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云南網(昆明) 閱讀數:
昆明享有春城美譽,是云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自2010年以來,昆明共計投入農技推廣項目資金3774.8萬元,全面開展云菜、云花、云果等云系列新品種的種植推廣。6年來,全市建成試驗示范基地50個,示范村100個。石林臺創園、嵩明農業園區聲名遠播,一丘田、晨農、一條龍等都市農莊更是備受市民青睞。農技推廣不僅成就各種特色農業產品,促農增收,還助力特色園區打造,使昆明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實現新跨越。
農技推廣機構覆蓋城鄉
現代農業伴隨著農業科技化、旅游大眾化而形成產業化,這種農旅融合復合型產業的發展,又推動農業向產業化轉型示范、農民向產業工人轉化生活、農村向美麗鄉村轉變升級、旅游向綜合感受型“二次創業”,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社會協調發展、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昆明以實現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為目標,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強農業科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對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支撐力,全市農技推廣體系在體系建設、科研推廣、服務三農等方面取得好成績。”昆明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昆明已基本形成一個以市級農技推廣單位為龍頭、縣鄉農業技術推廣站所為基礎、各種技術指導員和科技示范戶為紐帶、各類專業技術協會、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企業共同參與的新型農技推廣體系。
為使農業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昆明建成了一個占地135畝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依托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開展糧食、蔬菜、花卉、水果等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研究、試驗、示范和推廣。自2013年建成以來,先后開展各類農作物新品種試驗展示638個,種植各類育種材料496份,通過栽培展示,推廣種植選育并經品種鑒定的辣椒品種昆椒3號、4號、5號、6號3萬畝,昆茄1號、2號約20萬畝。推薦種植辣椒優良品種13個、茄子品種18個、番茄品種7個、荷蘭豆品種5個、白菜品種12個、秋葵品種2個。推廣種植的新品種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昆明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示范推廣。
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水平
隨著昆明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完善和加強,調動基層廣大農技推廣人員的積極性,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撐,取得明顯成效。
“通過請進來、走出去、自行培訓等多種培訓方式,參訓人員開闊視野,提升農技推廣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涌現出一批推廣新能人。”市農業局負責人介紹,如祿勸縣農機推廣總站張文舉等農技人員,組織科技人員研發了帶刀片的旋耕機,其產品得到了群眾的好評,并獲得了發明專利。這樣的推廣能人在昆明市不同農技推廣領域均不斷涌現。同時,因農技推廣成績突出,昆明市有4名農技推廣人員榮獲“春城人才獎”,1名榮獲云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員表彰,2名榮獲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貼獎勵,8人榮獲昆明市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員表彰,2名被命名為昆明市科技領軍人才,村級有26人榮獲“云南省拔尖農村鄉土人才”表彰。
“十二五”以來,昆明每年培育農業科技示范戶3000戶以上,帶動周圍農戶60000戶以上。通過示范戶傳、幫、帶,一大批示范戶發展成為種養大戶,出現了“村看村,戶看戶,群眾都看示范戶”的新景象。如呈貢縣每年有3500余戶,8100多人到周邊市縣租地種菜7.5萬畝,年產值10億左右,其中斗南街道辦事處梅子村的李聰到陸良縣租地種菜1000多畝,年純收入達600多萬元。
農業科技的不斷推廣為昆明探索出一條增收新路子。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項目的實施,促進了全市糧食生產持續增產和農民收入穩定增長。據統計,2014年、2015年全市示范推廣主推品種165個,主推技術186項,示范推廣面積82萬畝,示范戶增產糧食8.98萬噸,畜禽魚增產6840多噸,示范戶新增產值1.7億元。示范戶人均純收入10600元,比其他農戶多增收5%,效果非常顯著。通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的實施,推動全市構建了“示范園區(基地)+農技人員+示范戶+帶動戶”的推廣模式,穩定農業科技示范隊伍,提升農業科技的示范水平,擴大農業科技示范的覆蓋面,提高農業科技的貢獻率。
如今,昆明還選派優秀農業科技人員到國外開展短期業務技能培訓,現已累計選派17名農技推廣人員到美國、澳大利亞開展技能培訓。今年內還將選派15名專業技術人員到荷蘭開展花卉推廣技能培訓。分層級選拔農技推廣人員到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和云南農業大學開展素質提升和業務技能培訓,對村級農技推廣人員開展集中輪訓,全面提升農技推廣人員服務水平。
科技撐起園區“半邊天”
強化科技研發支撐,開發優質示范產品。如今,不斷發展的科技已經成為農業園區重要的支撐。通過農業科技項目的實施,昆明集成多項農業新技術,促進昆明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發展。如石林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創全省1900米高海拔地區每畝1088.78千克的最高紀錄,青儲玉米畝產達到7噸。“人生果漂浮育苗技術”屬全國首創,經濟效益,生態、社會效益明顯。今年來昆明把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與實施各項農業項目有機結合,“昆花”、“昆菜”、“昆果”等產業得到有效提升,山地牧業、中草藥種植等新興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正如祿勸縣兩年以來共種植草烏、鐵皮石斛、重樓等中草藥8萬余畝,為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2009年6月16日,在原本是一片貧瘠、缺乏資源優勢的土地上,臺創園正式啟動建設,6年多時間基本搭建起*農業園區,園區年產值達5億元以上,年接待游客60萬人次,成為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的亮點。先后獲得農業部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科技部“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中國科協“全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技部“*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等榮譽稱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農業科技助力園區發展,臺創園成為全省農業園區排頭兵,高原特色農業示范區。
目前,云南大學、云南師范大學、云南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云南農科院等的校園校企合作已經全面鋪開,充分發揮了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依托產業推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校園校企合作。園區重點抓好高新技術孵化、育苗組培研發,提升技術研發能力和知識產權創造能力,以市場為導向、產品為核心,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做優微藻為代表的生物技術產業、犀牛為代表的珍稀動物養殖及鮮切花新品種研發生產、藍莓組培種植、“三七”立體栽培等具備市場核心競爭力的示范產品,做大十里香茶、有機葡萄等特色水果、新天臺灣咖啡等風味食品、羊奶黑桃乳飲料等名特優產品,開發推廣石林馬肉、乳腐、乳餅、骨頭參包裝系列商品,把貼著石林臺創園標簽的產品賣到全國、銷往世界。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