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從杭甬高速公路東行,里程碑100公里處出道口,就到了全國節水增產重點縣余姚市。離道口不遠處就能看到連片的棚栽滴灌葡萄,這里往南,巍巍的群山之中是數萬畝毛竹、楊梅、紅楓噴灌;往北,濤濤的杭州灣南岸、就在距跨海大橋南端10多里處,又是上萬畝蔬菜、蜜梨噴灌和葡萄滴灌。總面積3.8萬畝,其中山區2.6萬畝,90%不用水泵不用電,每畝投資 550~650元、效益300~1000元、節水100m3,還有5萬m2畜禽養殖場微噴灌降溫工程……,所見所聞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為什么噴滴灌在余姚發展那么快,為什么造價那么低而效益那么好,從這里可以得到明確的答案。
竹筍噴灌——“雨后春筍”生動形象地點明了水與竹筍生長的密切關系。先進農藝培育的竹山一年產三筍:冬筍、春筍、鞭筍,無論那個季節少雨都影響產量,特別是鞭筍,持續時間長,又跨越夏秋高溫干旱期,且筍的價格高,缺水對竹農收入影響*。毛竹都種在山區坡地,雖然小水庫、小山塘星羅棋布,但坡地有水也難灌。而噴灌不受地形的影響,且可利用地勢高差建自壓噴灌,節水又節能,可謂綠色灌溉。“竹筍噴灌”,盡管國內外沒有先例,但敢于創新的余姚水利人早在7年前就開始在毛竹山裝噴灌,至今已有一萬多畝,其中孔岙村,2002年以來每年裝一片竹山,到今年共裝3200 畝,年均增產竹筍40~80公斤/畝,而且個大質嫩、價格相應上揚,平均每畝增加收入583元。
梨園噴灌——位于朗霞街道的千畝黃花梨是浙江*的蜜梨園,經過水利技術人員的宣傳和示范,2004年4月,僅用1個時間全部裝上噴灌。業主在回答噴灌有哪些效益時,興奮之情溢言于表:“第一是梨個大且均勻,裂果減少,每公斤價格可提高0.4元,畝增收800元左右;第二是過去施肥是先撒化肥后等雨,如果雨不下,肥料就浪費,現在‘老天自己做了’, 肥施好后開15分鐘噴灌,肥就隨水滲到根部了。”今年他還在園梨附近新種200畝葡萄,搭好大棚同時裝上滴灌,說這是為了使顧客買梨、買葡萄“一條龍”。
葡萄滴灌——葡萄以病多著稱,且都由雨風傳播,現代化的葡萄園都采用大棚避雨栽培,棚內空氣濕度要低,但根部土壤要濕潤,用滴灌則是恰到好處。臨山鎮是省內數一的葡萄產地,幾個大戶早在2003年就安裝滴灌,60歲開外的高農煥說起滴灌的好處是如數家珍:一是葡萄顆粒大,糖度增加,品質提高,價格平均提高 15%,每畝多收入1000多元;二是農藥殘留減少,過去要施18~20次農藥,現在僅需2次,不但節省農藥成本每畝200元,而且葡萄成了真正的綠色食品;三是省勞力,以前采用溝灌,造成地面板結,土壤不透氣,現在用了滴灌,節省破板結、灌水、噴藥的勞力成本也有220多元。目前這個鎮正在建萬畝“味香園”葡萄基地,農戶掀起了搭大棚的熱潮,自然,作為配套設備的滴灌也將大面積發展。
蔬菜微噴灌——余姚是全國聞名的榨菜之鄉,北部平原種有9萬多畝,產量占全國的一半還強。與大多數作物春種、夏長、秋收不同,榨菜是:秋種、冬長、春收,正值全年最少降雨的季節,每年都要“抗旱”2~3次,但這里位于四明湖灌區最北端,是余姚最缺水的地區,三年前水利局在這里建成600畝蔬菜噴灌,并召開現場會,展示了微噴灌、固定噴灌、移動噴灌三種形式,一個承包2000多畝土地的農場經理,大有相見恨晚的感慨,責怪他的同行這么好的設備為什么不早些告訴他,當場決定訂購5套移動機組,真是百聞不如一見!第二年初夏,他的2000個西瓜大棚內全部用上了膜下微噴灌,當年增收100多萬元,50個承包農戶平均每家多收2萬元。同時又安裝1000畝微噴灌,也使玉米、西芹、日本雙橋芥菜等“天旱地不旱,照樣得高產”,除了增產,*效益就是省勞力,噴灌并結合施肥節省勞力90%,一年增產節本效益140萬元,難怪農場總經理感嘆:“搞現代農業沒有噴灌不行!”
泗門鎮是最早用上噴灌的,但大部分農戶圖方便,家家戶戶買了小水泵,從田頭水溝取水對菜地大水漫灌,加劇了這一地區的缺水矛盾,可榨菜卻出現爛根、枯萎、減產。細心的干部和農民發現,采用噴灌的榨菜產量高且質量好,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灌水太多惹的禍。痛定思痛,他們選擇了“小水泵 + 水帶微噴灌”模式,今年先發展3000畝,鎮政府計劃用3年時間把全鎮4萬畝榨菜地全部裝上噴灌。
除霜防凍——進入本世紀,氣候變異加快,“倒春寒”頻發,即在3月甚至4月降霜,對春茶嫩芽以致命的傷害,全年的收入毀于一旦。噴灌可以防霜凍,這在美國的灌溉手冊有記載,我國的教材中也介紹,但國內外都沒有用噴灌對茶葉防霜凍的實踐。創新是要冒風險的,余姚水利工程師大膽設計,承包戶勇吃“螃蟹”,位于河姆渡鎮的4個優質茶園,早在2004年就安裝了噴灌,每逢寒潮降臨,農戶嚴陣以待,趕在日出前用噴灌把霜沖掉,淋洗時整片茶園都是冰凌,樣子很可怕,所幸日出冰融后,茶芽依然嫩綠,而沒有噴灌的茶園霜融化后,則一片通紅,嫩芽凍傷、凋萎了。從“這樣冷的天還澆水?”的疑惑到“噴灌真的能防凍!”的驚喜,茶農看到了科學技術的魅力!
革命老區梁弄鎮這幾年發展了幾千畝果桑,同樣遇上了霜凍危害,畝產4000元的收入一下可以跌到500元,聽說噴灌可以除霜防凍,去年裝了500多畝,今年又是1000畝,明年的勢頭會更猛。
降溫消毒——余姚還把噴灌用于養殖場降溫、消毒。5年前第一次在一個5000平方米的獺兔場采用微噴灌降溫,總投資不到3萬元,噴水后溫度降低3~4℃,高溫死亡率從12%降到3%,更可喜的是母兔在夏季居然也繁殖出一代幼兔,效益更好,當年增收8萬元,近幾年養殖規模擴大,每年因此增效10多萬元。
位于城郊現代化養雞場,2003年高溫期間“痛失”種雞1500多只,直接損失10萬元還多。財政局同志陪著雞場總經理找到水利局“求援”,第二年5月在雞舍外面頂上裝微噴灌,舍內裝霧灌,投資7萬多元。水泵一開不到10分鐘舍內溫度降低6—7℃,這一年是同樣的高溫且沒出現死雞,同時產蛋率提高了15個百分點。微噴灌還用于殺菌消毒,而且用于噴藥的次數遠遠多于降溫,省了更多勞力,真是喜出望外!一年減災增收效益就是設備投資的1.5倍。“噴灌這東西是真好”,每當有客人來訪,雞場主人總不忘介紹。
就在同一個黃家埠,余姚市最西面的鎮,去年一個6000平方米的雞場在新建時就裝了微噴灌,今年又擴建了2000平方米,與雞場僅一河之隔的野鴨場、還有相距3公里之外余姚*豬場的1.2萬平方米豬舍都是“擋不住的誘惑”,“爭先恐后”裝上了微噴灌,真想不到,在余姚養殖業竟成了噴灌應用方興未艾的新領域!
余姚的實踐證明,噴滴灌不但是潛力*的節水技術,而且高效生態農業的基本設施,是最可靠的農民增收技術實踐還證明,通過技術創新和優化設計,噴滴灌工程造價能夠大幅度降低,經濟型噴灌深受農民歡迎,是應該而且能夠大面積推廣的!
從1974年引進噴灌技術到1984年,10年間余姚建設固定噴灌1287畝,當時也屬全國先進,但此后整整15年卻停滯發展,而1999 年以來,新建噴滴灌工程3.8萬畝,是前25年的30倍,成為我國南方噴滴灌面積*縣!技術論文在“19屆國際灌溉排水大會”上宣讀,成果獲得“浙江省水利科技創新一等獎”,《中國水利報》以一個整版報道“余姚農民為何熱衷于噴滴灌”,水利部馮廣志老司長考察后指出:“把生態農業、節水農業、綠色農業、效益農業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在國內并不多見”,中國工程院茆智院士調研后評介:“這項技術為高效設施農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新途徑,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是什么原因使余姚的噴灌推廣速度和應用效益在全省、乃至全國一枝獨秀?這促使我們回顧與思考。
技術創新是基礎。噴灌、滴灌是先進的灌溉技術,但為什么一項好技術推廣卻這么步履艱難呢,說起噴灌人們的印象就是:“好是好,就是太貴”,自然是敬而遠之,顯然是造價“門檻”阻礙了這項新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關鍵是找到“技術上的先進性與經濟上的合理性”的結合點。熱心于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水利工程師根據技術經濟學原理,運用優化設計方法,應用新材料,研究新設備,設計新模式,因地制宜創造了多種噴滴灌系統型式,使工程的造價從每畝1200~1400 元降到600元左右,降幅在50%以上,其中半移動的水帶微噴灌模式畝投資不到400元,這是名副其實的經濟型噴滴灌,堪稱“余姚噴灌”!曾有學者提出 “把哲學從哲學家的課本里走出來”,余姚水利人則實現了“把噴滴灌從工程師的手冊中走出來”,從“貴族化”走向“平民化”,使噴滴灌成為農民用得起,政府補得起的實用技術,成為現代農田水利的新內容、設施農業的新設備,不但走向了廣闊的田野,而且走上了綿延的山區,還走進了現代化養殖場。寧波市發改委一位干部考察后發出由衷的感慨:“新技術的推廣需要熱心人啊!”
領導重視是關鍵。水利局領導認為:“噴滴灌不但節水,而且增加農民收入,同農民飲用水工程一樣也屬于民生工程,要給予大力支持”。針對有的地方把噴灌工程搞成只算政治帳不算經濟帳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水利局領導清醒地指出:“我們應推廣的是簡單實用,成本低廉、農民用得起的技術,并且應用到效益高的作物上去,給農民帶來實惠。”為這項技術的研究和推廣一錘定音!
余姚市委主要領導專門批示,要大力宣傳經濟型噴滴灌技術,余姚日報、余姚電視臺、電臺等新聞媒體則對節水灌溉情有獨衷、熱情報道。市委市政府把從事節水灌溉的代表與企業家納稅大戶一樣評為“突出貢獻專家”,同臺表彰,同樣重獎,用市委書記的話說,這是向社會發出一個鮮明的“信號”。財政局領導表示:凡是安排噴滴灌工程項目資金,我們都開綠燈。農業局一位局長下鄉時多次聽了農民反映后,則高度概括:“經濟型噴滴灌用在平原好、用在山區也好,用于種植業好、用于養殖業也好”!
余姚噴滴灌能快速發展是各級領導關心鼓勵,各個部門“大合唱”的結果。
財政支持是保證。噴滴灌工程屬于現代農業的基礎設施,一家一戶難以建設,如果“任其自然”,必將大大減慢這項技術推廣的速度,即必將延緩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把節水灌溉作為革命性措施來抓”、“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中央的大政方針。節水屬于社會效益,農民增收則是更大的社會效益,所以公共財政必須給予支持!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余姚多年來從國家四明湖灌區改造項目、節水灌溉示范項目,以及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優先安排噴滴灌資金,給予50%以上的補助。今年寧波市財政加大對節水灌溉工程的補助力度,加之鄉鎮配套,各級財政的補助達到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以上。余姚今年新發展噴灌面積1.4萬畝,是去年的3倍,據最近統計,今后三年計劃新增6萬多畝,到“十一五”末噴滴灌總面積突破10萬畝。經濟型噴滴灌這朵絢麗的科技創新之花必將如星火燎原,在余姚、在浙江、在我國節水型社會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中閃爍璀璨的光彩!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