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華龍網 閱讀數:
近日,重慶市繭絲綢工作會在渝通賓館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2018年,全市桑園總面積穩定在80萬畝(含生態桑),形成了桑園菜、桑葚酒、桑葚酵素、蠶沙生產有機肥、雄蛾生產藥酒、加工絲棉等產品和產業鏈。一根細細的蠶絲,串起年產值11億元的大生意。
精準脫貧重慶蠶業總收入達11億
家住黔江區蓬東鄉麻田村的周適合是一名建卡貧困戶,多年外出務工的他,幾年前在村干部動員下,返鄉發展蠶桑。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周適合先轉包了原有2個養蠶大戶的60畝桑園,養了80張蠶,當年便產繭62擔,收入7萬多元。“1年養蠶的收入相當于在外務工3年,在家還能贍養父母、照顧孩子。”于是,周適合決心擴大桑園種植面積,一心發展蠶桑。
通過流轉土地,目前周適合已有桑園150畝。2016年,他還投資了10余萬元新建養蠶大棚900平方米和1個小蠶共育室。2017年,周適合共育小蠶320張,養大蠶195張,產繭156擔,實現養蠶收入31萬元。
在重慶,像周適合這樣的蠶農不在少數。據統計,2018年,全市養蠶農戶達9.6萬戶,戶均年養蠶4.05張,產鮮繭150公斤。全市24個養蠶區縣全年發種38.9萬張,生產蠶繭1.44萬噸;蠶繭收購綜合均價36.2元/公斤,蠶業總收入達到11億元。
與此同時,重慶市蠶桑經營模式日趨集中,養蠶大戶和蠶桑家庭農場大規模、集中化飼養比例增加,全市年產繭10擔以上的戶較上年增加3%,養蠶10張及以上的達到5927戶。全市新成立蠶桑示范園業主、專業合作社、蠶桑家庭農場等新型蠶桑經營主體300余家,還出現了自有流轉土地面積超500畝以上的蠶桑企業6家,產業結構調整見成效。
多元發展 產業鏈涉及吃穿用等領域
隨著蠶桑農業不斷發展,多元發展格局初步形成。2018年,重慶絲織品總計生產339.26萬米,同比增加32%;綿球(綿條)生產119.4噸,同比增加7%;蠶絲被生產5.23萬床。17家絲綢生產企業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26億元,增加值0.44億元,實現銷售收入4.21億元。
與此同時,全市桑園套種面積達28.6萬畝、套養4.4萬畝,桑園菜、桑園姜、桑園薯、桑園藥套種模式基本普及,畝桑收益明顯增加。25個果桑采摘園開門迎客,深受市民喜愛。桑葚酒、桑葚飲料、桑葚酵素、桑葚果干等多個特色深加工產品投放市場,產業附加值不斷增加。
此外,全市種植飼料桑1.4萬畝,桑葉飼料養雞、養豬、養牛、養羊示范推廣成功。利用桑枝生產食用菌、循環利用蠶沙生產有機肥、削制鮮蛹制作食品等極大拓展了產業鏈,提升了蠶業經濟效益。
目前,市繭絲綢行業協會完成了絲綢全產業鏈直購平臺“蠶掌柜”APP的建設工作,已有11家企業入駐,上線產品數量300余種。并成功組建重慶市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技術(蠶桑)體系創新團隊,架起了有力的技術服務平臺。
下一步,重慶市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聚焦繭絲綢智能設施設備研發推廣、繭絲綢產品質量提升,以及新型實用技術推廣應用。統籌推進繭絲綢品牌建設,助力精準脫貧。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