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12/9 8:58:00 來源:天山網 閱讀數:
【導語·中國畜禽網】新疆四師六十四團實施“萬畜精養”工程,助推畜牧業快速發展,歷年通過驗收的“萬畜精養”工程基地平均出欄牲畜在8000-10000頭只以上,產值1000萬元以上。另外,六十四團建立健全了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人員電子檔案,健全管理制度,實現牲畜耳標可追溯管理,截至目前:該團出欄活畜9.2萬頭(只)。
12月7日,筆者來到六十四團十三連“欣旺萬畜精養”小區,養殖大戶馬國哲正忙碌著往新源福潤德牛羊屠宰場調運育肥牛。采訪中,馬國哲說:今年我共育肥了兩批羊和牛。這一批育肥的牛950頭,羊4000只,可獲利潤135萬元。
據悉,由于今年活畜市場價格相對低迷,可克達拉養殖專業合作社積極為社員聯系銷售渠道,將牛羊統一銷往寧夏、南疆巴楚縣、新源福潤德牛羊屠宰場、新疆巴口鄉牛羊屠宰場等地。截至目前:該團出欄活畜9.2萬頭(只)。
實施“萬畜精養”工程 助推畜牧業快速發展
今年以來,六十四團以師、團實施“萬畜精養”工程為契機,結合兵團連隊撤并功能轉型項目,在團二十連和十三連統一規劃建設2個“萬畜精養”工程基地,投資1000萬元,發展規模養殖戶21戶,計劃新建圈舍23000平方米以上,現已完成新建圈舍面積15000平方米。
同時,該團以綠原、欣旺、順發、可達等規模化牛羊繁育基地為基礎,不斷完善設施,加大資金籌措力度,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和優化養殖結構,提高經濟效益。歷年通過驗收的“萬畜精養”工程基地平均出欄牲畜在8000-10000頭只以上,產值1000萬元以上。
為確保全團飼草料基地建設,該團在二連、十二連、十四連、二十連等單位農區種植豐貯1號等品種青貯玉米5600畝,比去年新增2100畝,畝產量在6噸左右;種植苜蓿5800畝,比去年新增3300畝,畝產干草在1噸左右;在可克達拉草原投資503萬元,實施人工改良草場3200畝,種植苜蓿,實施噴灌和圍欄管理,項目建設已經基本完成。
同時,該團按照兵師草原管理部門要求,認真開展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工作和草原生態監測工作。團場按照《2013年草原生態補償獎勵機制實施方案》,對全團325戶草場承包戶實行“一卡通”的方式進行補貼,草原生態補助資金94.25萬元已全部發放到戶。禁牧和草畜平衡地塊電子上圖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
強化動物防疫衛生監督 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
為構筑動物疫病防控屏障,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六十四團建立健全了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人員電子檔案,對防疫執法人員的執法證、執法服裝、標志編號實行專人管理,對檢疫證章、二維耳標的保管、發放、登記造冊,健全管理制度,實現牲畜耳標可追溯管理。
在動物飼養及上市環節的安全監管上。該團對病死動物實施無害化處理,安排專人負責現場勘驗、登記,監督養殖戶按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及時上報,全年無害化處理牲畜 202頭,辦理一般程序案件2件,處罰金額3500元。
在動物防疫工作上,該團建立健全了團、中心、連、動物防疫員、養殖戶四級網絡化管理機制。在防疫工作中,該團不斷規范疫苗運輸、保管和使用規程,加大對重點養殖戶自主防疫監管力度,開展免疫抗體實時監測,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整改。
據悉,今年該團建立養殖檔案184戶,建立防疫卡987戶,隔離觀察記錄26本,養殖戶巡查監管9次。抽測重點連隊和小區牲畜瘦肉精檢測尿樣68份,有效地保障了團場職工肉食品衛生安全。
發展專業養殖合作社 打造職工致富新引擎
針對農牧戶分散經營面臨巨大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實際,2013年,該團積極探索“合作社+公司+基地+牧戶”的運作模式,注冊成立了可克達拉養殖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60萬元人民幣,在團場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團場籌資100萬元人民幣作為合作社啟動資金,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則,合作社目前發展社員223人,養殖戶入社率占全團養殖戶的26%,其中少數民族社員76人,占全社人數的34%。合作社采取統一協調貸款資金、統一訂單采購與銷售、統一技術服務、統一養殖技術標準、統一活畜及畜產品銷售的“五統一”模式,并在可克達拉農村信用社設立了帳戶,健全了財務管理制度,創建“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共贏”的利益分配機制,協調貸款4200萬元,整合和吸引民間資本融資550萬元。同時,通過申報《64團2014年職工自主創業示范項目》,申請貸款貼息資金20萬元;申請共青團青年致富創業項目資金20萬元。確保了合作社經營項目的正常運行,促進畜牧業的產業化發展。
與此同時,該團依托團場自然優勢,以可克達拉養殖專業合作社為抓手,實施“資金入社參股分紅、人員進社打工掙錢、牛羊進圈托養分成”,引導職工多元增收。
據悉,目前合作社各類牲畜存欄5.13萬頭只,年產值1.1億元,較成立合作社前同期增長 15%。
開展牲畜品種改良 引領職工增收致富
近年來,六十四團以牲畜品種改良為工作重點,堅持質量與效益并重的原則,加大了牲畜品種改良和引進牲畜新品種工作力度,相繼從外地引進了優質薩福克、湖羊等優良肉用和多胎性能畜種,并以人工授精為主,自然交配為輔對肉羊品種繁育和經濟雜交進行全面改良,推行了配種優惠,羔羊訂單回收等措施,提高了養殖業品種質量和經濟效益。
采訪中,該團畜牧技術服務中心主任盧喜良說:今年我團投資982萬元,建成一個占地面積128畝的現代化良種肉羊繁育基地,引進薩福克肉用種羊70只,福羊多胎母羊種畜60只。通過項目的建設,面向全團開展綿羊的品種改良,計劃年存欄生產母羊達到3000只以上。從而提高全團羊的品種質量和養殖業的經濟效益。
黃牛品種改良工作一直是該團畜牧業工作的重點之一。為做好此項工作,該團設立了3個冷配站點,輻射全團養牛戶,配備了畜牧獸醫業務骨干,具體負責開展牛的冷配技術工作。為保障團場育肥基地良種架子牛的供應,該團引入安格斯、西門塔爾等肉乳兼用品種凍精3200支,開展肉牛的雜交改良,全年完成牛冷配1658頭。這些牲畜新品種的成功引進,不僅極大地促進了該團畜牧業的發展,同時也增長牧民依托養殖多元增收的信心。
據了解:截至目前,該團已建成11“萬畜精養”工程基地,出欄各類牲畜9.25萬頭只,牧業產值1.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