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閱讀數:
“十二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堅持把“三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大力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推進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
農業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地膜覆蓋面積達到117萬畝,占到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的1/3,成為干旱和高寒涼地區農業增收和全市糧食增產的重要保障。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項目區內建設田、水、林、路綜合配套高標準示范農田12.54萬畝。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中央、省、市財政累計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6億元,帶動地方和農民投入超過8億元,補貼購置農機具6.7萬臺(套),受益農戶達4.5萬戶。2015年全市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5.02%,比2011年初提高22.52個百分點。全市農業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糧食總產從2011年至2014年四創歷史新高,從2012年開始連續四年保持在30億斤以上。2015年雖遭受特大干旱,糧食產量仍然達到了30.5億斤。“十二五”期間全市糧食總產年均達到32.35億斤,較“十一五”增加7.9億斤,增幅達到32.3%。全市蔬菜、果品、肉、蛋、奶產量分別比2010年增長85%、40%、25%、27%、10%,主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2015年達到65.5億元,5年平均增速為3.4%。
農業結構更加優化。以雜糧和羊產業為重點,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建設產業基地,打造知名品牌。堅持產業化運作、項目化建設,全市雜糧產業走出了一條“特色產品+科技+合作社+企業+品牌+市場”的新路子,雜糧面積由2010年的274.4萬畝發展到2015年的316萬畝。發展羊產業,羊產業大縣、大鄉、大村、大場和大戶穩步推進,羊飼養量由2010年的446萬只發展到2015年的803萬只。全市“三品”基地認證總面積達到142萬畝。“三品”產品認證總數達到551個,有16個產品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認證。忻州市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命名為“中國雜糧之都”。岢嵐縣躋身全省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被授予“中華紅蕓豆之鄉”、靜樂縣被授予“中國藜麥之鄉”、神池縣被授予“中國亞麻籽之鄉”、五寨縣被授予“中國甜糯玉米之鄉”稱號,原平市和忻府區躋身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區)。發展休閑農業,2015年全市休閑農業年接待游客增長至50萬人次,銷售收入超過1.8億元。
農民收入不斷提高。圍繞農民增收,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全市收入1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已由135個發展到164個,龍頭企業銷售收入也由33.89億元發展到50億元。壯大市場主體,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為主體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生力量,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8617個,家庭農場注冊登記2213家。全市上下綜合施策,多管齊下,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3445.7元增加到2015年的6550元,年均增長13.4%,5年相繼邁過了4000元、5000元和6000元三個臺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