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水產養殖網 閱讀數:
南美白對蝦具有生長快,養殖周期短,產量高,見效快和經濟效益明顯等優點。但近年來的病害嚴重,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蝦病已成為制約對蝦養殖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一、對蝦病害的主要原因
對蝦的致病因素很多,包括環境理化因素、營養因素、管理因素和生物性因素等。
l、環境因素。
主要是水質。水質惡化,許多重金屬離子、有毒物質及亞硝酸鹽等可直接危害對蝦,使蝦體變弱。水中因殘餌或蝦的糞便過多以及有機物污染等原因造成富營養化,一方面使某些浮游生物大量無限制地繁殖,形成絕對優勢種而產生生態平衡失調,嚴重時形成赤潮,使水質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則因生物之間的制約作用減弱,加上有大量營養物質存在,促進了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而各種疾病會相繼發生。另外,環境因素的改變也可直接引起對蝦患病。
2、營養因素。
對蝦為了維持生命活動、自身的生長和繁殖,必須從人工飼料或天然餌料中攝取所需的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包括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無機元素、維生素等。這些營養素的缺乏會導致相應的缺乏癥,降低蝦體的抵抗力,使對蝦容易患病。
3、管理因素。
在對蝦的人工養殖中,由于放養密度過高,除容易導致水質變壞外,對蝦互相接觸的機會較多,有利于病原體的傳播,而且蝦體之間互相干擾較大,可引起其生理機能失調,抵抗力下降而發病。此外,投餌過多可引起水質的污染和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
4、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致病因子又稱為病原體。主要的有病毒(桿狀病毒、節對蝦桿狀病毒、腸腺壞死桿狀病毒、胰腺細小樣病毒、蝦呼腸孤病毒、頭桿狀病毒、蝦白斑綜合癥病毒、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病毒、巴器官細小樣病毒、蝦桃拉綜合癥病毒)、細菌(弧菌、桿菌)、真菌、寄生蟲等。
二、防治對策
疾病的發生與否取決于蝦體、環境以及病原體之間的關系。蝦體主要是指蝦的抗病力;環境主要是水環境;病原體則為各種生物性致病因子。針對上述的致病因素,病害的防治對策如下:
1、治理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隨著沿海經濟的發展,大量的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不經處理即排人近海水域,導致近岸水域的水質惡化,直接威脅著對蝦養殖業的
生存和發展。因此,必須對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進行治理,做到無害化排放。
2、科學投餌,保證飼料質量.
許多對蝦養殖場使用的人工餌料質量差,在水中的穩定性達不到要求,加之采取不盡合理的投餌策略,結果使相當數量的餌料投喂后不能被對蝦利用,反而污染水質。提倡多用營養全面,水中穩定性好的配合飼料,不用霉變和過了保質期的配合飼料。投飼要堅持定點、定時、定質、定量和少量多次的方法,投飼量一定要計算準確,并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寧少勿多。
3、采用適宜的養殖模式,改善養殖環境。
目前我國對蝦養殖模式有:①傳統的池塘納潮養殖模式。但池塘構造大多比較簡陋,水位也較低,養殖品種單一,密度過大,依潮差納水和排水,不易清塘,易造成池塘老化和水質交叉污染,容易導致蝦病的爆發。②蝦與魚、貝、蟹混養養殖模式,可充分利用水體,有利于清除殘餌和病蝦,可起到改善水質和減少病原體傳播的作用,但必須注意交叉感染的問題,選擇合適的混養種類很重要。③海水淡化養殖模式和鹵淡水養殖模式,主要應用于斑節對蝦和南美白對蝦的養殖,也是目前南美白對蝦的主要養殖模式。高位池精養模式具有排水清淤徹底、曬底容易、底質保持良好等優點,可減少病害的發生,是較理想的養殖模式,但此種養殖模式投入較大。因此,要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養殖模式。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