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內蒙古日報 閱讀數:
隆冬時節,走進內蒙古兆豐河套面業公司生產車間,只見一個個圓形筒倉內石碾勻速轉動,一粒粒精挑細選的有機小麥搖身一變成為市場上熱銷的有機面粉。作為河套小麥深加工領域的一家科技創新型企業,兆豐公司利用自主研發的現代石碾專利技術生產的“雞鹿塞”有機面粉,每斤賣出20元至130元的天價,成功搶占國內高端面粉市場制高點。
據兆豐河套面業公司副總經理崔登殿介紹,公司目前與小麥種植戶建立了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現有國內和歐盟認證的有機小麥基地2萬畝,已建立了從種植、田間管理、收割、運輸、收儲、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可追溯管理體系,確保產品營養、健康、安全,并帶動5000多戶農民年增收6000多萬元。
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提出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綠色農牧業、節水農牧業、效益農牧業,打造優質綠色農畜產品品牌,推進農牧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實現農牧業大區向農牧業強區轉變。
巴彥淖爾市作為農牧業大市,綠色既是特色,更是優勢。今年以來,該市把綠色有機作為現代農牧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加快調整農牧業結構,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把“做大規模、做強龍頭、做優品牌、做實服務、做嚴監管”作為著力點,全力推進傳統農牧業轉型升級,向綠色有機高端化邁進。
今年巴彥淖爾市重點實施50萬畝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12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啟動實施“改鹽增糧”試驗示范片26個,示范面積3.7萬畝;推廣秸稈還田技術,以向日葵秸稈還田為主,小麥留高茬還田為輔,完成秸稈快速腐熟還田20萬畝。全市完成機耕面積892萬畝、機播面積906萬畝,機械深施整地146萬畝。畜牧業機械化水平達到65%,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
通過實施補貼政策,整合社會資金、開發項目和技術力量,巴彥淖爾市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和規模化養殖業。今年新增設施農業20794畝,設施農業達到26萬畝。規模養殖業不斷發展壯大,新建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園區)390個,累計建成各類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4608處,牧業年度牲畜飼養量2344.3萬只,各類畜禽規模養殖比例達到68%以上。
該市通過實施品牌戰略,做大做強“河套”綠色品牌。全市累計認證“三品一標”企業92家,產品268個,9個產品獲得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建成“三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83.5萬畝;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51萬畝。修訂完善主要農作物標準化技術操作規程54項。“河套巴美肉羊”“河套番茄”“河套向日葵”“五原黃柿子”“五原燈籠紅香瓜”“五原小麥”,烏拉特前旗“黑柳子白梨脆甜瓜”7個產品通過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河套枸杞”“河套肉蓯蓉”“河套小麥”3個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登記認證正在組織申報中。該市成為全國*的食用向日葵、脫水蔬菜生產基地、無毛絨分梳基地和全國第二大番茄種植加工基地,成為全國地級市中*能夠四季均衡出欄的肉羊養殖加工基地,全球*的有機原奶生產基地。
巴彥淖爾市用工業的思維謀劃農業的發展,通過引進和培育蒙牛、伊利、小肥羊、中糧等“農字號”龍頭企業,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機連接起來。糧油、炒貨、番茄脫水菜、沙產業等10大優勢特色產業鏈漸成規模。截至9月底,全市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化龍頭企業275家,完成銷售收入485億元,同比增長8%。
依托遍布城鄉的龍頭企業、種養大戶、合作社,巴彥淖爾市推動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生產。今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轉面積5.8萬畝,累計達到283.9萬畝,流轉土地進行千畝以上規模化經營的主體有102個,經營面積44.3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15.6%。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