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長春日報 閱讀數:
農業是長春的特色牌。我市糧食生產已實現“11連豐”,保持在200億斤階段性水平。農產品加工業成為產值突破千億元的支柱產業,一批龍頭企業、骨干項目在國際國內處于領先水平。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對于長春而言,也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關鍵之年。長春正處在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的關鍵節點,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升級的關鍵節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為長春向農業強市發展指明了方向,堅定了信心。
“要繼續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突出發展精品畜牧業,全力扶持農產品龍頭企業,把長春打造成國家重要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基地,打造成全國知名的“綠色食品城”。”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高廣濱在綠園區調研時,對我市發展現代化農業寄予厚望。
綠園區作為我市現代農業重點示范區,承擔著發展現代農業的重任。全區緊貼國家、省、市的要求,追求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逐漸走出一條具有綠園特色的農業現代化發展之路: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形成以有機農業為核心、以農產品深加工為主的二次產業,以特色農旅休閑為主三次產業聯動的現代化農業格局。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綠園區用實際行動肩負起產糧區、農業區的責任擔當,并努力爭當全省現代農業建設的排頭兵。
“讓黑土變金山,讓農民的收入翻一番。”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綠園區提出讓農民錢袋子再鼓一鼓的目標。如何加快傳統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一直是綠園區著力破解的發展難題。近年來,綠園區以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為總抓手,通過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從穩糧增效、發展高效農業、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生態農業建設和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等方面入手,加大措施落實,強化科技服務,突出特色,提升綠色,推動了全區現代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在2015年,這一農業發展的關鍵節點,綠園再次以農業現代化為杠桿,為全區農業發展注入更大力量。
傳統農業 踏上轉型升級之旅
“同樣的地,長出的東西卻不一樣,重要的是選對種子。”這道出了莊稼漢的心里話。種植經濟作物既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現實需要。又到一年選種季,綠園區的農民卻對選種胸有成竹。
綠園區依仗獨特的氣候地理資源優勢,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大規模”的原則,不斷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做好土地投入產出比文章,廣泛采取政策鼓勵、科技示范、市場引導等措施,把科技創新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動力,通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保障產業結構調整順利實施,也為農業發展注入了活力和動力。作物結構調整不僅“調”快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步伐,也“調”高了農民收入。近兩年,綠園區通過實施“果蔬”戰略,實現由傳統種植業向“休閑農業”、“設施農業”、“智慧農業”、“循環農業”的轉變,原來的“低產田”也變為了“精品園”,農民的口袋也逐漸變鼓了。
智慧農業 科學種田促增收
“沒想到打個電話就能省下1000元農肥錢,這信息服務還真管用!”綠園區合心鎮東安村張雨江口中的“電話”,實際上是我省啟動的“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系統”。農民站在自家田間地頭撥打一個特殊號碼,按照短信提醒確認定位后,就能享受到一對一的科學施肥指導。2014年4月,這套數字化的手機信息服務系統在綠園區正式啟動。通過測土配方施肥定位信息提醒,農民就能收到科學的施肥配方指導信息。像張雨江家三公頃玉米地,肥量就降了6袋,節省了千余元費用,這樣的變化讓百姓感到很受益。按照省市要求,綠園區于2007年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項目,目前,測土配方施肥服務在綠園各個鄉村早已家喻戶曉,數字化種田在農民心里根深蒂固。
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務農,綠園區成千上萬的農民走上了智慧農業致富之路,不僅收成一日比一日好,且經濟效益也跟著翻番。在綠園區合心鎮新農家村,村民王民靠著政府扶持的資金和技術培訓,帶領農民研究開發了葡萄立體嫁接技術,且獲得了多項專利。在王民的帶動下,村里建立了苗木嫁接隊、辦了苗木基地、成立了合作社,實現了統一嫁接。他們利用技術,將香瓜和葡萄、葡萄和蔬菜進行立體栽培,下面是香瓜、上面是葡萄,效益翻兩番。”王民表示,日后,他將研究更好的農業技術,帶領更多的農民走上致富路。
休閑農業 暢想都市牧歌
每到金秋時節,隨時會有過往的私家車停在合心鎮岳家村某個葡萄基地的出入口。人們信步走進果實累累的園子,親自挑選、采摘新鮮的葡萄。對種植葡萄多年的王治敏家來說,2014年的收入又超過10萬元。而在岳家村,超過一半的農戶都選擇種植葡萄,發家致富。據綠園區合心鎮岳家村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整個收入上來看,它是大苞米的三到四倍左右。爭取從5月份開始一直到10月份,每個階段都有葡萄,每個品種都不間斷,這樣就獲得一個非常好的效益”。
2014年,綠園區完成了以合心鎮為中心的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區五年規劃,確定了皓月清真阿拉伯風情園、春蓮花卉苗木示范園、岳家私家小菜園、岳家百公頃葡萄采摘園、三間水庫垂釣園、永躍*蔬菜示范園、新農家村君子蘭觀賞園、東安瓜果園、關東文化園和大營子千畝大棚蔬菜園的“十園”建設重點。綠園區憑借“一區十園”的構想,不僅為打造長春市知名示范區打下堅實基礎,且帶動了全區以農家樂為主題的觀光旅游,推動了綠園區經濟發展。
現代農業的都市暢想,是綠園區傳統農業的一次轉型之旅。綠園區編制完成了《綠園區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區發展規劃》,示范區規劃面積95平方公里,涉及9個行政村、58個自然屯、4萬人,耕地面積4385公頃。長白公路、長春西部繞城高速公路貫通整個示范區,將成為貨運流、貿易流、客運流、信息流的重要通道。示范區內,將建設“綠色蔬菜產業集中片區”、“鮮果產業集中片區”、“農業休閑文化產業集中片區”和“畜牧產業特色片區”四個產業集中片區,建設關東文化休閑體驗區、高品質蔬菜種植示范區、優質牧業養殖示范區、綠色果蔬體驗觀光區、“農家樂”體驗旅游區、創意農業園區和宗教文化體驗旅游區七大功能示范區。整個示范區主要以發展休閑體驗觀光為主導的現代都市農業為目標,到2017年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600公頃,果樹面積達到800公頃,農民人均收入年遞增14%,農村生態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改善。截至目前,綠園區已建成*鄉村旅游示范點1個,*標準蔬菜園2個,省級蔬菜標準園5個。
精深農業 拉長農業產業鏈
延伸綠色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鏈條,是以經濟思維帶動農業發展的碩果。創新發展思維,拓寬發展渠道,才能帶動發展。在綠園區,作為以肉牛屠宰深加工為主導產業的民營股份制企業,皓月集團是首批*現代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剛剛成立兩年多的皓月清真產業園區則代表了農業企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這座依托皓月集團品牌效應和輻射帶動能力建立的園區,園區內現有企業皓月集團已擁有從肉牛養殖及屠宰、飼料生產、熟食加工,到生物醫藥、皮革制品、有機肥的完整產業鏈條,可實現年屠宰肉牛52萬頭、生產飼料35萬噸、生物制品1528噸,牛皮革加工74萬張,并創造出一萬多個就業崗位。
在皓月集團,牛肉、牛骨、牛皮、內臟等可分別用于食品加工、生化制品、皮革制造等精深加工領域,養牛產生的糞便可以用來制造有機肥料,反哺當地農業生產。目前,皓月集團采用了屠宰污水處理循環系統,循環之后的水用于牛舍沖淋以及綠化,這樣可以降低用水使用量50%以上。同時,皓月集團還實現了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肉牛產業鏈的循環加工。一條清晰而完整的現代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條在這里高速地運轉著,數以百億計的產值就此誕生。而這一切的背后,隱含著綠園對于綠色發展、潔凈工業的理性選擇。
循環農業 實現可持續發展
坐落在綠園區的雪國舞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循環農業為主的企業,主要培育食用菌類。在企業的培養基地,大片水靈靈的金針菇在培養基里茁壯生長,迸發勃勃生機。該企業培養的菌類其培養基以玉米芯、啤酒糟等農副產品為主要原料,避免了傳統食用菌生產對大量木屑的消耗,生產完成后的廢渣經過發酵可作為有機肥料使用。傳統的食用菌生產鏈條拉長,發展循環農業,壯大循環經濟。
隨著綠園區都市型農業的不斷發展,循環農業成為了農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近年來,綠園區不斷推進循環農業發展,這些特色各異的循環農業不僅為綠園區農業的發展注入了動力和活力,也讓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為了做強做大循環農業,綠園區還依托東安村、新農家村和于家村良好的種植業和養殖基礎,重點建設農牧高效循環農業示范區、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示范基地、沼氣工程示范區、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生態養殖示范、實驗培育、科技研發等項目。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