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閱讀數:
昔日的荒山嶺、撂荒田煥發了生機,成了碧水湖和蘆筍、葡萄園……這就是恩陽區萬壽生態農業康養產業園,2015年被評為四川省風景名勝區。誰能想到,這里原是產業發展差、住居條件差、基礎建設差的“三差型”貧困村。
變化,源于恩陽區在推進“三農”工作中,以脫貧攻堅為統攬,以助農增收為核心,拓展貧困戶穩定增收渠道。2015年,該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275元,同比增長10.5%。
產業先行“五大機制”斷窮根
農民要增收,關鍵在貧困戶能否脫貧。
關公鄉西南村原是十年九旱的貧困村,種植葡萄已有十年的歷史。新區成立后,該村迎來發展的春天——區農發局專家下村進行技術指導,園區觀光道、耕作道逐步完善,全村1132畝耕地種葡萄就達1120畝,并確立了“統一管理、分戶經營”的模式進行管理。
村民張于白在外務工8年,2014年過年后就沒出去,經過免費培訓,種了4畝葡萄的他每年收入3萬元。他說,產業發展好了,村里就沒有貧困戶了。
“新型主體+貧困戶”“技能培訓+貧困戶”等針對貧困村貧困戶的新機制,讓貧困戶蝶變新生。據悉,該區圍繞“貧困戶”主題,還探索創新“資產量化+貧困戶”“惠農政策+貧困戶”“巴山新居+貧困戶”等,構成了助推貧困戶脫貧致富的 “五大機制”。恩陽在產業布局上,以“一區、三業、五帶、八園”為主線,大力發展川明參、蘆筍、銀杏、葡萄、獼猴桃等。
蘆筍3萬畝,川明參3萬畝,蓮藕1萬畝,特色水果3.5萬畝……2015年,在致富產業的支撐下,恩陽1.87萬貧困群眾告別貧困,脫貧人口人均增收1200以上。
農旅融合新農村里人氣旺“快請,里面坐。”雖是冬季,但觀音井鎮觀音庵村的農家樂生意十分紅火,老板馬懷權樂滋滋地把一撥撥顧客迎進屋去。
馬懷權是觀音庵村人,以前一直在外務工。2013年底回鄉后,發現村里新鋪的柏油路緊挨高速出口,整理后的田地種上了上千畝的獼猴桃……“太美了,舍不得走。”于是,他在聚居點買了一套兩層樓房辦了農家樂,加上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和閑時到農業產業園區打工的收入,全家年收入不下15萬元。
產村相融、農旅融合,改變了“馬懷權們”住居條件,更增加了收入渠道。2015年,恩陽依托巴山新居及配套產業做好文旅融合文章:七顆石村依托千畝蓮藕基地,舉辦首屆荷花節,吸引游客10萬人;玉金新村風光獨好,常有新人在此拍婚紗照;鐘家壩新村的 “成巴驛站”等農家樂,吸引游客上萬人……
“農旅融合,提升新居、產業附加值,實現了‘1+12’的效果。”區農發局負責人介紹。據統計,恩陽全區已新建中心村15個,聚居點140個,4.2萬人搬入新居,其中,更有368戶農村危房戶、無房戶、無能力建房戶過上了新生活。
科技興農山里貨成“香餑餑”
綠殼雞蛋未開展銷售一空,川明參銷量再揚新高,有機掛面成搶手貨……2015年11月19日,第三屆四川農業博覽會暨成都國際都市現代農業博覽會開幕,恩陽區近200個農產品閃亮登場,吸引著客商和消費者的眼球。
同樣的場景在2015年5月的渝洽會精彩上演。據統計,僅這兩次盛會,恩陽共簽下6.466億元訂單,恩陽的“山里貨”成了“香餑餑”。
產品競爭力源于恩陽的科技興農行動計劃。建區以來,區農發局主動與農業院校科技聯姻,組建20支農業專家服務隊,開展 “科技下鄉”“科技趕場”等活動,深度開發綠色、無公害、有機農產品。同時,也積極借助 “農技寶”“E農通”“科技直通車”等平臺,加大“巴藥”“巴山豬”“川明參”地域性品牌宣傳推介力度。
獼猴桃賣到了俄羅斯,川明參系列產品隨 “巴食巴適”進入西部各大超市商場……隨著“十三五”宏偉藍圖徐徐展開,區農發局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按照“大農業”發展總體規劃,集中力量抓好特色農業產業園建設,加大精深加工力度,打造更多的“恩陽造”農產品知名品牌,助推群眾致富奔康。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