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水產養殖網 閱讀數:
保持水中充足的溶氧、適宜的水溫和足夠的適口餌料是培育鱘魚苗成功的關鍵。魚苗培育期間主要技術指標有:
(一)放養密度 每立方米水體放養魚苗以500-600尾為宜,深1米、長和寬為2米×2米的玻璃鋼水槽常放養魚苗為2000-2500尾。魚體長度達到4-5厘米時要及時分槽,將不同大小的魚苗分開飼養,以降低密度,防止魚苗自相殘食。魚苗在放養前最好用3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分鐘。
(二)注水量及流水量 魚苗剛投放時,水槽中注水量不宜過多,水深保持在20-40厘米,有利于魚苗攝食餌料及水體交換,每個水槽的進水量和排水量為20-30升/分左右。隨著魚體長大,注水量應逐漸增加,魚苗入水10天后,水深應保持在50-70厘米,水硫量保持在30-40升/分。通過注水和水質調節,要求保證水體溶氧在6毫克/升以上,pH在7-8的適宜生長范圍內。
(三)水溫調節與控制 鱘魚雖是生存適溫較廣的魚類,但在魚苗時期對水溫變化較敏感,水溫低于4℃或高于26℃會大大降低成活率。適宜水溫在魚苗開口1周內應保持在19-20℃,以后保持在16-24℃之間為宜。并且水體晝夜溫差不應超過5℃。
(四)投餌 在鱘魚苗培育期間,投喂餌料工作十分重要,稍有疏忽就會影響魚苗成活率。首先,要投喂天然餌料,以后逐漸增加配合餌料。每1000尾魚苗的投喂量為其體重的30%-50%。其次,要投喂配合飼料(微顆粒飼料),保證供給魚苗全面的營養和一些必需脂肪酸、微量元素。
(五)生長速度 鱘魚在魚苗階段生長速度很快,經25-30天的培育,平均體長可達8-10厘米。
(六)清污 清污是培育魚苗期間不可忽視的一項工作。水池(槽)底部往往沉積著不少殘餌、糞便等污物,投喂鮮餌料以后補充配合飼料的水體底部,沉積物會更多,如果不及時清除,會直接影響水質,影響魚苗的成活率。清污的方法很多,如吸底、倒池排污等均可采用。
(七)魚病的防治 鱘魚很少得病,在魚苗培育期間,偶爾會有車輪蟲寄生。若魚體和鰓耙上車輪蟲數量過多,會直接影響魚的生長,造成魚體衰弱,嚴重的造成苗種大量死亡。防治方法:用15%-25%的福爾馬林殺除(注意:使用硫酸銅殺車輪蟲時,應視魚苗體質強弱確定濃度,一般在0.25-0.5克/立方米水體濃度)。
此外,必須保持嚴格的消毒措施,定期對池壁、缸壁、飼料盤和工具等進行消毒。用藥及具體消毒操作可參照淡水流水養魚的做法。
(八)分養 鱘魚體長長到4-5厘米時,開始發生相互殘食現象,其原因是餌料不足、魚苗個體差異較大、密度過高。為防止這種現象發生,要對魚苗及時進行分養,將相同大小的個體飼養于同一池內,將不同大小的個體分池飼養,以保證成活率。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