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和合承德網 閱讀數:
進入7月,農村大地綠意盎然。走進灤平縣尚亞現代農業示范園,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園區道路縱橫交錯,一幢幢現代蔬果大棚蔚為壯觀,一片片莊稼作物綠波蕩漾……
我市高度重視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秉承“工業化理念發展、景區化標準建設、市場化手段經營、科技化引領支撐”的總體思路,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園區、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園區、綜合循環型農業示范園區等,著力將園區打造成現代農業示范園的樣板區、現代農業科技應用的示范區、農民增收致富的帶動區。
經初步統計目前我市面積在1000畝以上各類農業園區達到72個。全市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作為推進全市農業結構調整,拉動產業升級,促進農民脫貧增收的重要抓手,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培育出一批規模較大、具有典型示范和影響力的農牧業產業園區。對推動全市現代農業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引領農民增收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
規劃引領育出“綠色產業帶”
為讓農民的土地變成“金飯碗”,我市“一張藍圖繪到底”,統一規劃、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項目把關和布局、統一為入園企業提供服務,園區工作科學有序地進行。
結合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實際,分別邀請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河北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由相關專家主持調研、策劃、論證、設計,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準確、功能完善、特色明顯、適度超前的園區發展規劃,有效指導園區建設。圍場、灤平、承德縣等縣分別與中國農科院在區域現代農牧業發展規劃和院縣共建等方面開展合作,提升產業規劃及發展水平。
在園區建設中,把綠色、生態做為現代農業的方向和形態,以先進技術為依托,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重點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蔬菜、馬鈴薯、水稻標準化生產技術、食用菌提質增效技術、優質專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肉牛標準化育肥技術、良種奶牛標準化繁育技術等。在生態環保上,重點推廣生物發酵床生豬生態養殖技術、有機肥工廠化生產技術、沼氣生產沼渣沼液利用技術、農作物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等,確保園區內實現“生產標準化、管理規范化、監測制度化、產品無害化”。
科技引領提升“生態產業帶”
承德具備“面積大、質量優、市場近、環境好、勞動力充足”等五大優勢,依靠科技促進現代農業發展,重點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篩選引進,加快標準化生產技術轉化推廣和高標準科技園區建設。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水平。
走進灤平周臺子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來自山東、河北、內蒙古三個省(自治區)的100名種糧大戶正在參加培訓。“給我們講課的都是*和省級的農業專家,講的內容特別符合我們的實際情況,對我們來說真是及時雨啊。”灤平縣大屯產業園區農業示范園的技術員邊說邊認真地在筆記本上記錄著講課內容。
市農牧局局長張學東介紹說,我市通過“引智”、“引技”助推園區特色主導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
在戰略合作方面,先后與北京林大、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河北農大、北京農林科學院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在技術支撐方面,聘請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工程院等專家對我市相關農業發展總體規劃、養殖技術指導和人才培訓、牧草種植的技術指導。在成果轉化方面,引進國家食用菌首席科學家張金霞在平泉縣建立國家產業體系試驗站,助推食用菌產業升級;市蔬菜所與北京農科院合作,每年引進近百個蔬菜新品種進行試驗示范。
通過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充分發揮國家、省現代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崗位科學家、綜合試驗站站長和各類專家顧問組的作用,積極對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專家定點聯系到縣”的工作機制,有效集成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提升園區的科技支撐。
產業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帶”
6月29日,在圍場郭家灣鄉郭家灣村村民于國軍的田地里,西紅柿、太空椒等蔬菜已經成熟,看著圓潤飽滿的果實,于國軍臉上滿是欣喜。“我在蔬菜示范園內建了10棟總占地7000平方米的冷棚,主要種植西紅柿和太空椒2個品種,年收入16多萬元。”
“千畝設施菜產業帶”項目建設,是郭家灣鄉全力推進的重點項目,許多蔬菜新品種、新技術都是在這里試種、推廣,他們還成立了“郭家灣宏信蔬菜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運輸,確保蔬菜種的好、銷路廣。
統籌抓好“引強”和“培優”兩篇文章,著力引進扶持壯大一批成長型龍頭企業和帶動性強的合作組織,這是我市現代農業園區高效運作的另一法寶。
堅持“資源共享、產業融合、互利互贏、共同發展”合作模式,持續深入開展京承農業合作,成功引進了北京和外阜近百家涉農企業到承德建龍頭、育基地、促加工,先后建設華都6000萬只肉雞養殖生產加工基地、三元2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順鑫4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以及新希望2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推動承德現代園區建設,促進了區域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57家。
“資源整合是解決園區建設中土地流轉和建設資金的主要措施。”本著這一理念,我市園區采取轉包、租賃等形式流轉土地,鼓勵整合農業開發、扶貧等涉農資金,做到“多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從而提高涉農資金使用效率。
“以前想都沒想過,我們在家門口就當工人、拿租金,想想都高興!”灤平尚亞農業示范園內村民王蘭芬笑著說道。據該基地負責人介紹,在這里上班的工人基本都是本地農民,土地流轉后,他們一手拿租金,一手拿工資,收入成倍增長。村民變成了產業工人,按日領取工資,名副其實地成了“工薪族”。
這些世代與土地為伴的農民,在多年前未曾想到,自己身邊的廣袤田野不僅能“刨出食”,還可以“刨出金”。而這樣的改變,都源于我市加快農業園區建設,努力將其打造成現代農業發展樣板的生動實踐。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