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1/21 17:07:00 來源:新農網 閱讀數:
“鮮羊奶營養價值,市場銷路好,賺頭也大,養得值!”1月7日,正在用新鮮蔬菜拌豆腐渣喂奶羊的明溪縣瀚縣鎮巖里村養殖戶賴生財高興地告訴筆者,據了解,該農戶養奶羊60余頭,每天向城區60多家客戶送鮮奶,年收入達10多萬元,成為當地養殖致富奔小康的典范。這是明溪縣養殖戶鼓起了“錢袋子”,走上了致富路的一個鏡頭
近年來,明溪縣畜牧獸醫水產局緊扣市場需求謀求發展,把畜牧業當作農民增收的主攻重點產業,加快標準化生產、實施科技創新為抓手,以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通過科技驅動、龍頭帶動、良種推動、效益拉動、服務促動、監管聯動等措施,全縣畜牧業發展形勢喜人,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以科技為先導,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明溪縣畜牧獸醫水產局狠抓畜牧、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建成了以縣動物疫控中心、畜牧站、水技站為軸心,8個鄉鎮畜牧水產站和80多名村級防疫員為基礎的疫病防治、技術推廣網絡,圍繞“科技進村入戶、助力增產增收”這個主題,深入開展駐鄉巡村服務“三農”活動,通過實行技術掛包責任制,激勵科技人員入場到戶開展技術指導和專項培訓,提高了畜牧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抓示范場建設工作,發揮龍頭示范作用
該縣先后建立農業部生豬標準化示范場、農業部蛋雞標準化示范場、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省級種豬生產場 、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瀚仙鎮龍湖冷水魚良種繁育示范基地及夏陽鄉旦上村鱘魚健康養殖基地等龍頭企業,通過龍頭的示范帶動,促進全縣畜牧的發展。
實施良種化工程,引進和推廣優良畜禽品種
引導養殖大戶引進臺系杜洛克、挪威大約克、挪威長白種公豬、湖羊,海蘭蛋雞、“京紅1號”和“京粉1號”蛋雞、利用人工授精等先進適用技術改良畜禽品種,使全縣大宗畜禽良種率達到70%以上。同時,培養各類實用型、專業型技術骨60余人,催生出一批科技示范群體。
發展規模飼養,向規模要效益
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的原則,該縣借助資金、技術、信息服務傾斜扶持的方式,示范引導畜牧業生產由分散飼養向規模飼養轉化,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之路。培育龍頭企業5家,建立畜牧、漁業基地14個、使畜禽、水產養殖規模飼養量提升至全縣總量的40%以上;全縣已發展淡水漁業養殖面積達12436畝,培育新品種魚苗28種,建成示范基地2000畝,輻射面積達4600畝;擁有水產養殖類合作社13家,輻射帶動農戶超過400戶。
強化防疫,為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該縣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堅持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業務部門保免疫質量”的雙軌目標管理,相應制定了《春季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方案》、《秋季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方案》、《重大疾病應急預案》,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等重大疫病基礎免疫,采取“春、秋兩季突擊、月月補針”辦法開展注射工作,并以村為單位健全了畜禽防疫檔案,強化疫情監測預警。每年,全縣參加春、秋兩季重大動物防疫人數達260多人,免疫注射工作覆蓋全縣9個鄉鎮88個行政村1個農場,免疫密度達到100%。,
監管聯動,確保畜產品安全
在全縣推行了畜禽飼養管理標準化、防疫檢疫程序化、疫病防控科學化、糞污及病死處理無害化、監督管理制度化養殖場官方獸醫監管工作模式。根據養殖場布局,由各鄉鎮畜牧水產站執法人員實行網絡化責任監管,統一制定了監管制度和監管內容,強化監督檢查。為保證養殖業投入品質量安全,全面推行了獸藥飼料“網絡化”責任監管工作模式,凈化了獸藥飼料市場環境,保證廣大養殖戶使用獸藥飼料等投入品的安全有效。通過監管聯動,有效保證了全縣畜牧業健康發展和畜產品質量安全。
與此同時,該縣還鼓勵和扶持各種所有制的企業發展畜產品加工生產和中介運銷,就地拉長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擴大增收空間。目前已建成肉脯干加工生產線10條,在福州、上海、廈門等地設立了直銷窗口,年承銷肉脯干、香腸、肉松等產值達3000多萬元。
畜牧業的發展,拉長了整個農業的產業鏈條,帶動了農業經濟效益的增加和農民收入的增長。2013年,該縣畜牧業實現產值13824.34萬元,在全縣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達到63.9%;農民人均畜牧業收入達1818.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