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4/24 10:02:00 來源:光明網 閱讀數:
【導語·中國畜禽網】為了激發和撬動供港生豬產業發展的新活力,贛州局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建立《供港活豬重大傳染性疾病風險評估模型》,提高企業對重大疫情疫病的防控能力,推動轄區供港生豬產業做大做強,打造出一條供港生豬出口的“安全生產鏈”。
4月3日下午6時,裝載120頭活豬的專用車輛駛出江西五豐牧業公司,5個小時后到達深圳清水灣中轉倉庫,供應香港市民。
江西是全國供港活豬基地的重要省份之一,占全國供港生豬量的四分之一。贛州地區又是江西省供港活豬出口貿易量最集中的市縣,占全省56%左右,每天有超過500頭生豬運往香港,市場總量的1/8來自贛州。
從頭抓起的“安全生產鏈”
贛州檢驗檢疫局副局長杜華松介紹說:供港生豬的歷史應該從 1959年說起。當年港澳出現鮮活商品短缺,向中央求援。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之下,全國各地收集商品支援港澳,出現了保障港澳“生命線”的“三趟快車”,這就是供港生豬產業的來源。當供港生豬產業發展到2006年時,贛南地區仍然只是江西五豐牧業有限公司一家企業在 單打獨斗,產業規模小,產業鏈較長,產品成本相對較高,牧業競爭優勢。近年來,為了激發和撬動供港生豬產業發展的新活力,贛州局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
采訪組采訪中撲捉到來自企業、口岸辦和地方政府對檢驗檢疫工作的贊譽。定南縣副縣長馮健全說:贛豬質優味美,市場份額逐年增大,與承擔供港活豬檢驗檢疫業務的贛州檢驗檢疫局嚴格監管,優質服務密不可分。他們人員只占全省檢驗檢疫人員的1/20,檢管地域達到3萬多平方公里,從頭抓起,鍛造了一條供港活豬“安全生產鏈”;從無到有,打造了一個供港活豬養殖的“安全示范區”;從慢到快,創造了一條供港活豬的“安全快車道”,為保障供港生豬質量安全盡心盡力。
長期以來,贛州并不是生豬主產區。京九鐵路的開通和高速公路的修建,贛州到深圳路程只有400多公里,加之贛南豬的生長時間比別的地方少8天左右,每頭減少飼料等成本80元,贛州成為鮮活香港農產品的主要供應地,供港生豬產業由此而生,同時也存在養殖規模大小不一,質量標準不同的局面。
贛州局選定規模較大,管理規范,質量穩定的企業作為供港豬場。同時,引導企業高標準、高起點建立規?;?、現代化生豬飼養場,從生豬養殖企業選址開始就提前介入,在建立健全質量衛生體系、疫情疫病防控等環節給予專業性指導,幫助企業開展從業人員技術培訓,對建場全程進行跟蹤服務。將檢疫監管工作延伸到供港生豬飼養全過程。在對供港活豬的監管中,對產品安全性的“被動監測”轉變到“主動控制”上來,每年開展對8種禁用藥和37種限用藥物的殘留監控;建立《供港活豬重大傳染性疾病風險評估模型》,以72個風險項滿分100分得分數的形式量化風險程度,每年對所有企業開展至少一次全面評估,提高企業對重大疫情疫病的防控能力,推動轄區供港生豬產業做大做強,打造出一條供港生豬出口的“安全生產鏈”。
從無到有的“安全示范區”
贛州檢驗檢疫局龍南辦事處轄區內的定南縣有7家供港活豬飼養場。原先各飼養場各自為政,資源浪費比較嚴重,并且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為集中技術資源優勢,提升供港活豬品質,他們與定南縣政府合作,共同建造了江西首個出口畜禽產品類質量安全示范區“定南縣供港活豬質量安全示范區”。
示范區實行“五體系”管理理念,即:農業投入品使用監管體系、完善風險預警與快速反應體系、完善活豬衛生質量管理體系、完善技術服務支撐體系和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示范區建設過程中,贛州局承擔了相關制度、技術規范、工作程序等基礎性工作,從無到有,建立起一整套“安全示范區”的制度規范。
定南縣農業部門負責人表示:“該示范區的建立,標志著出口活豬養殖產業進一步走向規范化標準化的養殖模式,使定南縣供港活豬的養殖環境進一步改善,農業投入品的控制更加安全。”
經過多年努力,贛州已成為供港活豬的重要養殖基地,年出口逾22萬頭,貨值5902萬美元,約占江西省供港活豬總數的50%,其中自營出口13.2萬頭,3300萬美元。
從慢到快的“安全快車道”
贛南的供港活豬養殖企業大都位置偏遠,交通落后,出口報檢非常不便,生豬供港運輸時間長,過程慢。對此,贛州局實施“5+2”、“白+黑”工作制,24小時預約報檢服務,采取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全天候保障企業出口計劃的順利實施,并對“安全示范區”內供港活豬養殖企業提供活豬出口優先獲得直通放行、綠色通道、快速檢驗檢疫、方便通關等便捷措施。
江西五豐牧業公司副總經理謝馥芳告訴記者,在一般情況下,供港生豬全部在飼養場裝車后,由備案運輸公司派備案運輸車輛運至口岸暫存,按照香港方面的供應計劃,由口岸檢驗檢疫部門換證后出關轉運至香港。供應計劃是指令性的,有時會有變化,養殖場必須隨之調整,才不會造成供應短檔。他說,去年11月23日是星期天,公司中午接到通知,下午6時發運120頭豬。我們與檢驗檢疫部門聯系,他們加班檢驗,出證,蓋章,保證了生豬及時發運。
與此同時,借助國務院《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政策東風,鼓勵先行先試,探索建設國檢監管區開放平臺,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贛州局以國檢監管區為開放平臺,探索“企業基地+國檢監管區+直通放行”的蘇區生豬供港直通新模式。這一模式的建立,將實現蘇區生豬無需經口岸中轉,直通香港的目標,為蘇區供港生豬產業創造一條快捷便利的“安全快車道”。
截止目前,贛南供港生豬萬頭企業已經發展到14家,年供港25萬頭,年供港產值3.75億元,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產業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