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6/3 11:38: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28日,看著20天的鵝苗長到3斤多重,成武縣伯樂集鎮祝小樓村村民祝傳欽,心里喜憂參半。喜的是鵝苗長勢不錯,按照合同最低保護價銷售,每只鵝苗凈賺1.5元,這5000只鵝苗純收入7500元;憂的是自己的算盤落空了,如果將這些長勢不錯的鵝苗養殖50天,每只能凈賺3元以上,估計收入能翻一番,可這些鵝苗按照合同必須被收走。
作為成武南魯集鎮順達鵝業養殖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順達合作社)社員之一,祝傳欽必須遵從合同,他養殖鵝苗周期為20天預育苗,保底價每只凈賺1.5元,另外還有50天、70天周期的散養、放養,分別保底純收入為每只3元、5元,這讓很多農民紛紛加入合作社,干起養鵝行業。
農戶:三個月收入七八萬元
成武縣伯樂集鎮作為農業鄉鎮,經濟作物較少,農民外出打工者較多。“今年過年回家,聽人說養鵝可以掙錢,而且基本上零風險,第一次就進購4000只鵝苗,沒想到真賺錢了。”據祝傳欽介紹,對于養殖戶來說,需要每只鵝苗交20元押金,然后順達合作社統一提供技術、飼料、獸藥疫苗、鵝苗等,按照養殖周期核算,進行保底價收購,“實際上,如果進行悉心照料,飼料不浪費,每只鵝的純利潤都要高于保底價。”
對于成武縣南魯集鎮許劉莊村民劉關國來說,養鵝無疑是棵救命稻草。劉關國去年養雞賠了十五六萬元,欠下不少外債,本想過年后就外出打工躲債,在順達合作社總經理劉東平的多次勸說下,開始養鵝,“從正月十八開始養鵝,周期20天,每次養殖10000只,截至現在共養殖7茬,按照最低保護價1.5元每只收購,除去損耗與成本,這三個月至少凈賺七八萬元。”
合作社:形成產業鏈 讓利潤*化
順達合作社為何敢于進行保底價收購、讓養殖戶零風險養鵝?這個勇氣來自哪里?記者帶著種種疑問對順達合作社掌門人劉東平進行了采訪。
“鵝業,不單單是養鵝,賣鵝肉。”劉東平指著新加工的鵝絨被試驗品說,一只鵝從種鵝養殖、鵝苗孵化、養殖、屠宰、銷售,然后再延伸到飼料、獸藥、鵝絨加工、鵝肉餐桌經濟,他們合作社是從鵝的產業化角度來經營的,“我們不受制于人,鵝業每個生產環節成本控制在最低,實現利潤*化。所以,我們合作社敢于承擔養殖戶的養鵝風險。”
據劉東平介紹,目前合作社有130多戶社員,鵝業產值達到1億多元,每年養鵝量在100萬只以上,養殖戶覆蓋周邊三個縣市,“成鵝收購上來以后,我們自己有屠宰場,屠宰完后裝箱運到上海、溫州、南京、杭州銷售,北方的鵝肉在南方非常暢銷,根本不愁賣。”
除了賣鵝肉,劉東平還將屠宰完后遺留下來的鵝毛,進行加工成鵝絨被,“我們還將對鵝肉上餐桌進行試驗,目前燉鵝肉的配方已配好,我很看好連鎖經營以鵝肉為主題的餐飲,如果條件成熟,我們會加入連鎖餐飲行業。”
當地政府:扶持鵝業發展 讓農民分享財富
順達合作社不斷壯大和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幫扶和支持。成武縣南魯集鎮黨委書記邵天福介紹說,為緩解順達合作社流動資金壓力,南魯集鎮政府結合其實際情況,聯合省衛計委駐南魯集鎮“第一書記”,將投資180萬元建設一處大型孵化基地和4個育苗棚,建成后租賃給順達合作社。另外,鎮政府還要投資建路橋等基礎設施,為企業做好服務。
“幫扶和支持順達合作社,主要發揮它的帶頭作用。”邵天福說,為幫助貧困農戶脫貧,鎮政府與順達合作社達成協議,轄區29個行政村,每個行政村推選兩戶貧困家庭,免交押金,順達合作社無償提供鵝苗、技術、飼料等養殖設備,并且保證每戶貧困家庭養殖的鵝,每只純收入最低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