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色-国产在线观看一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老板在线视频一区二区-色老板在线影院

歡迎來到 畜牧家禽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鄭重申明 | VIP服務 | 加入收藏 | 網址導航 | 農業網

畜牧家禽網首頁 > 技術中心>  三農人物 >  壓花師陳國菊:花草世界里的追夢人

壓花師陳國菊:花草世界里的追夢人

畜牧家禽網  來源:南方日報 閱讀數:

  廣東的春天總比其他地方來得早,廣東四季的鮮花和樹木也讓這片土地蘊含著無限的生機,因此廣東在花卉藝術上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其中,壓花藝術就是頗具嶺南地域特色的花卉工藝之一。

  壓花指的是利用植物的根、莖、葉、花、果、樹皮等,通過脫水、保色、壓制和干燥處理,再經過美術構思和設計,創作而成的一種獨特工藝美術作品。它最早起源于埃及,成熟于歐洲,后來在美國和日本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壓花傳入我國內地,并因為一批藝術家和愛好者的積極推廣而發揚光大。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陳國菊從事壓花藝術20多年,曾在多次國際比賽中為中國壓花爭得榮譽,讓壓花藝術在大眾中得到普及。她還嘗試將壓花藝術運用于心理輔導,幫助他人減輕心理疾病的困擾。

  與此同時,在廣州還活躍著一批年輕的壓花愛好者,嘗試通過團隊創業讓壓花藝術走向更為廣闊的市場,此外他們還利用新產品研發、新媒體推廣、線下課程體驗等方式,讓更多的人體驗到壓花的獨特魅力。

  故事一.保持一顆“花癡”的心

  1.機緣巧合推開壓花藝術之門

  在華南農業大學從事蔬菜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研究的陳國菊教授在業界享有“中國內地壓花藝術第一人”的美譽。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初,壓花在國內還不為人知。

  “壓花藝術并不高深。每個人在孩童時代都做過這樣的事,把植物的葉子、花瓣夾在書本或筆記本中間,過幾天就變成了干葉、干花等標本。”陳國菊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其實這就是最簡單的“壓花”。

  陳國菊高考時報考的是重慶某高校的花卉專業,然而命運卻跟她開了個玩笑。拿到通知書的那個日子,看到“蔬菜專業”幾個字,她懵住了。鄰居嘲笑說:“農民都會種菜,這有什么好學的?”悶悶不樂的她差點打算不去上大學,幸好父母的鼓勵讓她走上了蔬菜研究之路。

  雖然是蔬菜專業科班出身,但陳國菊從來沒有丟掉那顆“花癡”的心。空閑時她經常會在本子里夾一些花花草草。直到現在,她還把自己讀書時期的本子保存在家里。“當時只是憑著一股對花草的興趣,沒有想過將來會做些什么。但這個愛好卻成了我后來的一個專業方向。”

  1992年研究生畢業后,陳國菊來到了華南農業大學工作,業余跟著壓花前輩梁承愈老師學習壓花。在1993年初舉辦的南國書香節上,陳國菊偶然發現了一本臺灣出版的《壓花藝術》,作者是古淑正。精美的作品和專業的介紹打動了她,她便花了200多塊錢買下這本書,這個價格比她當時一個月工資還多。正是這本書讓她系統地學習到了壓花的基本方法、構圖理論、制作技巧、裝裱方法等。這本書向陳國菊打開了壓花藝術的大門,讓她在此后20多年里流連于花草世界的繽紛多彩之中。

  2.讓中國壓花藝術走向世界

  擁有專業背景的陳國菊從接觸壓花制作之初便得心應手。在隨后10多年的時間里,她的技藝進步很快,隨時隨地便能將采摘的植物花卉制作成一幅賞心悅目的畫。

  壓花技術的門檻不高,但想要做到專業的水平卻不容易,為此,陳國菊也進行了長期的“修煉”。“壓花對制作工藝的過程相當講究,例如烘干過程中,‘保色’就是一個關鍵,也是技術難點,成品的保鮮、保色也是國際難題。”隨著技藝的提高,陳國菊也開始采用國際方法克服這些問題,比如真空裝裱、黑暗干燥環境存放等。

  十年磨一劍,2005年6月,陳國菊在美國田納西州舉辦的國際壓花協會壓花藝術作品比賽中奪得兩項金獎。在其中一個名為“Down Home”(描繪家鄉)的展示主題中,陳國菊向國際友人講述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整件作品共運用了十多種植物材料,例如牛郎的衣服用玫瑰花瓣制作而成,色澤非常接近古代人物的服飾,柳樹葉和腰帶則用蘭草制成。這幅表現中國古代農耕社會理想生活的作品,憑借其典雅的氣質和含蓄的東方色彩,一舉征服了國際評委。

  據陳國菊介紹,那是中國內地壓花藝術第一次獲得國際大賽獎項。兩年之后,她又在美國費城花展壓花比賽上以兩幅愛爾蘭神話傳說為主題的作品斬獲了兩項金獎,再次確立了中國內地壓花技藝在世界上的地位。

  陳國菊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壓花畫根據構圖主題可以分為很多類別,如寫生、人物肖像、動物、風景、插花、抽象等,作品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于創作者的技藝、想象力和美術功力。

  陳國菊經常在花卉市場、郊外田野采摘花草,華農的校園、實驗室、家里陽臺上的花草都是她的取材來源。為了讓作品展現出自然的生命力,她總是盡可能少地修剪,保持植物的本來特性,比如用毛茸茸的兔尾草制作成一只活靈活現的貓;用細膩的飛燕草“勾勒”人物輪廓;用花蕊來表現少男少女的睫毛……這些千變萬化的作品,讓花草擁有了另一種美麗的生命。

  3.重新發現自然之美

  從1997年開始,陳國菊就在華南農業大學開設壓花藝術基礎課程,現在還有了研究生專業。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壓花公選課十分搶手,許多學生甚至向陳國菊抱怨,“我幾年了都沒有選上你的壓花課程,非常遺憾!”

  盡管壓花容易上手,但脫水、保鮮保色等過程所需要的專業工具以及制作技藝,為其普及推廣帶來了一定障礙,專業脫水板、防紫外線的畫框還要從國外進口。陳國菊介紹說,雖然壓花在國內比較小眾,但在日本、韓國等國家卻非常流行,是男女老少生活中的日常休閑活動。

  為了讓壓花擁有更大的群眾基礎,陳國菊不僅通過學校網站、網易公開課等進行視頻教學,還經常與一些媒體、藝術機構合作進行培訓。但她最看重的,還是經常帶著學生去給廣州的一些小學興趣班授課。她覺得:“凡事都得從娃娃抓起。”

  “重點是要讓大眾對壓花藝術產生興趣。”在陳教授看來,壓花藝術絕非人們想象中那么高深莫測,沒有美術基礎的人也一樣可以設計制作出一幅幅漂亮的壓花作品來,因為花、葉本身就非常美麗多姿。“當你進入壓花這個世界后,你會發現植物非常令人著迷,像路邊的落葉,都是可以進行創作的‘寶貝’,你的視野都變得和別人不一樣了。”

  同時,壓花還有心理治療的功效,對現代人的焦躁、抑郁等情緒甚至一些人體疾病都有很好的調節和治療作用。陳國菊介紹,現在日本已經有了類似園藝療法的壓花療法,這是心理學、醫學和植物學的結合。

  有一位朋友曾受到更年期綜合征的困擾,在跟陳國菊學習了一段壓花之后,性情逐漸開朗平和,不再為生活中的小事而輕易煩惱。通過壓花,她認識了許多來自各行各業的愛好者,有教師、花店店主、手工坊主人、醫生、律師、會計師、全職媽媽、退休人員等。大家經常在一起交流壓花經驗和體會,不定期組織外出采花、壓花活動。每當目睹壓花走進人們的生活,讓他們變得樂觀,有些花友們特地送來“花餅”和壓花筆記本,都會讓陳國菊感到由衷的欣慰。

  “壓花讓你更加熱愛自然,重新去關注平時忽略的事物。當你的生活變得豐富,心胸為之開闊,你怎么還會去計較那些名利得失呢?”陳國菊說,“讓人擁有一顆認真體會這個世界中美好事物的心,這不就是藝術的最終目的么?”

  故事二.摸索壓花創業的年輕人

  1.“一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

  “每一個成功的故事背后,都有無數個失敗的故事,而每一個失敗的故事,歸根到底都是人生的財富。”這是壓花創業工作室負責人阿衡和小穎的感悟。

  2013年,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一位學生發起了一個關于壓花的創業項目,兩位壓花愛好者阿衡和小穎因這一機緣而相識,兩人都跟隨陳國菊教授學習壓花,成了志同道合的合伙人。

  由于目前壓花的市場并不開闊,初次創業的失敗,讓她們原本組建的團隊隨之解散。迷茫之中,小穎隨著牽頭項目的師姐一起加入了另外一個創業組,這一次卻取得了成功,在省里“大學生挑戰杯創業大賽”上拿了金獎。但小穎覺得并不開心,她覺得:“這不是我想做的事情,我還是喜歡壓花藝術。”

  而這次參賽積累的經驗卻讓小穎得到了另一番啟發,她發現,原來的壓花創業項目思路是可行的,缺的只是實踐經驗。她很快找到了阿衡,談到組建工作室的想法兩人一拍即合,阿衡隨即通過她的人脈資源,在一次親子活動中籌集到了工作室最初的運營與研發資金。

  后來,她們終于建立了“馨藝工作室”,還吸引了曾在壓花公司供職過的阿祥一同參與。對于創辦壓花工作室的初衷,他們的理想很簡單:“我們希望能把壓花做成一系列有品質的產品,并且能養活自己,這樣的話,一輩子都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了!”

  然而,工作室很快就面臨沒有訂單、沒有銷路、沒有系統化生產等一系列困難。“那個時候,我們更像是一個玩票性質的手工團體,在黑暗的洞窟中向前摸索。”阿衡說。但他們堅持了下來,并且在2014年的5月迎來了轉機。華農合唱團向他們下了第一筆訂單——30個壓花鑰匙扣。收獲雖小,卻讓他們得到了信心和希望。

  回顧這第一筆訂單,小穎感慨道:“這是一筆讓我們覺得這個工作室是真的可以做下去的、有市場的訂單。”此后,工作室開始投入個性產品、體驗課的研發。

  2.從另一種角度去欣賞花朵

  隨著第一次成功,“馨藝工作室”越戰越勇,2014年11月份成功申請到了線下市集的攤位,邁出了將產品推向市場的第一步。“當時準備的時間并不是很充足,產品都還是一個非常初級的狀態,比如書簽、卡套這一類的紙制品,還有請工廠代工的一些產品。”

  小穎說,雖然第一次線下市集算不上成功,但為工作室的產品發展帶來了很多經驗。“那時候看到很多攤位賣一些手工繪制的手機殼和項鏈,我就想,我們為什么不能把壓花藝術和這些形式結合在一起,讓這門藝術以更豐富的形態為都市人群所接受呢?”

  于是在隨后幾個月里,他們推出了自己研發的純手工制作的項鏈、手機殼等壓花產品。借助iPhone6上市的契機,這個系列的壓花手機殼銷量空前的好。“我們覺得用iPhone的群體會希望擁有一些與眾不同的、有藝術氣息的東西。”除了手機殼外,由阿祥自主研發并手工制作的“滴膠項鏈”也大受歡迎。用晶瑩剔透的樹脂包裹干花,既能讓干花的顏色紋理被清晰地觀賞,又能讓花朵免受空氣的氧化。

  線下市場的進展也帶動了線上市場的開發。2014年12月,工作室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線,并為他們帶來了新的思路。“公眾號幫我們建立了和客戶長期的聯系,讓他們關注我們的新產品,打開了客戶個人定制的渠道。”小穎表示,“很多關注我們的人不僅僅是想購買產品,他們也想了解壓花這門藝術,我們就可以通過公眾號來發布一些科普信息,把壓花藝術傳播出去。”

  除了成品銷售以外,“馨藝工作室”也在此時推出了體驗課程,讓人們可以親自體驗從鮮花變成一幅作品的整個過程。“我覺得壓花作品能讓普通人從另外一種角度去欣賞花朵,壓花可以讓人欣賞到花葉上的紋理、花蕊的形態這些平時賞花時不會注意到的東西,而且鮮花盛開的時間只有一周左右,壓花可以將美麗更久地保留。”小穎說,“參加體驗課程能讓人更細致地觀察生活,參加完體驗課后,可能你走在路上都會不自覺地去觀察每一片葉子和腳邊的小草。”

  3.DIY的樂趣無法取代

  進入2015年,工作室的發展開始遇上了瓶頸,阿衡和小穎遇到了更大的挑戰。

  “首先是行業內的惡性競爭,有很多手工作坊看到了我們的產品覺得有市場,就開始批量購進一些干花進行仿造,由于他們沒有研發的成本,產品也不講究精致和細節,所以可以把成本壓得很低。”阿衡表示。

  手工壓花的植物全部是采自自然,但仿造產品卻可以魚目混珠。“我甚至開始懷疑,我們要不要往這個方向去發展,通過壓低成本、提高產量去迎合市場。”小穎說,當時一個師妹發短信說:“我還是覺得你們做的好看。”這讓她覺得,手工制作是壓花產品質量和信譽的保障,也是壓花的生命力所在。“我們還是要堅持自己的東西,我相信做得好自然會有人欣賞,而迎合流俗反而會失去自我,會讓我們失去創業的初衷。”

  此外,阿衡和小穎還要面對材料技術、團隊組織、研發時材料適應性等問題,甚至是自己團隊內部的矛盾。有一個新產品在研發最初,產品失敗率達到30%;團員成員之間在如何開拓陣地等問題上也會發生分歧。但他們都堅持下來,并且得到了許多客戶的認可。

  有一次開體驗課時,有個老奶奶帶著自己的孫女來參加,課程結束后她對阿衡說,她孫女的學校也開了壓花課程,但工作室這里的體驗課更有趣味,手工學習讓孩子收獲不少。還有一些壓花愛好者要了阿衡的聯系方式,表示愿意長期參加工作室的課程。阿衡說:“就是因為有這樣一些人的存在,他們的善意讓我們覺得自己的堅持是有意義、有未來的,只要我們堅持做好,總會有人看到。”

  “DIY的樂趣是無法被取代的!”阿祥補充說,“我第一次看到壓花板被掀開的那一刻,真的無法控制自己的激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保存自己熱愛的美好,我認為這就是壓花藝術的意義。”

畜牧家禽網編輯:agronetcjc

首頁 收藏 打印 字體 [ ]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