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閱讀數:
盛夏七月,當你來到大同縣農村的田間地頭,經常會遇到一個皮膚黝黑、穿著樸素、體態微胖的中年人,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一個種田的老農民,其實他是山西農業大學的老師,著名的馬鈴薯專家彭鎖堂副教授。
提到彭鎖堂,可以說是在大同馬鈴薯種植地區無人不知,無人不識,近幾年通過他的推廣,大同地區脫毒馬鈴薯優種覆蓋率達到80%以上,產量和效益普遍翻番,對當地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彭鎖堂1986年山西農業大學農學系畢業并留校任教,2002年浙江大學博士畢業時,本來可以留在浙大任教,但他還是選擇回到母校。在浙江的幾年時間里,感受到山西農業和沿海地區農業的差距,他希望通過他的努力,為山西的農業生產盡一份力。
回到山西,彭鎖堂一心撲在農業科技推廣工作中去,2007年,他育成并審定了金栗南瓜新品種,幾年里,該品種推廣到陽曲、神池、應縣、左云等地,累計推廣面積5萬多畝。2009、2010連續兩年被省農業廳聘為退耕還林后續教育左云首席專家,“一縣一業,一村一品”雜糧產業包縣專家;2009年開始被左云縣政府聘為農業首席專家。2011年,被大同市授予“三農”人物獎。
2009年,為了更好地推廣農業新技術,他在左云縣流轉土地200畝,建立了左云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設施大棚60棟,用于繁育脫毒馬鈴薯微型薯和蔬菜育苗。在他的示范帶動下,左云縣煤老板紛紛轉投農業,建立了一大批現代化的農場和規模化種植區。幾年來,推廣脫毒馬鈴薯新品種3個,脫毒馬鈴薯10萬多畝,并為多個農場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工作。
2011年,彭鎖堂應大同縣委王鳳瑞書記邀請,來到大同縣,經過實地調研,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和農業生產條件以及產品優勢,提出來優先發展黃花,做大做強拳頭產品,兼顧發展蔬菜、果樹、藥材等經濟植物,推廣馬鈴薯、玉米新品種及高產栽培技術的建議,為推進“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建設提供了參考。兩年多時間,他跑遍了全縣大多數鄉鎮,為縣委組織部、縣農委、水務局、農業開發辦組織的全縣干部和農民技術員培訓班講課10余期,傳授了高效農業、滴水灌溉、設施栽培及高產技術,培訓農民500多人次,促進了大同縣的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和產業發展。
為了更好地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2012年,彭鎖堂在大同縣聚樂鄉小北莊村流轉土地300余畝,建立了大同縣現代農業技術示范園,建設鋼管設施大棚48棟,引進種植脫毒馬鈴薯新品種,當年產量比農戶種植增產1倍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第二年,小北莊村農民全部調換了他的脫毒馬鈴薯新品種,種植面積擴大到300多畝,平均畝產達到3000斤,比老品種增產2倍,畝均增收1500多元。同時,還引進了谷子新品種和新作物藜麥,其中谷子畝產達760斤,比老品種增產50%以上;藜麥產量達280斤,畝產值1650元。
作為大同縣2014、2015年“三區”科技人員,彭鎖堂和縣科技局、扶貧辦合作,在大同縣的9個鄉鎮共推廣脫毒馬鈴薯新品種2萬多畝,增產幅度在50-100%,畝增收800-1000元,為大同縣的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民脫貧致富起到了引領作用。
作為馬鈴薯專家,幾年來,彭鎖堂跑遍了全省馬鈴薯種植縣,為右玉縣、嵐縣、大同縣片區扶貧項目提供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為左云、右玉、河曲、蒲縣、嵐縣、大同縣等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民舉辦農業轉型發展和脫毒馬鈴薯高產技術培訓50多期,技術指導和培訓農民近萬人次。繁育的脫毒馬鈴薯新品種推廣到聞喜、吉縣、蒲縣、交口、柳林、臨縣、潞城、繁寺、五寨、岢嵐、嵐縣、靜樂、婁繁、左云、右玉、大同、渾源等30多個縣,累計推廣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并且增產效果顯著,為農民的增收做出了巨大貢獻。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