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廣西農業信息網 閱讀數:
黃瓜霜霉病俗稱黑毛、火龍、跑馬干,各地普遍發生,是危害黃瓜最嚴重的病害之一。
1.癥狀識別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生。苗期發病,在子葉上出現褪綠斑點,擴展后變黃褐色不規則病斑,濕度大時其背面 產生灰黑色霉層。病情嚴重時,子葉變黃干枯。成株期發病,主要是葉片表現疲狀,多先由中部葉片發病,逐漸向上、下部葉片擴展,最后除頂部幾片小葉外,整株葉片發病。葉片發病,初時出現水浸狀淺綠色斑點,擴展很快,1—2天內因擴展受葉脈限制而出現多角形水浸狀病斑。尤以早晨水浸狀多角病斑十分明顯,中午稍隱退,反復1—2天,水浸狀病斑開始變黃褐色,此時濕度大時病斑背面出現灰黑色霉層。病重時,葉片布滿病斑。 病斑互相連片。致使葉片邊緣卷縮干枯。最后葉片枯黃而死,葉片易破碎。
2.病原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BerkisCurt)Rostov 稱古巴擬霜霉菌,屬鞭毛菌亞門真菌。孢子囊梗單生或2—4根束生由氣孔伸出,無色,主干細長,上部近單軸分枝,分枝2—3次,分枝末端叉狀。分枝末端著生孢子囊。孢子囊單胞,無色至淡褐色,卵形或橢圓形,頂端具有乳頭狀突起。病菌除危害黃瓜外,還危害其他瓜類。
3.發病規律黃瓜霜霉病菌是專性寄生菌,離開黃瓜植株不能長期存活。在南方溫暖地區可在田間發病植株上越冬,在北方寒冷地區可在溫室生產的黃瓜植株上越冬。北方冬季沒有黃瓜種植的地區,最初菌源來自于南方或鄰近早發病地區。孢子囊靠季風刮來,侵染黃瓜發病后形成中心病株。中心病株發病后所形成孢子囊,借風、雨向四周傳播蔓延。環境條件適宜,孢子囊迅速萌發放出游動孢子,幾個小時就完成侵入。潛育期3—5天,一般隊出現中心病株到全田發病,大約僅10—15天,故此病極易爆發流行,造成嚴重損失。 病害發生與溫、濕度關系極為密切。病菌喜溫、濕條件,萌發和侵入需葉面有水滴存在。低于15℃或高于28℃不利于發病,發病適宜溫度為15—22℃。葉面存在水膜(滴時),孢子囊1.5個小時即可萌發,2個小時左右即可完成侵入而引起發病。病斑形成后,相對濕度達到85%以上時,4個小時病斑上就可產生出孢子囊。條件適宜病菌由氣孔侵入到發病,潛育期只有3—5天,因此,一個生長季病菌可侵染多次。一般情況下,溫度條件容易滿足而且相對穩定,而濕度和雨量條件變動較大,因此也就成為病害發生和流行的決定性條件。溫室大棚黃瓜,如遇雨淋或因溫、濕度控制不當,放風不好,灌水過勤,灌水量過大,或傍晚灌水,均易使葉面長期保持水膜,而利于霜霉病發生和流行。植株生長勢弱,病勢明顯加重。黃瓜品種間抗病性有明顯差異。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