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 閱讀數:
近來我國西南一些省區遭受罕見干旱,云南、貴州等省區受旱面積逐步擴大。目前各地正在全力以赴,抗擊干旱,力爭奪取夏糧好收成。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畝均水資源量大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水資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分布不平衡,因此我國的可用水量比較低。目前,全國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缺水約300億立方米。因此,為了應對日趨嚴重的缺水形勢,建立節水型社會,發展節水農業勢在必行。
農業關乎民生安全。節水農業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節省了多少水,更重要的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必要舉措。因為,發展節水農業,可以使病蟲害得以大幅度下降,減少農藥使用量和農作物農藥殘留量,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為此,從發展現代農業的角度來說,發展節水農業正逢其時。
發展節水農業要以制度和法規作保障。建設節水型社會也需要制度和法規。目前,我國的農業灌溉用水占全部用水的比重比較大,而灌溉用水浪費非常嚴重,灌溉設備及其配件的節水技術標準遠遠不能達到節水的要求,因此要加快出臺一批農業節水灌溉設備及配套器件標準,對于農業用水要制定相應的法規進行約束。
發展節水農業要繼續推進農業節水灌溉,推廣農業節水灌溉設備應用,大力推進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積極開展農業末級渠系節水改造試點。在我國用水總量中,70%屬農業用水,北方還高達80%,農業用水的90%是灌溉用水,但其利用率僅45%左右,利用系數不到0.45。農業節水特別是現代化農業節水,對減少水源浪費,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發展節水農業要大力推廣節水技術和設備。重點要推廣水資源優化調配技術、節水工程技術、農藝生物節水技術和管理節水技術。
一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建立不同類型的高效節水農業模式。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農作物特點,改革農藝、耕作制度,調整作物結構,改進灌溉方式,抓好科學用水,建立不同類型高效節水模式。在水稻生產上,要提高整地質量,采用淺、濕、曬間歇灌溉,配套采用秧苗旱育稀植技術和水稻旱種技術,在水源不足地區可改為旱種。在種植園藝作物的水澆地和設施栽培中,因地制宜推廣噴灌、微噴灌、滲灌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和設備。在大田生產中,要在因地制宜采取低壓管道輸水、水畦灌溉、行走式和移動式補灌等措施的同時,大力推廣節水抗旱作物品種和培肥地力、種子包衣等抗旱栽培技術。旱地耕作要從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和效益,增強抗旱節水增產能力出發,改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栽培模式,利用各種蓄水保墑技術,建設田間土壤水庫,提高田間水分的生產效益。灌區要從減少水資源浪費出發,發展節水灌溉,在搞好渠道節水的同時,把節水工作的重點放在田間高效節水上。
二要深化生物育種技術研究與應用。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品種的抗旱節水性能有極大差異。因此,今后應加強生物技術在破譯農作物品種抗逆、抗旱基因組成、結構上的運用,進行基因重組,培養多抗基因作物品種,使抗旱、耐瘠薄、抗病蟲害、優質、豐產等形狀達到相對同一。
三要建立節水農業技術體系,加強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與應用。當前農業節水正日趨技術精細化、工程規模化、管理制度化、設備產業化,要建立高效的節水農業技術體系,應根據當地節水農業發展的狀況和技術基礎,使工程與管理、水利與農藝、高新技術與傳統技術等緊密結合,促進農業高效用水管理的規范化、灌溉技術的產業化與規模化。同時重視相關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的研究與應用,完善節水農業技術體系。
四要大力推廣旱作節水技術體系,搞好旱地農業綜合開發。一是推廣微集水工程及節灌補水技術。通過農業工程和農業生產措施,將自然降水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人工再分配,提高利用效益。二是推廣耕作與覆蓋保墑技術。通過地表耕作與地面農膜和生物覆蓋的途徑,降低土壤的毛細管作用,控制田間雜草,減少地面滲漏,*限度地接納保存雨水,實現節約用水,增產增效。三是節水抗旱品種和高效栽培技術。要根據不同作物需水耗水規律,確立節水種植結構,大力推廣耐旱節水高產作物品種,變對抗性種植為適應性種植;同時發展旱地特色作物,提高旱地農業效益。江西省樂平市 吳雙林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