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銀川日報 閱讀數:
他曾為了擺脫貧苦,年少出走他鄉學手藝;他,成立專業合作社搞肉牛養殖,不僅自己鼓了荷包,還帶動1000多戶村民加入肉牛養殖隊伍;他,率先在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西干村建起滴灌設施,每畝青儲玉米增產1噸。他,就是西干村村民馬金國。
54年前,馬金國出生在固原市涇源縣涇河源鎮一個普通農民家中。為了生活,15歲他就遠赴河南學習皮毛加工手藝,想著手藝學成后以此為生。讓他沒想到的是,命運的軌跡在1989年發生改變,那一年他家從涇源移民到了現在的西夏區興涇鎮。雖然當時興涇鎮滿眼荒涼,但是馬金國看到了這里的發展潛力:周圍有平吉堡等3個農場,農業技術先進;離銀川市區近,信息暢通。于是,馬金國下定決心扎根興涇鎮。
1992年,馬金國開始種植小麥,土壤貧瘠,產量難保。為了增加土壤肥力,他買了3頭牛,以牛糞施肥,然而,讓他意外的是,一年下來養牛居然掙了4000多元,他感覺自己找到了一條致富路。于是,在后來的幾年里,他四處籌集資金擴大養殖規模,肉牛存欄量從3頭增加到了21頭。2009年,他又成立了自己的專業養殖合作社,一心一意搞起肉牛養殖來。辛勤勞作下,馬金國的養殖場目前已有存欄黃牛140多頭,年飼養量達500多頭,僅養牛一項的年收入就達到30多萬元。
馬金國富了,但他沒有忘記鄉親們。他鼓勵身邊的村民加入到養殖隊伍中,有村民前來求教,他從不隱瞞養殖經驗和技術。這些年,在他的帶動下,已有1000多戶村民干起了養殖。為讓養殖產業上檔次,他從養殖源頭上下功夫,從外地引進“梨木贊”牛、“西門塔爾”牛,這兩個品種的牛不僅耐粗飼料,而且增重快,和傳統土雜牛相比,一頭牛一年可增加收入1000多元。與此同時,馬金國還積極聯系廣東的一家牛肉丸子加工廠,一年可銷售800多頭牛,為村民解決了銷售的后顧之憂。在馬金國的帶領下,西干村的肉牛養殖已達4000多頭。
近年來,馬金國又把目光轉向了土地,望著收成并不理想的耕地,他決心再闖一闖,利用養牛的贏利加大對土地的投入。過去,西干村的種植大多是大水漫灌,農作物著苗率低,長勢也差。2016年,馬金國率先在村里建起了滴灌設施,通過滴灌種植,一畝青儲玉米的產量提高了一噸。如今,在他的帶領下,西干村的滴灌設施已經擴大到60多畝。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