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新華網 閱讀數:
12月12日,記者在武勝縣白坪鄉隘口村看到,產業大道串聯成帶,成片的檸檬樹長勢喜人。村主任梁德清說:“村里除了發展檸檬產業外,還種植了晚熟柑橘,建起了魚塘、養起了土雞,產業的發展讓貧困群眾找到了脫貧致富的良方。”
脫貧攻堅,根在農村,命在農業。武勝縣作為一個農業大縣,農業產業扶貧無疑是全縣脫貧攻堅的重頭戲。近年來,該縣結合實際,立足“產業是農村長遠發展之基,是脫貧致富的主要依托”,大力實施特色農業產業化助力精準扶貧,把貧困群眾更好地聯結在產業鏈上,探索出一條穩固長效的脫貧之路。
發展特色產業夯實脫貧根基
近日,記者走進萬善鎮新建村,站在該村8組最高處極目遠眺,目之所及的山坡上滿是新栽種的晚熟柑橘苗,微風吹過,樹苗隨風拂動,仿佛一群翩翩起舞的姑娘。
“以前村里交通不便,也沒有什么產業,村民主要靠傳統種養業維持生計。”萬善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扶貧工作中,派駐干部了解到該村致貧原因,結合相關幫扶政策,幫村里制定了發展方案,著手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今年10月,該村流轉土地300畝栽植晚熟柑橘,鼓勵貧困農戶以土地入股和投工取酬等方式參與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這樣既增加了農戶收入,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是關鍵。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武勝縣堅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理念,圍繞鞏固和提升種植、畜牧、水產三大產業,結合貧困群眾生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助推精準脫貧。計劃到2018年底,全縣所有發展生產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形成可持續發展的“一戶一特”穩定增收產業,所有貧困村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一村一品”特色優勢產業,確保全縣1880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53184名貧困人口中的40%左右通過發展生產經營實現脫貧奔小康,133個貧困村通過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成功脫貧摘帽。
強化主體帶動增強扶貧實效
“在實施農業產業精準扶貧中,我們通常會碰到這些問題:貧困群眾思想觀念相對陳舊,接受新事物比較困難;缺乏發展產業的資金支撐,有心脫貧,無錢投入;銷售困難,產品變現難,增產難增收。”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說,通過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產業精準扶貧,不失為破解上述難題的好模式、好辦法。
貧困戶缺知識缺技術,貧困村缺致富帶頭人,為此,武勝縣農業部門把目光聚焦到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致富帶頭人上來。據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積極創新產業發展帶動模式,招引和扶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在貧困村落地,引導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村尤其是貧困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讓貧困戶在特色產業發展中獲得更大收益。
據了解,今年以來,武勝縣在猛山鄉雙河村、萬隆鎮飛來石村、飛龍鎮五家巖村等38個貧困村組建培育了49個農業專業合作社,其中涉及種植、畜牧養殖、蠶桑養殖等多種經營類型。
農技員駐村指導農業發展有保障
“最近氣溫驟降,新栽植的柑橘樹苗需要防凍,可以給它纏上塑料薄膜給予保護。”12月13日,賽馬鎮堰塘灣村駐村農技員黃遠平來到該村6組,指導村里的貧困戶管護冬季晚熟柑橘果樹。
“我只會種玉米、水稻,栽種果樹跟種莊稼不一樣,有農技員指導,我們就放心了。”該村53歲的貧困戶譚興勤說,在農技員的指導下,他很快學會了冬季晚熟柑橘果樹管護技術。
自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為了切實幫助全縣貧困村發展產業,武勝縣按照“一村一人、不交叉、不重復、全覆蓋”的原則,共選派133名農技員覆蓋到133個貧困村進行駐村幫扶,發揮自身專業優勢,負責產業精準扶貧技術指導工作,努力提高貧困勞動力的科技素質和致富能力。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