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10/29 10:39:00 來源:云南西疇 閱讀數:
近年來,在生豬生產中各種疾病頻繁發生,仔豬成活率得不到保障,造成了空前仔豬少的局面。為平衡仔豬存欄量,從而實現農民增收,首先就要提高能繁母豬產仔率,尤其是頭胎母豬產仔數。提高頭胎母豬產仔數,也成為農村廣大養殖戶增加母豬單產效益,降低飼養成本的關鍵。因為產仔率提高可以增加效益。要想提高產仔率應掌握以下兩個要點:
1、保持母豬良好的配前體況。保持母豬七八成膘情,不使之過肥。配前10~14天短期優飼能提高排卵數。飼養水平的提高幅度為:在原日糧基礎上多喂2~2.7公斤精料,配種結束后即減掉。對膘性差的更要提高飼養水平,有助于超數排卵。
2、掌握適宜的交配季節。根據初生母豬的月齡和體重確定第一次配種時間,第一次發情不配種,間隔21天重復發情,排卵數也隨之增多。地方品種母豬7~8月齡體重應達到60公斤,二元雜交母豬8~9個月體重達75~80公斤,過早過晚均不利于繁殖潛力發揮。從配種時間上看,3~5月12月配種懷孕的,產仔數超過其它月份。通常當母豬陰部有粘液呈絲狀流出,手按臀部站立不動時(靜立反射),即可配種。對靜立反射不明顯的種豬可用公豬試情,實行人工輸精,地方品種在發情后2~3天,二元雜交豬在發情后第2天下午或第3天上午,外來品種在發情后2~3天,宜配種輸精,為提高產仔數,可采用重復配種方法,即間隔8~12小時再配一次,外來種豬可配3次。