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農藥網 閱讀數:
氮素對植物生長發育、產量形成與品質好壞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從營養意義來講,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主要吸收兩種礦質氮源,即銨態氮和硝態氮。一般認為NO3-的吸收是逆電化學勢梯度進行的主動過程,而NH4+是與H+進行交換吸收的。NH4+與NO3-吸收到作物體后,除硝態氮需先還原成NH4+ (NH3)以外,其余同化過程完全相同。據研究,作物對NH4+、NO3-的吸收量因作物特性、種類和環境條件而變化。
銨、硝態氮的營養生理性質
銨、硝態氮都是植物和微生物的良好氮源,可以被它們直接吸收和利用。這兩種形態的氮素約占植物吸收陰陽離子的80%。
植物在吸收和代謝兩種形態的氮素上存在不同。首先,銨態氮進入植物細胞后必須盡快與有機酸結合,形成氨基酸或酰胺,銨態氮以NH3的形態通過快速擴散穿過細胞膜,氨系統內的NH4+的去質子化形成的NH3對植物毒害作用較大。硝態氮在進入植物體后一部分還原成銨態氮,并在細胞質中進行代謝,其余部分可“貯備”在細胞的液泡中,有時達到較高的濃度也不會對植物產生不良影響,硝態氮在植物體內的積累都發生在植物的營養生長階段,隨著植物的不斷生長,體內的硝態氮含量會消耗凈盡,至少會大幅下降。這是一切植物的共性。因此單純施用硝態氮肥一般不會產生不良效果,而單純施用銨態氮則會發生銨鹽毒害,在水培條件下更易發生。
植物吸收銨、硝態氮的能力
植物對銨、硝態氮吸收情況除與植物種類有關外,外界環境條件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中溶液中的濃度直接影響吸收的多少,溫度影響著代謝過程的強弱,而土壤pH影響著兩者進入的比例:在其他條件一致時,pH低,有利于硝態氮的吸收;pH高,有利于銨態氮的吸收。
一般情況下,同時施用銨態氮和硝態氮肥,往往能獲得作物較高的生長速率和產量。同時施用兩種形態氮,植物更易調節細胞內pH值和通過消耗少量能量來貯存一部分氮。兩者合適的比例取決于施用的總濃度:濃度低時,不同比例對植物生長影響不大,濃度高時,硝態氮作為主要氮源顯示出優越性。
影響兩種氮素形態效果的主要因子是作物種類,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種、氣候條件、土壤和氮肥用量?,F以小麥對這兩種形態氮肥的反應為例:施氮量為 120kg/hm2,均作播前種肥一次施入。在大田試驗條件下,單獨供給硝態氮和供給硝態氮加銨態氮(硝態氮∶銨態氮=2∶1)時,小麥生長發育良好;而單獨供給銨態氮時,小麥生物產量與籽粒產量均有所下降;供給銨態氮加硝態氮(銨態氮∶硝態氮=2∶1)時,小麥生物產量與籽粒產量介于單獨供給銨態氮與單獨供給硝態氮之間。
植物吸收銨、硝態氮的偏好
雖然銨、硝態氮都是植物根系吸收的主要無機氮,但不同作物對其有不同偏好性。適應酸性土壤生長的嫌鈣植物和適應低氧化還原勢土壤條件下生長的植物(如水稻)嗜好銨態氮,有些植物如馬鈴薯,適于低pH,供應銨態氮,可使介質pH降低,對植株,特別對根系生長有明顯優點。某些植物施用銨態氮肥能否獲得較高的生長速率和產量,主要取決于根部溫度以及影響根部碳水化合物供應的因素,如光照強度等。pH低時,施用銨態氮肥不利,但pH大于7時,施用銨態氮會使介質中游離氨濃度增加,也有不利影響。在高等植物中,營養生長尤其是生殖生長速率較高,與銨態氮對體內激素平衡的關系密切。相反,喜鈣植物和適于高 pH石灰性土壤生長的植物,優先利用硝態氮,大多數旱地作物,如玉米,對硝態氮偏好;在等氮量供應情況下,硝態氮的增產效果更突出。蔬菜是一類很容易累積硝酸鹽的作物,又是對硝酸鹽非常偏愛的作物。在田間,由于尿素態氮或銨態氮會很快轉化為硝態氮,施用這兩類形態的氮素,對蔬菜并沒有什么不良后果,但水培試驗中,只要營養液中加入硝態氮,沒有銨態氮、尿素態氮,蔬菜正常生長,并沒有因未加入這兩種形態氮素而受到任何影響。相反,沒有硝態氮而加入尿素或任何銨態氮,蔬菜就生長不正常,甚至絕收。例如:萵筍、菠菜、小白菜、和大青菜4種作物在溶液培養條件下,單獨供給硝態氮,4種作物均生長發育良好;供給硝態氮加銨態氮(硝態氮∶銨態氮=1∶1),生長量均有所下降,而單獨供給銨態氮時,生長量則大幅下降。
煙草是一種對硝態氮反應良好的作物,施用硝態氮不但能提高其產量,也能改善其品質。水稻終生以水為家,銨態氮一直被認為是其最好氮源。但最近的試驗結果表明,水稻也喜歡硝態氮,后期補施一些硝態氮肥會有錦上添花之效,獲得更高的產量。
隨著外界濃度升高,硝態氮作氮源的優勢明顯增加,銨態氮抑制植物生長的效應也更明顯。1980年Hageman在綜述了一個世紀以來關于氮素形態對植物的影響后指出,Amon1937年提出的“銨態氮和硝態氮都可以為植物生長和生產提供足夠的氮源,但硝態氮似乎更安全”的觀點仍然是正確的。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