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3/24 14:43:00 來源:甘肅新聞網 閱讀數:
“羊倌”馬志榮的家位于張家川縣閆家鄉閆家村。一走進馬志榮的養殖場,就看到大大小小的白羊個個膘肥體壯,把羊圈擠得滿滿當當。馬志榮介紹說,現在家里共有130只羊,能有現在的規模,全靠科學方法飼養和一家人的“勤奮伺侯”。
馬志榮只讀過幾年的書,和村里其他村民一樣,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2003年的一天他去縣城的集市上轉悠,打聽到羊肉的價格一直攀升,覺得養羊有出路。經過認真盤算和多方打聽,馬志榮定下了發“羊”財的心思。于是他向開飯館的兄弟借了五千元以每只200元的價格買了25只羊,他當上了“羊倌”。
經過多方籌措,馬志榮的羊場終于辦起來了。為了提高養殖水平,馬志榮不僅把鄉獸醫站的技術員當作座上賓,并參加縣畜牧局主辦的農村技術養殖培訓班,精心鉆研技術。每天和羊打交道,照顧它們的吃喝拉撒睡,沒有規律的作息時間,每天身上都有一股異味。功夫不負有心人。勤勞苦干,加上科學的飼養方法,馬志榮由最初養的25只羊個個膘肥體壯,毛澤發亮,數量增至現在的130只,年收入達10萬余元,馬志榮發了“羊”財,被閆家鄉命名為養殖示范戶和科技致富帶頭人,為當地農民勤勞致富、科技致富樹立了榜樣。
勤勞致富的馬志榮認為真是“沒文化、害死人”,他總認為自己文化知識少,識字不多,看書學習很費勁。因此他下決心一定要把孩子們的學習抓上去,哪怕他們兩口子受苦受累,也要讓孩子們接受高等教育,他的三個孩子都很爭氣并且都考上了大學,其中大女兒學了阿語后,在福建一家外貿公司合伙做生意,把貿易生意做到了埃及等中東國家,年銷售額二三千萬,純利潤達一百多萬,并在寸土寸金的北京買下了房子。
懶漢就是靠在井邊也會渴死,馬志榮給筆者說,想當年能吃飽肚子都不錯了,如今國家的政策好,老百姓個個不愁吃不缺穿,只要你勤奮努力,自食其力,過上好生活一定沒問題。但如果你懶惰,有“等靠要”思想,那你的光陰肯定過不到人前頭去。
如今,馬志榮正盤算著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再建一個500只規模育肥場、一個200平方米的飼草棚,新添置鍘草機一臺、粉碎機一臺、農用車一輛,力爭羊總存量500只,年出欄羔羊及育肥羊1000只。“有了這些羊子,我家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說起未來的生活,馬志榮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