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湖北農業信息網 閱讀數:
近年來,沙市區以農業特色主導產業和農村自然資源為依托,著力推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聯動發展作為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旅游產業發展新的亮麗點來抓,培育品牌、拓展市場,充分發揮示范作用,取了一定效果。
一、休閑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隨著城鄉經濟的發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春節、“五一”、國慶節長假、雙休日的實施,工薪階層全年假日達到三分之一,極大地促進了休閑旅游農業的發展,到2015年,全區共有各種形式的農家樂40多家,有力地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沙市區休閑農業呈現出以下兩個主要特點:
1.生態觀光農業發展情況。目前,全區已建成綜合型的休閑旅游農業園10家,如岑河秋收農莊、鑼場長湖花木大世界等,休閑農業從業人數200多人,其中農民就業150多人,帶動農戶80多戶。通過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聯動發展,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促進了村風文明和先進文化傳播,以及全區旅游業的發展,2015年全區累計接待游客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00多萬元,平均年增長21.2%。
2.特色種植產業發展情況。著力打造“三大蔬菜生產基地、一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即以“318”國道觀音垱鎮皇陵村為中心,依托小皇蜜果蔬專業合作社,建設設施蔬菜標準園650畝;以岑河鎮蓮花渠片西湖村、東湖村為中心,建設露地蔬菜基地1500畝;以觀音垱鎮皇陵村、槍桿村、岑河鎮西湖村為中心建設5000畝芋頭、蓮藕等水生蔬菜基地;以“長湖錦繡”為試點,應用設施蔬菜高效物聯網技術,建設綠色蔬菜生產基地。以當地的特色農業基地為基礎,利用植物的葉、花、果等特色,開辟賞花、采果等休閑旅游項目。如長湖錦繡依托無公害種植基地建起了采摘園,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體會農家風情、放松工作壓力的好去處。而長湖花木大世界,以苗木卉盆景種植基地為依托,以“花與文化”為發展理念,結合自身貿易、展銷、科研教學、示范推廣、建成游覽觀光的農業觀光園。2015年全區蔬菜總播種面積達到9.5萬畝,預計總產27萬噸,比2014年增4.6%。2015年小皇蜜果蔬專業合作社借助荊州市“菜籃子”工程項目實施,建設了100畝噴灌設施,高標準完成項目建設任務,驗收時排名第一,獲得了5萬元獎勵。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
沙市區休閑旅游農業的發展,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為推進全區建設鄉一體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發展形勢雖然喜人,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仍處于自發發展階段市場輻射半徑小。沙市區休閑旅游農業在發展中還處于農民和業主自主發展的狀態,鄉鎮一級政府既沒有號召,也沒有納入產業發展規劃,多是在市場拉動下,通過一些先期經營的成功示范戶帶動,其他農民自發跟進。游客憑借有限的信息了解到一些休閑旅游農業的情況后而自發地參與,缺乏政府引導。目前旅游客源基本來自附近的城鎮。受客源市場、消費能力、消費習慣和交通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跨區旅游消費很少。輻射半徑多在30公里內。
2.規劃較滯后,布局不盡合理。目前沙市區的休閑旅游農業缺乏整體規劃,在發展過程中項目功能不配套,簡單仿效,粗放經營。沒有專門為全區休閑旅游農業的發展提出切合實際的科學的統一規劃。影響全區休閑旅游農業的整體發展。因此,我區休閑旅游農業的發展,整體水平較低,規模較小,沒有形成產業群效應。
3.政策不配套,發展舉步維堅。休閑旅游農業至今還沒有建立扶持資金,必要的活動經費也難以保障,引導手段缺乏。如抵押貸款中所需土地證和房產證,金融、國土等部門受國家大的方針政策制約,因此對休閑旅游農業的發展是愛莫能助。
4.特色意識淡,經營模式單一。大部分休閑旅游農莊活動雷同、項目單一、服務水平不高,主要還停留在釣魚、打牌、吃農家菜這一層次上,再無其他特色吸引顧客。缺乏更有觀賞性、體驗性的旅游項目。
5.管理難到位,服務質量不高。由于農家樂都是個體經營性質,實行的也是家族式管理,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培訓,組織能力及管理技能準備不足,因此,在經營管理上不夠規范,在服務質量上不夠到位。還與顧客的要求相差甚遠。
三、推進我區休閑旅游農業的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為搶抓發展機遇,把握發展方向,實現休閑旅游農業的健康發展,必須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措施來強力推進。具體來講,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要提高認識。目前各地對發展休閑旅游農業認識不一致,影響了休閑旅游農業的健康發展。要加強對休閑旅游農業的研究、宣傳和推介,提高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及社會對發展休閑旅游農業的認識,切實把發展休閑旅游農業放在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高度考慮,充分發揮休閑旅游農業在統籌城鄉發展、擴大內需、增加農民就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確保休閑旅游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2.要堅持科學規劃。發展休閑旅游農業受文化和地理因素的影響較大,并與農業區域布局相關聯。因此,必須要做到有序發展、合理布局、規模經營,防止一哄而上、無序開發。要加強對發展休閑旅游農業的統籌規劃,把休閑旅游農業規劃納入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去,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農業發展規劃、城鎮發展規劃、城市旅游規劃等相銜接,確保規劃的整體性、前瞻性和延續性。同時,要堅持因地制宜、市場需求、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將資源節約和美化環境的理念貫穿于規劃始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3.要堅持突出特色。休閑旅游農業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特色,開發休閑旅游農業要在特色農業上做文章。因此,要指導和幫助經營者牢固樹立“民俗文化就是資源,特色品牌就是客源”的理念,將富有農業特色休閑項目引入農莊企業,打造特色招牌。休閑旅游農業園區建設要充分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等資源,開發生態功能和社會功能,將農業生產、生活、生態進行有機融合,把現代農業、科普教育,以及環保、農事體驗于一體。要注重吸引游客參與,并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群,開發個性化的休閑旅游產品,以滿足不同類型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形成獨特的生態休假平臺。
4.要堅持加大投入。投入不足始終是困擾農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因此,要積極探索,逐步建立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的發展機制。要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大力鼓勵廣大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股份合作的方式,參與休閑旅游農業的發展。要高度重視休閑旅游農業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工商企業、旅游企業投資開發休閑旅游農業項目,發展休閑旅游農業配套產業。要按照“誰投資、誰受益”原則,通過轉讓股權、出讓冠名權、拍賣經營權等方式,廣泛向社會各界籌集資金,引入先進的管理模式,帶動休閑農業向集約型、規模化方向發展。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