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
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甘南縣境內的音河與阿倫河河畔,有一群北京農場人,他們一代又一代地在這里默默耕耘,把汗水灑在57萬畝的黑土地上。這里就是北京市在外埠的*國有農場——北京雙河農場。
從2012年5月23日北京雙河農場交由原首農集團(現首農食品集團)經營管理以來,在距離北京1000多公里的地方,新一代雙河人書寫著新時代北京農業發展的新篇章,雙河的生產總值從5億元增加到11.7億元,農場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糧食產能顯著提高,農作物種植結構和品種大幅度優化,職工收入不斷增加,農場的生產生活井然有序充滿活力,一個“和諧穩定、經濟發展、職工富裕、生態優良”的綠色雙河、文明雙河、富裕雙河正在松嫩平原緩緩崛起。
“我們將以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契機,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戰略,積極融入地方發展規劃和首農食品集團的戰略定位,將雙河農場打造成北京的綠色安全有機農牧產品生產基地、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基地和北京市新型‘遠郊區’。”主持北京雙河農場工作的農場領導曾浩說。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強化科技支撐,創新經營機制,把北京這塊最遠的“遠郊區”管理好利用好,讓北京的“飛地”真正成為造福地方服務首都的寶地
北京市雙河農場占地57萬畝,有優質黑土耕地40多萬畝,年產優質糧食達25萬噸。“這就是北京市的一塊‘飛地’。”雙河農場副場長王立新說,農場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面積和北京房山區差不多。從1956年建場開始,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隸屬關系和農場職能幾經變革,改造和生產的任務一直沒有變化。
“最困難的時候農場收入已經無法支付職工工資,一度導致生產停止,尤其是農場作為企業主體,投資渠道不暢收入單一,后續發展動力不足、方向不明。”王立新說,窮則思變,當時的農場職工中涌動著一股渴望擺脫困境,渴望發展,渴望改革的心潮,這股心潮也沖擊著遠在千余公里外的北京娘家人的心,北京市委、市政府也時刻關注著農場的發展前途。
“只有理順農場發展的歷史脈絡,摸透農場職工的心愿,才能對癥下藥,找到擺脫困境的路子。”農場黨委副書記王東生說,決不能讓這塊“飛地”變成廢地,決不能讓辛勤耕作的幾代農場職工寒了心。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來自北京市發改、司法、財政、國資、農業、社保、審計、信訪等部門的同志立即行動,深入農場周密調研,破繭抽絲,終于在2012年5月16日出臺了《北京市雙河勞教所體制改革工作方案》,明確指出“在雙河地區設立辦事處承擔社會事務管理協調職能,雙河勞教所生產經營部分(雙河農場)交由原首農集團經營管理,將雙河地區發展納入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藍圖繪就,方向明確,目標確定。2012年5月23日是雙河農場近3500余名職工銘記終生的日子,多年來磕磕絆絆發展的雙河農場從那天開始拉開了改制的序幕。“我們要積極協調北京市各委辦局,充分調動集團內部資源,加大對雙河投資強度,讓職工對農場發展有信心。”時任原首農集團總經理,現任首農食品集團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的薛剛回憶說,集團立即從30萬噸/年稻谷加工及綜合利用項目、京雙糧庫20萬噸擴建、水稻智能浸種催芽車間、辦公條件改善、道路公共設施的維修等五個民生項目入手,高起點加速雙河農場發展。
“通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強化科技支撐,創新經營機制,用3到5年的時間,把雙河農場建設成為北京市重要的商品糧應急供應保障基地、綠色安全有機農產品生產和特供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成為北京市新型‘遠郊區’。”薛剛說,北京市政府從戰略角度定位雙河農場生產經營走向、規范運作,為切實維護群眾利益提供了政策保障。
7年來,北京市持續加大對雙河農場的關注和投入,首農食品集團和雙河農場嚴格落實北京市政府要求,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總投資近10億元,建設項目16個,維修農田道路450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355盞,整理水田面積達到24萬畝,水稻生產實現了從品種選育到百姓餐桌的全產業鏈模式,農場各項經營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雙河人的臉上重新煥發了笑容。
“大力投入建設雙河農場是一項意義重大的政治任務。經過幾年的努力,雙河農場4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得非常好,已經具備一個現代化農場的雛形,建設北京農業產業基地的條件已經具備。”首農食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國豐說。
以黨建為統領,緊緊圍繞提高職工收入和發展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為目的,“飛地”經濟呈現出勃勃生機,北京新型“遠郊區”的作用正在黑土地上釋放出來
如何把來自北京的政策資金支持轉化為全體農場職工的內生動力,激發農場活力,抓住機遇實現轉型升級,選好配好農場班子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
“首農食品集團把經營管理好雙河農場當成首要政治任務來抓,從集團抽調優秀的管理人員組成管理團隊,融入農場當中,與農場職工一道同甘共苦共謀發展。”王國豐說,只有抓好班子建設,才能快速穩定局面,形成經營思路,帶領農場職工走出發展困境。
“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發揮各經營主體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帶頭發動群眾,把一批守初心、擔使命的干部用起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才能確保雙河農場和諧穩定健康發展。”曾浩說,農場黨委首先從轉變工作作風入手,開展“友好、責任、和諧、發展”之旅活動,組織各級經營組織副職以上78人走進2216個職工家庭,征求意見,了解民意,凝聚人心,明確把經濟發展、職工富裕作為農場發展的根本目的。
“通過配齊配強支部班子,組織開展黨支部書記培訓班,召開了農場歷史上的第一次職工代表大會,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激發黨員群眾投身農場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王東生說,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組織大合唱、職工舞蹈隊、“雙河杯”半程馬拉松、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讓職工對農場有歸屬感、榮譽感和滿足感,激發出較強的生產積極性。
農場所屬一公司黨支部書記、經理尉文廣說:“過去安排的生產任務是讓我干,還干不好;現在是生產任務一下來是我要干,而且必須要干好。尤其是公司黨員都主動找差距,抓落實,帶頭帶領群眾調整種植結構,積極拓寬增收渠道。”
“我原來是貧困戶,都覺得這輩子就這樣了,沒想到趕上了農場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在大家的幫扶下,我現在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參加農場組織的趣味運動會的六公司職工李振華說,農場有了主心骨,群眾的心里明了,眼里亮了,手中有活了,精氣神也高了,不愁過不上好日子。
“吃好米,找雙河”。記者沿著整齊劃一的田間道路來到雙河農場萬畝優質高產水稻示范基地時,陣陣稻香撲面而來。“這里是農場建設的四個萬畝示范基地之一,種植的是優質、多抗、香型水稻新品種。”負責人張宇說,作為高產、優質的香粳型水稻新品種,其香味濃郁、品質優良、適口性好、富含營養等特點,很受消費者的歡迎。
“種植業是雙河農場的主導產業,經過這些年的投入建設,農場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溝相同、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新格局。”負責生產的副場長朱興華說。
“種大豆有補貼,今年我們3人牽頭種了9000畝大豆。”當記者來到四公司的大豆基地時,在隆隆的機鳴聲中大型拖拉機正在烈日下追肥,站在地頭指揮追肥的牽頭人蔡子龍說,農場解決了沉積多年的土地占有不均問題,完成了生活田和規模田土地調整,實現了生活田統一標準,平均分配;規模田政策一致,現在種地很踏實。
如今的雙河農場,處處一片生機盎然,不管是北京來的還是當地職工,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7年一路走來,雖有風雨波折卻總一往無前,雙河農場用經濟實力的顯著進步,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不斷增強,職工生活水平的持續改善,在遠離北京的黑土地上書寫著轉型升級的農場故事。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6.6億元,利潤1330.7萬元,職工人均年收入比改制前翻了一番。
聚焦主業、以農為主,生產安全可信賴的高品質食物,建設高科技、高效能的智慧示范農場,讓“雙河”品牌走出“飛地”,走向世界
“雙河農場*的資源優勢是土地,土地資源是農場一切產業發展的源頭和基礎,聚焦主業、以農為主,是農場今后發展的立足點和出發點。”站在萬畝優質水稻高產田邊,曾浩告訴記者,農場把地種好是本分,讓每一粒米的品質都能得到保證是責任。
雙河米業公司擁有先進的大米加工設備,公司負責人畢克龍說,近年來,企業加工的大米質量好、品種多、銷路暢。目前,農場正與日本水稻專家合作,試驗種植食味值高的日本水稻品種,全部采用日本栽培技術,準備生產高端“好優米”。
“我們將利用5年的時間,構建起現代農牧業生產體系、現代農產品加工業體系、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優化種植結構和品種結構,建設2萬畝有機水稻、3萬畝日本優質水稻、15萬畝優質水稻、8萬畝優質大豆、8萬畝優質玉米、3萬畝優質青飼和1萬畝精品雜糧生產功能區。”朱興華說,同時,發展以高端豬牛為主、特禽為輔的養殖業,到2025年養殖2萬頭黑六豬、存欄2萬頭肉牛的育肥基地,建設100萬頭生豬育種、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的雙河核心區,通過高標準高質量的訂制化生產、精細化分割,讓“雙河”這塊地域品牌走出“飛地”,走向世界。
龍江銀行齊齊哈爾支行是雙河農場的金融合作單位,行長王建臣說,雙河農場只有深刻地融入當地經濟發展,立足齊齊哈爾市面向黑龍江省,通過整合資源與區域經濟相結合,走出雙河看雙河,跳出雙河建雙河,才能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我們將合作推進‘首都菜籃子工程供應地、首農產業項目轉移和發展承接地、北京飛地經濟合作示范地’建設,創建首農雙河產業園、首農食品加工園、*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發展奶牛、肉牛、生豬、糧食、蔬菜等五大產業,努力打造一個百億級食品園區、一個百億級乳產業集群、一個百億級肉類產業集群,共同推動‘飛地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齊齊哈爾市委書記孫坤表示。
在萬畝水稻種植基地采訪時,記者看見一架無人機正在稻田中作業。“這是植保無人機正在進行示范噴藥。”正在帶領植保無人機試飛的北方天途公司董事長楊苡說,植保無人機能夠精準施藥,減少污染,藥劑利用率高,效率是人工的30倍,植保機和飛防構成的生態鏈是現代化智慧農場重要的生產方式。
“雙河農場的未來是精細化、數字化、無人化的智慧農場。”曾浩說,無人機只是農場智能化的一個方面,雙河農場將按照安全、環保、健康的農業管理理念,建設精準化、數字化的智慧農業管理系統,提供充足、安全可信賴的高品質食物,打造高科技、高效能、智慧示范農場。
行走在廣袤的北京雙河農場,田野的風吹著綠油油的水稻,不時泛起一波一波的稻浪,迎風高挺的玉米在陽光下茁壯成長,現代化的大型農機點綴其間,彰顯著一個現代化智慧農場的雛形已經形成,北京雙河農場在首農食品集團的帶領下正昂首邁向新的征程。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