芽率。
(2)建造苗圃:北方地區比較適宜的苗圃有以下幾種。
①陽畦:這里介紹的陽畦即改良的風障畦。
建造陽畦時要先筑畦墻,再扎風障,后覆蓋薄膜,薄膜上面也可覆蓋草苫子,日揭夜蓋,播種前一周蓋膜,以提高地溫。
②小拱棚:小拱棚即體積較小結構簡單的小塑料棚,用竹片或木棍彎成拱架,上面覆蓋塑料膜即成。
建棚的支架要堅韌,每隔50一60厘米架一根,兩頭插牢,再用繩把支架串聯綁牢固。蓋上薄膜后四周要用泥土壓牢,防止風刮掉薄膜。拱棚上邊也可蓋上草苫子等,以提高地溫。
(3)調制培養土:制備培養土是培育蘆筍壯苗的基礎,營養土必須有良好的理、化性狀,配制方法如下:
肥土(過篩)6份,有機肥(廄肥、牛馬糞等)4份,外加干雞糞或干大糞15—25千克,復合肥1一1.5千克/立方米,攪勻鋪于陽畦或拱棚內,厚度14厘米,平整畦面,準備播種用。
(4)制作營養缽或營養袋:營養缽或營養袋是高10—12厘米,直徑8—10厘米的圓柱形土柱,或土袋子。缽的上部中央有1厘米見方的播種穴一個。營養缽一般用制缽器加工而成。所用營養土要精心配制,方法是:廄肥牛馬糞:肥土=3:7,混合過篩,加水調濕,干濕標準以手握成團,落地即散為度。
營養袋用廢報紙制成與營養缽大小一樣的圓柱形紙筒,筒內裝填配制好的營養土。
(5)種子處理方法:蘆筍的種子種皮厚而堅硬,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吸足水分,所以播種前必須對種子進行必要的處理,才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種子的處理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①翻曬2—3天(放在棚布上2—3厘米,每天翻2—3次,連曬2一3天)
②漂洗去雜、去癟、去蟲蛀種。
冬前沙藏至插種時。冬前選高燥,向陽處挖50厘米左右的深坑,然后一層種子一層沙堆藏,沙子要有一定濕度,種子埋藏深度應不少于20厘米,開春后扒出,篩出種子即可插種,由于種子吸足了水分、所以出苗很快。
溫水浸種。未經沙藏的種子,播種前要用45—50℃溫水浸泡種子,水溫降至室溫后,再浸泡2—3天,每天換水2—3次,然后把種子撈出放在盒內。
(6)催芽:把浸種后的種子用干凈紗布包好,放在25—30℃條件下催芽,每天要用溫水沖洗1—2次,洗去種子上的分泌物,防止悶種霉爛,待有10%-15%種子破殼露白時,即可進行播種。如不能馬上播,應把種子攤放在通風陰涼處,防止芽長的太長,播種時碰掉。
蘆筍的定植方法
把蘆筍幼苗從苗床(圃)中移栽至大田叫定植。定植過程應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定植點的選擇:定植點的土壤條件要符合前述要求,即土層深厚,肥沃,透氣性、透水性均好,有一定灌溉條件和良好的排水設施。另外還要有交通便利,離加工廠較近,盡量集中成片等條件。靠近果園的地邊,前作是果園的地塊,桑園,林地或老蘆筍地均不宜栽植蘆筍。
(2)定植時間:蘆筍的定植時間因各地的氣候條件和耕作制度而異,河南省大部分地區若是利用保護地(陽畦或小拱棚)育苗的,5月中旬前后定植;露地育苗,定植時間要推遲到7月初前后。
另外,北方有些地區。有的農戶在“立秋”前后即播種育苗,第二年4月中旬即可在鱗芽出土前定植,此時北方地區地溫一般可升到15℃以上,正是定植的好時機。
(3)定植方式:目前廣為采用的蘆筍定植方法是小苗帶土(缽)移栽法,這種方法不傷根,不改變根系小環境,定植后成活率高。
定植時對根系的保護相當重要。
可見切傷根系定植對定植后頭兩年的產量有明顯影響。小苗帶土移栽則可完整的保留根系,提高前期產量。
(4)定植密度:蘆筍的定植密度應依采收方式、地力等因素而異。種植密度是影響單面積產量的重要因素。密度太小時,莖葉不能充分利用地力、不利早期豐產。太密時,群體郁蔽,通風透氣不良,極易發生病蟲害。適宜的種植密度一般是:白蘆筍行距1.7一1.8米,株距30一35厘米,1050一1300株/畝;綠蘆筍行距1.2一1.5米,株距30厘米,大體合1480一1850株/畝。
據日本資料報導(水日),2960株/畝比1852株/畝第二年增產27.6%,合格品產量增加24.2%。另據香川報導,4000株/畝時,雖然第二年產量成倍增長,但到第三年產量卻急劇下降。所以綠蘆筍的最高密度以2000株/畝為宜。
(5)定植方法:
①首先施肥(有機肥2000一3000千克/畝),以后翻勻、耙細、整平。
②按行距挖定植溝,溝深、溝寬各40厘米,兩溝中心線距離為行距。
③溝內分層施肥(每畝有機肥3000—4000千克,復合肥40千克,餅肥40千克),一層土一層肥,施完后翻勻,澆水、沉實,土面低于原地面9-10厘米。
④開淺溝按株距栽植,栽植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地下莖延伸方向與溝向平行; ?多數根的舒展方向與溝向垂直;
?定位后立即覆土輕輕踏實,覆土4—5厘米;
?幼苗成活并長出新莖后,再逐漸覆土與原地面平為止;
?定植深度以10—15厘米為宜;
?蘆筍苗要按大小分級栽植,不可摻雜。
定植深度對蘆筍后期的生長及產品品質均有較大影響。太深時,地溫回升慢,土壤氧氣不足,根系發育慢,嫩莖萌發晚,采收時基部殘留部分太長,造成養分的消耗。太淺時,成活率提高,嫩莖萌發也早,但鱗芽發育快,幼莖細弱,且易倒伏,產品纖維多,品質差。所以,要把好定植深度這一關。
蘆筍的播種及苗床管理
播種:
①播種時間。裸地育苗時應在5厘米地溫穩定達10℃以上時進行,河南各地大體在4月以后,但在陽畦或小拱棚內可提前一個多月播種。
②播種密度及方法。在每個營養缽或營養袋中各放一粒經過催芽的種子然后用細土覆蓋2厘米厚。在培養土中播種時,可把畦面平整好后,劃成株行距各10厘米的網格,再把催過芽的種子播在交叉點上,播深2厘米。
播種后應立即蓋好覆蓋物,以利地溫的提高。
苗床管理:苗床管理對提高幼苗質量至關重要,應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①前期盡快提高地溫達10℃以上,最適為25—30℃。主要措施是保證棚的密封性和適時揭蓋草苫。
②中期解決好一天中高溫段的降溫問題。高溫出現時段應決定適宜的通風方式,要隨著氣溫升高逐漸加大通風量。
③后期要解決好煉苗壯苗問題。煉苗是使幼苗逐漸適應外界環境的一種處理方法,可以逐漸增加通風量和通風時間,直到完全撤掉覆蓋膜為止.要注意春季氣溫的驟然變化,保證白天畦內溫度20-25℃,最高32℃,夜間則以18℃左右為宜。
壯苗方法主要是抓好苗床的水肥管理,當幼苗抽出第二條嫩莖時,要追肥一次,一般是三元復合肥或其他速效化肥,每畝以10千克為宜,追肥后要立即澆水,也可噴施一些微肥,以利幼苗健壯生長。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