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3/14 13:26: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近幾個月來,養豬戶幾乎肝腸寸斷:生豬價格自去年12月15日左右開始下跌,至今未見反彈跡象。
“今年可能成為近3年來這個行業虧損最嚴重的一年。”衢州市畜牧獸醫局相關人員相告,今年自繁自養的養殖場,現在每出欄一頭生豬往往要虧損200多元。
為何傳統旺季出現價格下跌?養殖戶如何是好?近日,記者走訪了多家養豬場,尋訪“受傷”的養豬人。
走訪:每賣一頭豬要虧損200多元
“以往春節前后行情看漲,但今年卻一直下跌。”天蓬畜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表示,去年12月開始,每賣一頭豬要虧200多元。
“一般一頭生豬大約要飼養200天,到120公斤左右出欄,其飼料成本約1600元,加上水電費以及人工費,生豬保本價為14.4元/公斤。” 該負責人相告,按照目前12元/公斤的價格算,每頭豬要虧損288元,而公司的生豬存欄量達8萬頭,年出欄量10多萬頭,虧損數額可想而知。
“*的辦法是讓豬長得慢一些,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養著費錢,賣掉虧本。”四都鎮江北村的老周說,豬飼料一半是豆粕等,減少喂食量,一方面可以節約飼料成本,另一方面可延后生豬出欄期。
“我養了10多年豬,對于這樣的價格漲跌已經習慣,賺也要養,虧也要養,賺一年虧一年,拉拉平。但去年一年漲漲落落,幾乎沒賺錢,今年春節以來又一直在降價,到目前為止已虧不少錢。”老周說,去年下半年以來,僅飼料賬就欠下10多萬元。
在長臺鎮經營10多年飼料生意的郭老板,有著同樣面臨窘境。“養殖戶去年一年都沒賺到錢,春節以來的價格又是一路狂跌,很多人連飼料賬都付不起,甚至開始縮小養殖規模。”郭老板相告,自去年以來,養殖戶已賒賬三四十萬元。
分析:供過于求是豬價跳水的主因
去年以來,生豬供給比往年充足,全國生豬產能處于飽和狀態。“事實上,2013年生豬價格波動就很厲害,造成去年一年生豬養殖利潤持續走低。”市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分析,養殖戶為了春節賣個好價錢,就集中出欄和拋售,導致價格下跌。
對于今年豬價的大跌,從事20多年生豬販運的劉老板認為,“由于今年春節的天氣反常,抑制了部分居民的豬肉需求,也刺激了外省生豬調運到浙江境內,使本來就已過剩的市場雪上加霜。”
劉老板分析,春季市場需求進一步減少,肉價走低依舊會是主旋律。“跌到谷底后,部分養殖戶退出市場,總量減少后,2014年下半年生豬行情有望好轉。”
應對:控制成本,理性看待市場周期
“預計虧損狀況還要維持一段時間,但是每公斤12元以下的價格,估計不會持續太久。”市畜牧獸醫局相關人員說,從當前情況看,生豬產能依然偏高,未來幾個月是消費淡季,預計生豬價格將低位運行,并存在繼續下行壓力。建議廣大養殖戶根據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合理調整養殖結構,以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合力,盡快恢復生豬生產和市場平衡。
“作為養殖戶,要理性看待市場周期。生豬市場有規律,關鍵看如何把握??吹缴i價格高時就盲目多養,一旦價格下滑,就處理改行,這樣肯定賺不到錢。”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市場低迷時更需要產業政策“雪中送炭”,另外要加大養殖新技術的推廣和新成果的運用力度,鼓勵產業創新發展,促進傳統養殖業轉型升級。
大型養豬場只有加強管理,降低成本,減少虧損。“行情好的時候,一般要養到260斤左右出欄,目前210-220斤就賣了。”天蓬畜業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加大對母豬和體質較差幼仔的淘汰力度,減少飼料浪費等,以降低養殖成本。
據悉,針對近期的生豬市場低迷行情,國家有關部門正密切關注生豬生產和市場價格變化,按照調控預案,準備啟動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工作,以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穩定生豬生產,維護養殖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