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新華社
閱讀數:
內蒙古自治區各地依托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發展智慧農業,逐步在農業生產、流通、質量監測等方面實現智能化、精準化、自動化,解決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
眼下正是位于內蒙古東部地區的通遼市開魯縣紅干椒開花時節,病蟲害防治成為當地椒農的主要農活。現在,當地椒農在家里利用手機安裝的開魯農牧業App就能開展一些防治病蟲害工作,用不著專門到縣里找專家。
東風鎮椒農李孝斌說:“過去我們每隔兩三天就要去地里查看病蟲害,還要拿著病蟲害樣本到縣里找專家,每次都比較費時費力。現在我在家里可以通過手機監控紅干椒生長情況,隨時將病蟲害照片傳到平臺上,專家很快就能答疑解惑,既方便又高效。”
工作人員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日光溫室大棚內育苗。新華社記者李云平 攝
開魯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信息工作站副站長劉冬平告訴記者,如果發現病蟲害,農戶可通過農牧業科技信息平臺視頻預約系統向專家進行在線咨詢,專家會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真正解決科技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實現足不出村、足不出戶。
據開魯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左明湖介紹,在建立農牧業科技信息服務平臺的基礎上,開魯縣推廣農牧業遠程教育、農作物病蟲害診斷、農牧業專家視頻預約診斷等網絡技術服務,將農牧業知識和信息及時傳遞給廣大農牧民,為他們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科技服務。左明湖說:“物聯網和云計算逐步運用到我們農業生產中,實現農業物聯網測控、智能節水灌溉、農機定位耕種等精細化作業,促進農業生產智能化、信息化、綠色標準化。”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八一鄉聯豐村農民劉勝操作智能化大棚管理系統。新華社記者李云平 攝
同樣,位于內蒙古西部地區的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部分農民利用手機遙控物聯網系統管理設施農業,實現“手機上種菜、溫室里發財”。臨河區八一鄉聯豐村農民劉勝指著溫室大棚內的監控儀器告訴記者,這套智能化管理控制器,可以通過手機互聯網對它進行遠程遙控,輕松完成棉被卷簾收放等工作,從而實現較為精確地控制棚內溫度、濕度以及通風效果。他說:“過去收放棉被卷簾都是人工現場操作,費時費力,成本比較高;現在只要輕輕點擊手機遙控操作系統,上百公斤重的棉被卷簾就會自動、勻速收放,省時省力省人工。”
記者現場了解到,這套智能系統直接將溫室大棚所需的各種傳感器及控制器數據接入互聯網,可通過手機或電腦查看現場圖像和數據,既能實時監測影響農作物生長的環境傳感數據,也能自動控制大棚設施。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八一鄉聯豐村農民劉勝操作智能化大棚管理系統。新華社記者李云平 攝
據巴彥淖爾市農牧局副調研員王星介紹,當地通過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以及現代視頻等技術的集成,將電話服務、遠程視頻服務、移動信息服務和智慧農業精準服務四大信息服務系統進行有機結合,實現種植戶在田間棚內和專家遠程實時視頻、實時診斷,實現精準管理,有效解決科技服務農牧業“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目前,內蒙古各地率先在溫室大棚種植、精準農機作業、農畜產品質量溯源等領域推廣使用智慧農業技術,推動農業生產、流通、管理、服務等環節的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