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洛寧梨花節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當下的洛陽,國色綻放,天香襲人。第35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游人如織,高朋滿座。
行走在河洛大地,處處春意盎然,百花齊放,一派勃勃生機。宜陽縣上觀鄉農民自辦“桃花節”;洛寧金珠沙梨“醉美梨花節”盛況空前;孟津會盟鎮的“梨花節”游客再創新高;新安的“櫻桃谷騎行邀請賽暨櫻桃花觀賞節”隆重開幕;嵩縣大坪鎮的“油菜花節”已經舉辦五年;洛陽市高新區辛店鎮首屆“百花迎春節”拉開帷幕;欒川縣合峪鎮首屆“蕙蘭小鎮•十里桃源”文化旅游節喊你來;汝陽縣“杜鵑花節”正式拉開了序幕······
3月30日至31日,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建設暨示范創建培訓班在洛陽舉辦,洛陽“三品一標”工作得到領導和專家們的肯定。
4月6日,全省推進質量興農工作部署會議在鄭州召開,洛陽市作了典型發言。
4月11日至12日,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大會在浙江吉安召開,洛陽市捧回了“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市”的獎牌,孟津縣入選“2016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十強縣”,洛陽銀灘現代農業園區等兩家農業園區獲得“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級企業(園區)”。
“洛寧蘋果香孟津酥梨脆,偃師葡萄甜似蜜,紅山櫻桃勝瑪瑙,牡丹品味奇。”洛陽市農業局局長歸寶辰說,近年來洛陽市依托優勢發展特色農業,搭建平臺打造品牌,全市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超過100萬畝,無公害農產品達到206個,綠色食品47個,有機食品12個,有15個農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位居全省第一。“三品一標”基地總數達到236個,產品達到281個,洛寧縣出口楊木質量安全示范區和汝陽縣出口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被批準為*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示范區數量居全省第二,孟津縣成為第一批“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洛寧開展創建“中原有機谷”等創建活動,實施“綠色百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推動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
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洛陽市堅持“市場引導、企業主體、政府推動”的原則,因地制宜,走特色農業發展之路,揚長避短挖掘優勢,搭建平臺打造農業品牌,打通一二三產業融合鏈條,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消費者受益,逐步把“短腿”變成了“長腿”,把“短板”變成了“跳板”,努力實現新常態下洛陽現代農業發展新突破。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現代農業
“十年九旱”的氣候特征、“五山四嶺一分川”的地形地貌,既是洛陽農業發展的天然障礙,也是自然優勢。推進農業發展,必須探索農業結構調整新途徑和發展方式轉變新突破。
因循守舊,沒有出路;只有創新改變,才能實現改革目標。洛陽市委、市政府《關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高效農業作為洛陽市重點發展的五大特色產業之一,提出在提高糧食生產保障水平基礎上,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打造生態養殖、精品果蔬、中藥材、綠色雜糧、都市休閑等五大特色產業。到2020年,全市高效農業增加值由2015年的140億元提高到260億元。
洛陽牡丹是洛陽農業中的一張王牌。洛陽將發展牡丹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切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牡丹產業快速發展。目前,洛陽市區及周邊用于觀賞、休閑和娛樂的牡丹觀賞農業園區有20多家。以牡丹為原料,陸續開發牡丹飲品、牡丹化妝品、牡丹精油等六大類200多種產品,增加了牡丹的附加值,實實在在延伸了牡丹產業鏈條。洛陽市牡丹種植面積已達18萬畝,牡丹產業已成為洛陽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和重要富民工程。
窺一斑而知全豹。從牡丹產業的“綻放”,可以透視洛陽特色高效農業的發展脈絡——立足優勢產業抓特色。洛陽市注重優勢產業的合理調整布局,實現產業集中連片發展,提高產業集中度,推進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品牌化銷售,做大規模、作響品牌。目前,該市花卉苗木、中藥材產業、特色雜糧等特色產業優勢正在加速釋放。
“百字工程”激活農業發展引擎
思想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農業品牌化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農業品牌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內涵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業發展進入更高階段和水平的重要標志。
謀而后定,定而立行。2016年,洛陽市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快休閑農業發展的意見》等規范性文件,每年拿出不低于1500萬元的財政資金,對農業企業發展、農業品牌培育等方面進行獎勵補貼。力求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
做好頂層設計,需要有高瞻遠矚的思維和想法,更要有切合實際的操作性框架。洛陽市農業局以市委、市政府的決策為引領,以構建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為主線,謀篇布局出了12項“百字工程”。
具體而言,就是要以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建設為抓手,立足調結構,著力規劃發展各具特色的種養業。以“特色農業百鄉百村示范創建工程”為抓手,培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適度規模的高效特色種養業;以“十群百龍扶優育強工程”為抓手,結合“百強農企品牌創建宣傳工程”,制定實施組合政策,千方百計扶大扶優扶強10~15個農業產業化集群,100~150個鏈條完整,著力推進農業與二、三產業的緊密融合;以“休閑生態農業百色農莊和百村休閑”為抓手,打造120~150個功能健全的特色農業莊園和100個美麗休閑鄉村,著力拓展創新農業的新功能;以“培育百社百場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示范主體”為抓手,引導建立具有示范性引領性率動性的200個左右的農民合作社和100個左右的家庭式農場;以“培育百職萬才新型職業農民”為抓手,讓人才支撐農業經營及服務主體。
定位明確,舉措有力。其中農業產業化“十群百龍”扶優育強工程、休閑農業“百色農莊”品質提升工程、“綠色百品”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特色農業“百鄉百村”示范工程、“百強農企”品牌創建宣傳工程等與品牌農業緊密關聯。
政策引領塑造洛陽農業品牌
“幾年前每公斤孟津梨僅賣1元,通過商標注冊、地理標志認證、精品包裝后,現在每公斤15元,俺們真正嘗到了打造優質品牌的甜頭。”近日,孟津縣種梨大戶趙留勛如是說。
2009年,孟津梨成為洛陽市首個被農業部正式認證的地理標志農產品,也開啟了孟津梨向品牌要價值的轉型之路。
品牌農業是一個以市場需求為原點,以生態安全為基礎,以工業化經營為理念,以品牌營銷為路徑,打通一二三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消費者受益,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農業。
洛陽制定了《洛陽市鼓勵創建“三品一標”農產品及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要求各縣(市、區)和農業生產組織結合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創建工作,加快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并通過“三品一標”標準化生產示范,輻射帶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辦法》規定:對當年獲證的“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單位和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予以獎補。即獲得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一個獎補5000元,綠色食品獎補1.5萬元,有機食品獎補2萬元,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的每個獎補5萬元;創建為*、省級和市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的,按照批復文件,分別獎補5萬元、3萬元和1萬元。
通過獎補政策的實施,全市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及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的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目前擬申報和正在申報程序內的無公害農產品60個,綠色食品12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6個,市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8個,預計2017年將兌付獎補資金70余萬元。
截至2016年底,洛陽市在有效期范圍內的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21個(省級4個、市級17個),認證“三品一標”基地總數236個,產品達到281個。尤其是2015至2016年,兩年時間認證地理標志農產品7個,總數達到15個,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位居全省第一。
質量是品牌之本,而安全、優質的農產品必須依賴于標準化生產。洛陽市制定了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八項制度,即:“產地環境保護制度、質量管理制度、投入品管理制度、監督檢查制度、生產檔案制度、質量檢測制度、包裝標識制度、質量追溯制度”。目前全市的“三品一標”基地均實現了八項制度上墻,并將制度的落實貫穿于基地生產的全過程。
品牌農業依托的是品質,彰顯的是科技。洛陽啟動了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平臺建設試點工作。平臺內容主要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追溯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數據應用系統、農產品遠程可視應用系統、實驗室數字化管理系統、農資監管系統、農產品數據自動采集系統、農產品產地準出合格證管理系統、公眾信息服務系統等九大系統。目前項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實施完畢,首批建成了一個市級平臺,20個“三品一標”基地追溯點。今年將繼續建設40個追溯點。
歸寶辰說:“到‘十三五’末,力爭全市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面積達到200萬畝;認證無公害農產品260個、綠色食品80個、有機農產品20個、地理標志農產品20個。洛陽所有的‘三品一標’基地全部納入追溯范圍,從而真正實現從源頭到餐桌的全過程安全監管。”
農旅結合擦亮休閑農業品牌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特色農業發展中的龍頭產業。開發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是推動三產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歸寶辰說,在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中,要強化品牌引領帶動,大力推進三產融合發展。
為科學引領洛陽都市生態農業發展,洛陽市政府安排350萬元都市生態農業規劃資金,通過公開招標方式,聘請中國農業大學編制了都市生態農業規劃。明確了洛陽都市生態農業的戰略定位:為建設名副其實的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絲綢之路-歐亞大陸橋發展軸上重要的節點城市提供優美友好的生態環境,著力打造近郊都市農業圈、伊洛川區高效農業帶等“一圈四帶”特色都市生態農業發展格局。
洛陽市農業和旅游部門聯手制作了洛陽市休閑農業導游圖,向旅行社推薦精品路線,推介精品休閑農業園區,已經連續五年舉辦了洛陽休閑農業秋季推介展示活動,大力推動了洛陽休閑農業的發展。
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一個品牌富裕一方百姓。近年來,孟津縣借助丘陵地勢,近城近水地利,依托文化古跡等遺存,按照“把現代農業園區打造成鄉村旅游景區,把新農村建設成鄉村旅游景點,把特色農業產品開發成旅游商品”的思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了小浪底專線賞花采摘生態游、洛常路沿線休閑農業文化游、孟扣路沿線果蔬采摘體驗游等三條精品旅游路線,建成有規模、上檔次的休閑農業園區50多個,實現了“一鎮一節會”,如梨花節、玫瑰節、薰衣草觀賞節等,形成了“三季鮮花競相開放、四季特色瓜果飄香”的休閑農業格局,實現了“大農業”與“大旅游”的有機融合。獲得“河南省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等多項榮譽稱號……
2016年,全縣共接待游客量達360萬人次,獲得旅游總收入7.8億元、休閑農業總收入8.5億元,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從業人數達1.6萬人,實現當地農民人均增收達9500元。
近年來,洛陽著力打造休閑農業目的地,把田園變公園、農區變景區、勞動變運動、空氣變人氣、產品變禮品、青山變金山,休閑農業取得了空前成功,休閑觀光農業接待游客量每年保持在15%以上增長率,產品銷售增長率更是保持在30%以上。截至目前,洛陽市休閑農業項目總數達到3451個,其中,休閑農業園區251個,休閑農莊94個,農家樂3106家,年接待游客900萬人次,安排就業人數9.8萬人,年實現總收入28.5億元。已初步形成了季季有亮點、全年有景致的農業休閑度假新格局。欒川縣、嵩縣先后被農業部和國家旅游局確定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洛寧縣蘋果采摘景觀被農業部確定為2014年中國美麗田園。洛陽市獲評“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市”,為全國地級建制市中少有。
搭建平臺農業品牌聲名遠播
品牌是農業轉型升級的發動機,是農業提質增效的助推器,更是市場競爭中的護身符。
如何讓洛陽特色農產品走出大山,駛入發展快車道,讓只知道埋頭生產的農民熟悉品牌經營,聚合優勢,聯合出海,共闖市場?洛陽市走的是農業品牌化道路,搭建平臺,讓農產品品牌走出去。
平臺奪冠。自2013年開始,洛陽每年舉辦一次農產品博覽會,以此搭建平臺宣傳洛陽農產品。并積極組織農企參加各種展會,每年持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三亞等地舉辦洛陽特產展銷活動。
拓展營銷窗口和渠道。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方式,洛陽建立了“牡丹花都”特產專營網絡,牡丹花都特產專賣店不僅在本市開了花,還開到了美國;開辦“洛陽農超網”,與阿里巴巴、天貓、京東等電商合作,推介洛陽農產品。
2017年1月16日,洛陽市品牌農產品匯展中心在洛陽*的農貿市場通河農貿市場開門營業。匯展中心目前共匯集了全市八縣一市九區120個農業企業的1000余種品牌農產品,可謂琳瑯滿目,一應俱全。
從組團外出參加大型農業展會的探索,到洛陽本地舉辦農產品展會和舉辦老百姓最喜愛的農業品牌評選活動的實踐,再到主動跳出洛陽,到外地辦展推介的嘗試,洛陽通過組織農業生產經營者參加各種展會,讓大家在實踐中感知市場、開闊視野、轉變觀念、實現了轉型,促進了農產品品牌走出去,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
如今,洛陽很多農業企業已從被動參與,變為主動介入,逐步摒棄傳統經營理念,開始面向市場培育品牌,通過參展辦會和參加草莓、櫻桃和孟津梨等果品大賽為農產品的市場開拓、品牌推廣,搭建一個直接、互動的平臺,探索有效的營銷模式,正逐漸成為洛陽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風向標。也讓更多的洛陽農業品牌走出家門,叫響全國。
截至2016年底,洛陽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總數超過了400家,蔬菜年產量270萬噸、水果年產量80萬噸、肉蛋奶總產量87萬噸、水產品年產量5.3萬噸、優質雜糧年產量42萬噸;洛寧上戈蘋果、孟津酥梨、草莓,伊川小米、偃師葡萄、新安櫻桃、宜陽黑雜糧、汝陽紅薯、嵩縣銀杏、孟津黃河鯉等一大批洛陽本地農產品行銷全國。目前,洛陽市農業加工企業達到了600多家,年營業收入達到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化農產品加工企業108家。
農業龍頭企業是農業品牌建設的主體。目前,洛陽市擁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07家、合作社4000多家、家庭農場400余家。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帶動農戶72萬戶,超過全市農戶總數的一半,農業產業化產值占第一產業的總產值達60%以上。
“農業要增產,農民要增收,發展品牌農業是一個重要的抓手。通過創建農業品牌、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科技含量,來增加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正是洛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曉云說。
貴在持續,重在實干。“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2016年,洛陽市委、市政府確立了‘四高一強一率先’的奮斗目標,農業因勢而變,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已明,底線已定。”洛陽市副市長婁會峰說,態勢催人奮進,農業系統要圍繞全市“9+2”工作布局,聚焦溝域經濟重大專項、繼續做大做強特色高效農業,繼續以農業“百字工程”為抓手,以項目為支撐,擦亮農業品牌,加快調整結構,轉變方式,強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農業更出彩,讓農民得到更大的實惠!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